APP下载

民国时期报刊妇女诗话略论

2017-03-10张晴柔

理论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闺秀诗话报刊

张晴柔

民国时期报刊妇女诗话略论

张晴柔

民国时期涌现了大量连载于报刊杂志之上的妇女诗话。这些诗话既是对清代闺秀诗话的继承,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它们一方面提倡传统妇德,一方面又萌生了新的女性才德观。对女性诗作的批评虽尚具成见,但也有了新的视角。研究这些诗话,一方面可以补充清代和民国闺秀诗的文献,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对民国时期的女学和女权思潮有更全面的认识。

近代报刊;女性文学;诗话

明清以降,闺秀诗人辈出,闺秀诗开始得到重视。自晚清女学勃兴,对闺秀诗的整理、批评盛行一时。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闺秀诗话、妇女诗话。同时,由于近代报刊出版的兴盛,这些诗话有相当一部分连载于报刊杂志上。因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报刊连载的妇女诗话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充分的研究。除少数名作,如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被收录于《清代闺秀诗话丛刊》以外,绝大多数刊载于晚清民国报刊上的妇女诗话不仅未曾得到整理,甚至不见收于各种诗学专目或女性著作专目。其实,这些诗话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它们不仅保存了许多亡佚文献,能够补充对明清至近代闺秀诗的研究;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女性解放运动。本文试对目前已知的民国时期报刊妇女诗话的种类、主要特征、思想倾向及诗学批评进行初步总结,以供后续的深入研究参考。

一、民国报刊妇女诗话的总体特征

本文作者目前所见民国报刊妇女诗话共40种。其中27种,潘静如《近代杂志所载闺秀诗话考论》已作了提要。〔1〕这些诗话有些直接以《妇女诗话》、《女子诗话》、《闺秀诗话》等题目命名,有些题目虽未明确指明主题,内容上却专录女性诗歌,也应归为妇女诗话一类。此类诗话的作者有男有女,以男性作者居多。它们的总体特征如下:

首先,40种妇女诗话中有17种刊登于专门的妇女杂志上,如《妇女杂志》、《妇女旬刊》、《妇女时报》等。这说明妇女诗话的兴盛和近代女性报刊的蓬勃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自1898年近代中国第一份女性期刊《女学报》在上海创刊,面向广大女性读者的通俗报刊纷纷涌现。据统计,仅在1902至1912年的十年间,全国各地出版的女子报就达四十种之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晚清以降,妇女解放运动兴起,知识分子普遍开始关心妇女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识字女性的增多,女性读者群体开始成为报刊市场的重要消费者。因此,民国时期的妇女报刊和其他通俗报刊一样,融合了知识分子“启蒙民智”的文化理想和普通市民的娱乐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诗话备受报刊编者的青睐:它一方面能承载传统的“诗教”功能,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怀;另一方面具有趣味性,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可谓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民国时期的幽默类杂志就常刊载“滑稽诗话”;政治报刊则多“爱国诗话”、“民族诗话”;故妇女报刊热衷于编选女性诗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报刊妇女诗话常存在粗糙浮杂,彼此因袭的弊病。例如署名淮鹿的《名闺诗话》(刊于《广益杂志》)抄自清初才女季娴的《闺秀集》;署名娟秀楼主人的《闺秀诗话》 (《南星月刊》)、署名啸云的《香闺诗话》 (《青天汇刊》)均部分抄自咸丰二年棣华园主人刊行的《闺秀诗评》,署名亶父的《闺秀诗话》 (《妇女杂志(上海)》)更是大段抄袭《闺秀诗评》。这一现象可能源于诗话的创作传统,毕竟自宋以来,很多诗话就常因袭前人著作,古今相习,不以为怪;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时代风气:民国时期的报刊诗话,由于其载体的商业性、时效性,往往比传统诗话更容易粗制滥造、拼凑成章。有些作者为迎合市场,搜寻广泛流传的作品,取其精华,裁为己用;更有学力不足者,无暇搜集材料、精心点评,只能直接照搬清人诗话。这是报刊诗话的通病,只是由于闺秀诗话兴盛于清朝,故民国报刊妇女诗话窃取清人著作尤多。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妇女诗话中还出现了一些专门题材:如蒋瑞藻《苎罗诗话》(《妇女杂志(上海)》)专录浙江诸暨女诗人;李亚男《明清妇女诗话》专论明清闺秀佳作;梅花道人《青楼诗话》专论妓女之诗。这说明在妇女诗话盛行之际,有些作者已开始求新求变,以细分的主题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之感;也从侧面显示出,当时的妇女诗话广受欢迎,称得上是一个重要的诗话类别。

二、民国报刊妇女诗话的思想倾向

诗话在草创之初,本是“以资闲谈”(欧阳修《六一诗话》),以娱乐为主。但从两宋之际开始,诗话就开始和诗歌一样,具有了审美和诗教的双重功能。清代的闺秀诗话,因涉及闺门礼教,宣扬道德伦理的意味尤重。民国报刊妇女诗话承袭传统,也具有浓厚的思想性。其思想总体而言,既有对“新女性”的提倡,也有对传统妇德的回归。和女权思潮的起伏变迁不同,新旧交织的思想在诗话中的体现,基本贯穿于整个民国时期,难以划分出明显的时间段。

这一时期有少数诗话开始使用现代话语评论女性诗歌。如娟秀楼主人《闺秀诗话》用白话文写成,通篇批评旧礼教对女性的束缚。〔2〕啸云《香闺诗话》亦批评专制时代压抑女性,使得“女学不昌”。〔3〕杨芬若《绾春楼诗话》批判专制君主选秀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称之为“女界痛史”。她从批评君主制的角度评论宫怨诗,在当时可谓新颖。〔4〕《绾春楼诗话》还记载辛亥革命之时上海成立“女子军事团”一事,录杨雪子《送军事团北伐》古风,评之曰“意殊遒壮,气吞万夫,真堪掷地作金石声也”。〔5〕桂英《女子诗话》借古人诗号召妇女爱国,云:

古代社会家庭之情状,恒描写于名人诗歌中。读少陵《兵车行》,足见当时妇人,只知儿女之私情,不急国家之大难,诚足耻也。然古之妇人,岂尽若是。不观宋刘孟熙征妇词乎?曰:“征妇语征夫,有身当殉国。君为塞下士,妾作山头石。”慷慨激昂,深知爱国之大义。方诸南北美战时之妇人,当无逊色。〔6〕

这些评论,体现出民族民主革命之下的进步思潮。但大多数诗话依然延续清代闺秀诗话的语境,对女性的评价标准停留于“德才兼备,贤妻良母”。如范海容撰《闺秀诗话》 (《妇女旬刊》1925年),采摭历代才女、贞妇诗,品评一如古人口吻。更有一些诗话,大力提倡贞烈苦节。如许慕西《苍崖室诗话》 (《家庭杂志》1915年),专选“冰霜铁石之章”,“爰集有明及前清闺阁之诗,择其光明磊落、名贵不凡者,采录一二,以供绣阁才媛之讽诵浏览”。〔7〕该篇所载刘夫人,夫死后“忍死事姑,居小楼中,誓不踰阈。父病剧呼之,终不归宁”,守节六十余载,可谓苦节之至;贞妇邓铃,则在夫死后“刮双耳自誓”。作者对这类节烈行为都极为推崇。更多的诗话,则是兼有新思想和旧道德。如云峰的《闺秀诗话》 (《黄陂月刊》1934年),既赞颂认定“从一,义也”,因父母悔婚而自缢的烈女朱梅卿,也收录了孝昌女学校教习赵小素讥刺时政、较为激进的几首诗作。周瘦鹃《绿蘼芜馆诗话》 (《妇女时报》1911年)既记述近世教育家吕碧城女士,也收录“青年早寡,矢志柏舟”的贞妇诗。总之,在肯定女子诗才的同时,也强调其妇德,这一理念基本与明清的闺秀诗选、诗话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近代女子之才发挥的空间更大,女革命家、女教育家等活跃于公众领域的女性也通常会得到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的妇女诗话,不论其道德观是新潮还是保守,对于女子之才都是一致支持的。明清江南闺秀诗虽蔚为大观,妇女应才德并存的观念也逐渐流行,但仍有不少文人从两方面支持“女子无才便是德”:一是认为有文才的女性容易作出有悖礼教的行为;二是认为才女容易命运不济,如袁枚悼其妹云“似此才华终寂寞,果然福命误聪明”;王鸣盛云“固知才是不祥物,男子犹然况妇人”。这其中以洪亮吉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女子不可有才,才过人则不寡必夭折,否则或遇危险困厄,有非可以常理论者。〔8〕

而在民国时期的妇女诗话中,许多作者都专门批驳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如《苍崖室诗话》评价明末桐城烈妇方孟式云:“诗思清如水中明月,气节炳若天上日星。人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吾不信也。”〔9〕棣华园主人《闺秀诗评》引其友石生“长于才者必有情,深于情者必有德,才固不可少矣”一句,也多被各报刊诗话传抄因袭。李亚男的《明清妇女诗话》更是直接指出了礼教以“德”限制妇女“才”的情况:

因为妇女在过去时代是受“德”的限制,不能过度地发展她们的真情。即使用诗词流露出来,也被看为有才无德,甚至被厉禁。如宋之李易安、朱素(淑)真。这也是妇女文学进展上之一大妨碍。虽然,妇女的诗词关于情的写作多些,但慷慨激昂、光明磊落的作品,也很有些价值的。……明清妇女诗词很多,大致都是节烈忠孝,有益妇女文学不少,替妇女界放一灿烂之光。谁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论,太不合道理了。〔10〕

和许慕西、石生等人不同,李亚男此论不仅将“才”看作有利于节烈忠孝之“德”的工具,还更进一步,将“才”独立于“德”,且认为“有才无德”的说法妨碍了妇女借诗作流露真情。梁彦《妇女诗话》甚至将“才”放在“德”之上,为朱淑真辩护:

宋朱淑真,人多以不贞罪之,大可不必。其《赋田家》诗:“……寄语豪家轻薄儿,纶巾羽扇将何为;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为历朝金粉世家女子所见不到者。〔11〕

梁彦撇开对妇德的评价,而只就诗的艺术价值本身来评论朱淑真的诗作,显示出一种“以才为先”的新型才德观,和过去文才只作为闺秀妇德之附庸点缀的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总而言之,民国报刊上的妇女诗话,即使在道德观上依然整体偏向保守,不像新式知识分子那样激进呼吁反对礼教、争取女权,但依然显示出时代特有的进步倾向。

三、民国报刊妇女诗话对女性诗作的批评

清代闺秀诗人刘汝藻云:“闺阁诗性情为上,音节次之,才华又次之。”〔12〕这一标准可以说是很多评论者的共识。如棣华园主人也说:“近人言诗,往往尚风格而不取性灵。甚至阅女子诗,亦持此论,尤为迂阔。深闺弱质,大率性灵多而学力少,焉得以风格绳之。”〔13〕表面上看,这是对女性诗作“性情”、“性灵”的赞赏,其实这种与男性诗作不同的评价标准是对女性“学力少”的轻视,评论者先入为主地限定女性诗歌并非言志的大雅之作,而只是点缀风雅的清玩。

这种成见导致对女性诗作的批评也代入了很强的倾向性,很多评论者都认为女性诗歌以柔弱纤细为主,甚至据此认为女子不适合创作某些体裁的诗。如八仙《闺媛诗话》云:

女子的诗句,无论出在何国,多半是情致纤绵。即以中国的旧体诗而论,自汉魏以来,女性们能为韵语的,又也尝少?但是发泄出来,十有八九,依然幽怨居多,不是满纸热泪,便是一腹牢骚。……而且自唐宋以后,纵有流传,也多半属于绝句,尤其是七绝。因为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既比律诗省对仗,但能讲好平仄,念起来易于顺口。女子性体大半柔顺,书写自己的襟怀,自然在词句上也要求其近于流顺,为了这个条件,七个字的句子,四个句子的诗篇,对于抒发性情,体裁总是较为相宜;再不然,就是五绝;再不然,就是五七言的律诗……至于即景兴怀,还要临风吊古,而且还要以沉雄的魄力,写悱恻的情绪,避开律绝,畅为古风,这在昔时的女子里边,更是难得。因为古风一体,向来人多说难。……据我比较的结果,在一些闺秀之中, ……好的律绝,尚不少见,好的古风,尤其是长庆体式的七古,那就从不多见了。〔14〕

八仙此论,虽然也从历史条件的角度,指出“在那女性尚未解放的年头,除非是天才卓越,很难于穷里求工”;但从女子天性柔弱,推论出女诗人适合写七绝、不适合写七古,无疑是不合理的论证。首先,认为某种诗歌体裁适合某一性格,这种说法缺乏依据。其次,从存世的明清闺秀诗来看,古风其实并不少见。故上述评论其实显示出作者对女性诗歌存在一种刻板印象。

甚至一些女诗人自身也有这种刻板印象。如杨芬若《绾春楼诗话》也说:“闺秀诗集,开卷每多律绝,古体恒不多见。气力究有所不胜也。”与八仙论调相近。更有甚者,见笔力稍雄健之诗,就认定非妇女所能作。如湘叶《绿葹阁诗话》所论:

兴平县旅壁二绝,作者自署俪琴女史,其首章云:“浮生夫婿尚飘蓬,锦幰相随西复东。阅尽古今兴废地,绝无形势胜关中。”如此笔力,疑非女子所为。殆好事者伪托也。〔15〕

可见,妇女天性柔弱,故作诗笔力亦柔弱的印象是相当深入人心的。或许正因如此,诗话作者反而更喜欢选取风格豪迈或清健之诗,以示与寻常女子纤弱绮语不同。如《绾春楼诗话》虽认为女子作诗气力有所不胜;但选录杨雪子《送军事团北伐》古风则评曰:“读此则观杜陵‘车辚辚马萧萧’之篇,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诸什,徒见其气馁而已。”〔16〕评价甚高,乃至于言过其实。《绿葹阁诗话》所选诗,亦多突破常规,不似传统闺阁诗口吻。如其选左冰如《新纻词》七古:

春风二月梨花雨,村落家家购新纻。东邻西舍悄无语,十指凝冰擘丝缕。愁心入夜丝缕长,孤儿自课灯微茫。缫丝断续书琳琅,遗挂在壁月在床。寸丝尺缕计衣帛,深夜迢迢补晷刻。书中微旨贵心得,孤儿孤儿漫休息。

评曰:“此诗逼近古乐府,可珍也。”〔17〕又评何词仙“春色皆诗料,山光入酒杯”句曰:“吐属隽逸,雅非寻常闺秀所作艳词绮语所能比拟也。”〔18〕与“寻常闺秀所作艳词绮语”进行自觉的区分,形成了这一时代选评女性诗歌的风尚。梁彦《妇女诗话》即一改认为妇女诗“柔弱”的成见,说“妇女诗亦多洒脱有丈夫气者”。〔19〕其中选取明代华亭王令娴及二女《吊馆娃宫》诗:

(王令娴诗)“颓榭草深归雁绕,故宫月冷野狐埋。”其二女俱和之,长(女)句曰:“蛾眉一瞬歌尘散,鱼腹千年侠骨埋。”次女句曰:“此日锦笙惟鸟弄,当年雄剑自尘埋。”均可传诵。

此三诗选自钱谦益《列朝诗集》。李亚男《明清妇女诗话》亦选录其全诗,评曰:“皆沉郁苍凉,清丽可诵,可谓一门三杰矣。”〔20〕同样受诸家青睐的还有清代毕太夫人戒子诗,仰庵《闺秀诗话》 (《叒社》1917年)、李玉成《两株红梅室闺秀诗话》 (《青年声》1918年)均选录。此诗是一首长篇五古,劝诫将要巡抚陕西的儿子勤政爱民,“西土民气淳,质朴鲜靡费。丰镐有遗音,人文郁柄蔚……民力久普存,爱养在大吏”。纯以儒者口吻写来,无一丝脂粉气。这类不似闺阁手笔的诗大受欢迎,评者也喜欢用“清新俊逸”、“中正之音”、“苍劲深厚”等词形容之。可见一时之好尚。

有趣的是,有些诗话还开始在传统的评点方式中引入现代视角,类似于“旧诗新读”。如张素娉新婚诗“两月为新妇,珠帘乍上钩。人前见夫婿,端的要低头”,很多诗话都曾采录。惟娟秀楼主人《闺秀诗话》评之曰:“有此活泼才情,我意低头是旧礼教下的过度缚束。不在人前,定不如此。” 李云帆妻陈氏寄夫诗,表白自己事姑孝心,含蓄地劝夫早归事母。娟秀楼主人评曰:“柔顺之情,溢于言表。我之所以采录斯作者,盖以其有规劝,有慰藉,诚不愧为贤妻楷模。此又非训伏如鹿豕者,方诩为贤妻也,噫。”评铅山钱婉香中秋寄夫诗“恨不飞身入月明,看郎看到夜深时”云:“当日如果是有无线电传真的话,又何必飞身入明月以看郎?但人心是不知足的,到了今日有了无线电传真了,情可通,面可睹,语可听,然睽离两地,临风送上一个爱吻,奈终于隔着一层玻瑶电板何!”〔21〕该诗话选诗并无新意,但评论别具一格。其他诗话,哪怕是白话写就,也基本延续古代诗话的点评方式。惟此篇结合今人生活感受和情趣对诗歌进行解读,显得活泼生动。

四、报刊妇女诗话背后的女学宗旨

综观上述诗话,可以看到新旧交织的双重思想。一方面选家皆重视女子才学,赞成女性受教育,而且对打破传统、离开深闺的女性并无成见,反倒是带着赞赏态度。可见,他们并不像当时一些抱残守缺的守旧派一样保守;而另一方面他们在道德观上又是传统的,歌颂忠孝节烈,和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潮相比,偏向保守主义。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这些诗话虽刊于民国报刊杂志,但有很多直接或间接抄自清代闺秀诗话,故其中常有与清人口吻相同者。其次,这些诗话的作者,大多数是接受旧学教育的传统文人,他们的思想本就很复杂,既受到民主革命的影响,又有对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留恋。再者,从诗话的体裁来说,它本就是一种传统的批评文体,对它感兴趣的作者和读者,大多属于爱好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群体。写新诗的女诗人、新派知识分子,很少涉入这一领域,故而我们很少在这些诗话中看到完全代表新思潮的言论。而彻底复古的遗老,又往往不屑于女学,恐怕不会屈尊作妇女诗话,因此,极端保守的言论也极少。最终,我们所见的妇女诗话就多介于新思想与传统思想之间了。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时代背景。可以说,此类妇女诗话对女性的认识,也正是民国时期主流的女性观;它们的才德观,也正是民国时期主流的女学宗旨。清末革命之际,女权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这一时期的“女权运动”其实是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附庸和工具,解放女性的目的并非为实现女性个人的价值,而是为了培养现代化的“国民之母”,以实现国权、民权的振兴。因此,当革命的目标在表面上完成时,女权运动就失去了意义,女性必须在新制度下找到新的自我定位。袁世凯上台后,杜绝了妇女参政之路。于是妇女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还是只能通过家庭来体现了。梁启超长女梁令娴于1915年发表于《妇女杂志(上海)》创刊号的《敬述吾家旧德为〈妇女杂志〉祝》一文,可谓为革命之后的女性找到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定位。此文记述其祖母和母亲的行谊,进而指出:“吾之述此非敢自炫,以为即此可见妇人在家庭中实有莫大之事业。苟能尽相夫教子之天职,即能为世间造福,若吾祖母之教吾父、吾母之相吾父,其事业所就又岂让男子耶?然欲举此天职,尤在求学达理、修养品格、练习才识。”〔22〕梁令娴明确指出,女性的事业在家庭,而要做好这一事业,女性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可见,培养既知书达理,又安于家庭生活的贤妻良母,正是此时女学的宗旨。故对于女性,既需要肯定其才学,又要以传统伦理道德绳墨之。各妇女诗话中既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又鼓吹忠孝节烈,正与梁氏同调。

同时,国家意志主导之下的新女学,还要求女子身心强健,以养育出一个强健的民族。因此,传统的“女子以卑弱为美”,虽然仍是人们对女性的固定印象,但“卑弱”却成了被否定的特质。妇女诗话一方面轻视女性诗作纤弱无力,一方面激赏豪迈、沉郁,“慷慨激昂,光明磊落”之诗,除却求新猎奇心理,也正体现出对强健人格的向往。

总而言之,虽然民国时期的女学宗旨有其局限性,但毕竟肯定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也开始鼓励女性打破“卑弱柔顺”的传统形象,赞赏豪迈大气的人格,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由于这一时代的报刊妇女诗话,其作者多是不知名的下层文人,其读者是普通市民阶层,所以研究它们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社会中下层的视角,以此更全面地了解晚清民国时期妇女解放的社会思潮。同时,这些诗话对妇女诗歌的收录与评点,也是对明清闺秀诗的继承发扬,足以让我们一窥晚清民国时期女性的旧体诗创作与诗学观念。■

[1]潘静如.近代杂志所载闺秀诗话考论[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3):50-56.

[2][21]娟秀楼主人.闺秀诗话[J].南星月刊,1939(3):44.

[3]啸云.香闺诗话[J].青天汇刊,1930(1):49.

[4][5][16]杨芬若.绾春楼诗话[J].妇女时报,1912(8):78、76、75.

[6]桂英.女子诗话[J].国货月报,1934(12):68、12.

[7][9]许慕西.苍崖室诗话[J].家庭杂志,1915(1):8-12.

[8]洪亮吉.更生斋集(卷三)[M].清光绪三至四年授经堂刻本,16.

[10][20]李亚男.明清妇女诗话[J].新民报半月刊,1942(2):27.

[11]梁彦.妇女诗话[J].实报半月刊,1936(10):108.

[12]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八十八)[M].民国退耕堂刻本.

[13]王英志.清代闺秀诗话丛刊[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2278.

[14]八仙.闺媛诗话[J].妇女杂志(北京),1940(3):102.

[15][17]湘叶.绿葹阁诗话[J].妇女时报,1916(8):89、91.

[18]湘叶.绿葹阁诗话[J].妇女时报,1916(19):110.

[19]梁彦.妇女诗话[J].实报半月刊,1936(11):69.

[22]梁令娴.敬述吾家旧德为《妇女杂志》祝[J].妇女杂志,1915(1):6-8.

The F emale P oetry Tal k s in N e w spapers and periodi c als D uring the P eriod of the R epu b li c of China Zhang Qingrou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1912-1949),many female poetry talks came forth.These poetry talks are mainly published 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which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female poetry talks in Qing Dynasty, and show the temporal spirit as well.These works,on the one hand,advocates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of women.On the other hand,they have some advanced theory on women’s talent of literature.Studying these poetry talks is a supplement to female poetry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It also makes u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and feminism.

moder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female literature,poetry talks

I22

A

1003-6547(2017) 09-0107-07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国话体文学批评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79)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世纪传统诗学批评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16JJD750011)的研究成果。

张晴柔,复旦大学中文系2016级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白 沙

猜你喜欢

闺秀诗话报刊
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
《闺秀》
百强报刊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从他选到自选
——论清人清代闺秀诗歌选本的嬗变与价值
如何做一位活在诗里梅边的现代闺秀
新诗话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