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教学在合肥光华学校应用的几点思考
2017-03-10刘雁飞周明辉
刘雁飞,吴 利,周明辉
(1.合肥光华学校,安徽 合肥 230061; 2.合肥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关于信息化教学在合肥光华学校应用的几点思考
刘雁飞1,吴 利2,周明辉2
(1.合肥光华学校,安徽 合肥 230061; 2.合肥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合肥光华学校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升能力,创立了具有合肥光华学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介绍了合肥光华学校在信息化教学上的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育信息化是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及应用,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2-4]。合肥光华学校让学生带电脑进入教室,利用信息化网络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相互协作,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升能力。创立了具有合肥光华学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论述了合肥光华学校在信息化教学上的创新发展和若干思考。
1 教学设备优化
1.1 硬件升级
学校新建一栋信息化教学楼,每个教室除配备常规的投影仪、音响等电教设备外,更是创造性的使用了会议桌作为课桌,桌面配有电源插座和网线接口,六人分坐两侧,便于讨论和使用电脑。学生一人一部笔记本电脑。
1.2 软件配套
学校在校园网上建设校内教育信息库,教师备课资源共享。使用有道词典、腾讯通等自学、互动式软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体系完善,并推行了班主任及教师个人博客,便于整合资料和学生电子作业收集、批阅。
1 教学环节深化
2.1 备课
为适应信息化教学,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学科委员会,教师们使用统一的教学模板备课,由学科委员会审查并给出修改意见,老师们修改后达标后方能进行上课,备课中要明确对电脑的使用及软件的选择。
2.2 课堂
学生人手一部笔记本电脑,通过视频、讨论等形式体现知识的实用性、能够真正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注重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7];老师引导学生思维、辅导学生探究、解决学生生成的新问题等,明确老师的主导作用。
3 课堂教学深度发展
3.1 充分的自主学习
学生有了电脑,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无限的知识资源,除了问老师,更可以网络查询从而丰富了学习的途径。解决了在原来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受到资料有限、学习途径单一等因素的限制的难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学习中的疑惑,可以利用电脑在网上查询,在互联网的浩瀚知识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并且可以对于不同的思想、见解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电脑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加便捷和实效[8-9]。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3.2 优化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合肥光华学校对于教室课桌的升级就是为了合作探究而服务的,小组对面而坐,细化分工,有人负责在网上查询资料,有人负责整理资料,有人负责发言,通过分工合作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学生们按照组内分工,由学习小组组长带领查询资料、分析、讨论、总结,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后汇报给教师。正如《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索、寻求、获取知识,而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10-12]。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3.3 辅导式师生关系
学生通过电脑和网络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减弱了老师的解疑作用,但提升了教师的辅导功能。信息化教学在形式上从纸质教材和黑板的组合完成了向投影和网络等多媒体平台的转变,但学习的本质是不变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主持人”的角色,而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查询网络、小组讨论、询问老师来完成重难点知识学习的。既然利用网络、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思维过于分散的现象,教师一步步启发学生理出所有分散的知识点的线索,从而建构起整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师者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学习进程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疏导,尤其是学生查询的网络知识更需要教师帮助筛选和分析、解释。在体现出本课堂教学研究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体现了引导思维方向、辅导学习、总结概括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职能。
3.4 开放式互动课堂
在合肥光华学校的课堂上,学生利用电脑时刻可以查询各种知识,知识的来源是开放的;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用有了腾讯通的联系,彼此交流、谈论是开放的;老师设置的讨论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和答案都是开放性的;课堂是一种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课堂,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加以分析,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我口说我心”;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停留在教材上,不受课本知识的限制,不断补充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喜的内容,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真正实现教学内的开放。
4 对合肥光华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4.1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理论和技术培训
合肥光华学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力和提升空间主要取决于教师对于信息化的理解,对于教学软件和教学设计的掌控能力。即使是一直在合肥光华学校参与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也要学习更加前沿的理论、提升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对于每年新加入合肥光华学校的老师,无论在别的学校取得多大成功,都应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更好的理解和执行合肥光华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4.2 继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合肥光华学校经历了信息化教学以后,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但在一些课堂上仍有不足,造成了学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学生主动去搜索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事物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从网络课件的制作、课堂问题的设计和引导,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协作程度和思维走向的引导等方面,都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放在首要环节来考虑。
合肥光华学校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让学生完全摆脱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海量信息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将会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低效劳动。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师在课程教学环节中的制定目标、建构策略、引导过程、答疑解惑等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教学大纲中的有关精神和目标才能得以贯彻和落实。
4.3 突破传统的课堂、教材、教师限制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转变自身观念还应该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把课堂由传统的传授知识的场所转变为知识学习、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的空间,让教学过程深入学生心灵,触及学生灵魂。在目前的教师备课中,教师通常是按照我们规定的一本教材和教参备课,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作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和批判教材,科学地处理加工材料,准确地自选材料,适当地拓展教材。教师本身应突破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化身。传授知识更应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即“授之以鱼而不如授之以渔”。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师和学生就应该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认识极限,从而实现自我。
4.4 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课程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当前新课改的首要任务。对于网络与教学的结合方式上存在的“简单的相加”或“完全的替代”等认识均是十分不利的。在提高认识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师生的基本技能和网络环境为前提,课程计划为依据,相关的信息资源(包括广域和局域环境下现成的和教师自制的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新型学习方式。
[1] 何克抗.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 34(2): 58-62.
[2] 高洁, 杨改学. 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 3: 24-27.
[3] 姜新科.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西藏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08: 4-5.
[4] 张莉.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J]. 黑龙江科学, 2016, 7: 90-91.
[5] 武汉市第23中学课题组. 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J].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 4(5): 36-40.
[6] 邢建伟. 高中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 文学教育, 2011, 04: 077.
[7] 黄秋雁.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生物教学[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 71-73.
[8] 梅金元. 生物教学与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8: 39-40.
[9] 张光良, 邵燕学. 利用网络环境优化高中生物教学[J]. 中小学电教(下), 2016, 1: 72.
[10] 李小娜, 孙洪宝, 管清霞.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之我见[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3, 04: 28.
[11] 宁文旭.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J]. 中学教学参考, 2012, 2: 18.
[12] 王德生. 合作学习探究之我见[J]. 求知导刊, 2015, 9: 153.
2016-12-20
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2014jf07)
刘雁飞(1979-),男,学士,中教二级,主要从事高中生物教学。
G63
B
1674-2273(2017)03-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