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2017-03-10生忠军姜峭帆
生忠军 姜峭帆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生忠军 姜峭帆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西方话语霸权以及各种错误思潮相互交织的干扰。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国家和平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和发展:一是坚持意识形态建设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二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三是大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文化软实力
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一个国家的稳定既需要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也需要把握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此凝心聚力,增强民众在文化和思想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思想领导权的实现路径就是话语权。话语权包括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等。”〔2〕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探寻适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意识形态建设策略,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
一、坚持意识形态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代表的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阶级的利益,不具有阶级属性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政党是领导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力量,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于整个无产阶级的革命与实践。因此,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中,要保障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政党手中,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
1.意识形态的党性特征
意识形态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性,这是意识形态的根本。”〔3〕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诉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主要是为了维护其自身统治,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得剩余价值,其意识形态具有欺骗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为目的,指导着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坚持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一是要敢于宣称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者要敢于亮剑,敢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同一切有损无产阶级利益的情况作斗争,坚持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4〕二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必须时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和发展。习近平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5〕广大党员必须拥护党中央的权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
2.意识形态的人民性特征
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包含着人民利益和权力充分实现的意蕴。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就是要将意识形态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理念。
首先,现实的人以及实践活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在阐释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时就曾指出: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1〕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以及对人实践活动的考察和分析。一是深刻理解现实的人的本质。现实的人是有着现实需要,而且为了不断满足自我需要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意识形态作为受经济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意识形态工作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以及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力量,最终使话语变得掷地有声,进而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二是把对现实的人的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列宁主张向工人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列宁看来,工人当中是不可能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意识的,只有“从外面灌输给工人”,〔6〕才能避免出现“工联主义”的趋势,引导广大工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意识形态建设本质上就是人的建设和人的品质的培养,换言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就是要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形成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树立起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个人的实践活动的观念,并且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其次,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建设观念。在实践生活中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需要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各项工作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根本,将服务群众和教育群众有机统一,把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有机统一起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二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担负着将党的治国理政思想加以贯彻和落实的使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践行者和宣传队,必须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因此,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包含着意识形态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深刻内涵,也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创造。
二、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应该充分整合各种宣传平台,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与体系,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价值和文化认同。
1.加强新闻舆论工作
新闻舆论工作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做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特别一些主流媒体必须做好宣传工作。首先,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进行宣传。应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电视等媒体在意识形态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宣传工作的有力载体。列宁曾指出:“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7〕在列宁看来,报纸不仅仅具有宣传思想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各种力量,是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接收新的思想,可提高思想自觉,并将其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生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好电视、报纸等媒体,不断扩大宣传,丰富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意识形态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其次,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抵制西方的“新闻自由”思潮。当前新闻自由思潮实际上是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一种手段,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因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地抵制西方新闻观,时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地提高党在提高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8〕
2.创新网络媒体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网络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具有新的特征,这也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首先,必须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自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许多信息都是在网络上获得的,民众的思想也极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干扰,影响民众的判断能力。因此,必须创新网络媒体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净化网络环境,唱响网络主旋律。要着力打造一批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以有益和生动的内容优势吸引广大人民,不断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传播方式上要大力推行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有机结合,特别要注重对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的充分应用,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站和网络公众号。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和改革历程,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宣传,提高马克思主义文化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绝对领导力,进一步引导舆论的发展,推进正确话语体系的建构。其次,清除错误思潮,维护网络文化安全。信息化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融,既为我们搜集信息带来了便利,也为网络文化的安全发展埋下了隐患,“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往往是借助网络这一方式大行其道,网络文化安全面对严峻的挑战。一些人打着学术的幌子,实则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挑战,还有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及其代理人利用网络进行政治活动,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拥有着大量的拥护者和追随者,这些“意见领袖”往往是借炒作某一事件,再巧妙地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推波助澜,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因此,必须积极组建网络“正规军”对这些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加强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建构。“学术话语具有准确严谨的特征,政治话语具有强调立场、突出简直判断的特征。”〔9〕对于诋毁社会主义的声音既要从政治高度进行强烈批判,同时也要从学术角度深刻剖析其思想的错误所在,主动出击,严打错误思想的嚣张气焰,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话语地位。
三、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水平,“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8〕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凝聚力,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文化认同,将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要借鉴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
1.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反映,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尤其是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1至3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同比增长6.9%,4至6月也增长6.9%……从6月的贸易统计数据看,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1.3%,超出市场预期”。〔10〕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且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硬实力的壮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先,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拥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关乎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乎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与活力。”〔11〕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现阶段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华儿女意志的价值观念的完美诠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表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理想。其次,积极传播中国价值观。文化的影响力在于广泛传播,因此,要积极传播中国理念和中国思想。为了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积极努力地在世界舞台积极发声,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以及坚持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都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优秀的公共产品,要对其进行深刻的阐释,并把这些公共产品努力地传播出去。
2.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软实力的加强与提升必须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与智慧,浸润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中国古圣先贤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深刻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注重人的价值,提出了诸如“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在交往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合”,提出了诸如“和而不同”的思想;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上,追求的是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这些宝贵的思想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指导。这些思想的积极弘扬也有利于中国和平形象的树立,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其次,加强传统文化创新。习近平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时期的思想成果,要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则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对其进行创新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在契合性关系,为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要通过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的文化。”〔12〕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返本开新,回应新的时代课题。在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要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克服现代技术中所坚持的“以人克天”的基本理念,为摆脱现代性危机提供出路。在优化人际关系方面,要坚持和谐共生思想,积极构筑商业社会的诚信之道,为改善人们的道德状态提供思想保障。
3.大力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
人类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和借鉴中得以熠熠生辉、生生不息。新形势下加强中国特色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要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并将其加以改造,从而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合法性和广泛性。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文化建设中就曾高度重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他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13〕在列宁看来,一种先进的文化理论只有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才能建立起更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更符合各国发展实际的新的更高的文明成果。首先,加强与资本主义的联系。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马克思所说,在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各民族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情况得到根本改变,各个民族间的联合成为必然,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维护人的自由与尊严,加强资本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宝贵财富。加强与资本主义的联系,不断扩大开放,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列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乐于吸收外国好的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总和=社会主义。”〔14〕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充分吸收一切有价值的成分,包括技术的、管理的、文化等,是全方位的吸收和借鉴。其次,创设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的营造,将为优秀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15〕上网获取新闻信息,接受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种趋势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地区。因此,通过创造宽松的网络环境,不断弘扬网络正能量和主旋律,使国内外优秀的文明成果在网上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展,并且让这些文明成果滋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举措。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是应对西方媒体别有用心地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针对西方企图在意识形态领域破坏我国国家安全与稳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广大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必然选择,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着力点。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理想坚定、旗帜鲜明,坚决掌握主动权,筑牢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钢铁长城,并且把中国故事讲好,让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越来越响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550、517、14、35.
[2]侯惠勤.意识形态话语权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5-12.
[3]王永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164.
[6]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6.
[7]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4、206-207.
[9]李艳艳.如何看待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J].红旗文稿,2015,(14):9-12.
[10]中国经济坚挺既有基础也有挑战[N].参考消息,2017-07-24,(5).
[11]冯鹏志.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J].求是,2017,(8):34.
[12]刘奇葆.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脉[J].求是,2017(8):3-8.
[13]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2.
[14]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1.
[15]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7-08/07/c_136506155.htm,2017-08-07,16:53.
S tudy on the Ideology Constru c tion of Contem porary China Sheng Zhongjun,Jiang Qiaofa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Nowadays, western discourse hegemony and various wrong thoughts in the field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have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m.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 and raising the leading status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are vital for the security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 should start with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 of all,we should insist on the unity of party spirit and the people character.Second,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Third,we should improve the “Soft Strength” of our country.
ideological discourse right,construction,soft strength
D61
A
1003-6547(2017) 09-0089-06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基地(辽宁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项目“新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变化、新特点及走向研究”的研究成果。
生忠军,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讲师,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姜峭帆,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严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