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全民健身运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7-08-07席莉
席 莉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0061)
安徽省全民健身运行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席 莉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0061)
通过对安徽省全民健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全面了解安徽省全民健身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当前安徽省全民健身工作中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剖析,找寻出对安徽省全民健身有较大影响程度的18项因素,其中全民健身管理措施、有效的健身活动指导、全民健身评估反馈机制、经费保障与激励机制等是最主要的五个因素。全民健身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提高全民健身实效的突破口,针对各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效的调整,促进全民健身工作的持续开展,为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全民健身;运行;影响因素
2015年是《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最后一年,自1995年《全民健身纲要》颁布以来,已过20年历程。安徽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目的,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与多元化。只有针对安徽省全民健身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才能够将全民健身事业沿着科学的轨道推展下去。通过不断强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和倡导群众体育社会化、全民健身生活化、健身方法科学化,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原则,全面推进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健身的热情,使江淮儿女能够充分享受现代体育文明,懂得为了健康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而健身。
1 安徽省各地市全民健身工作现状
对安徽16个地市的体育局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信函16封,收回13封,有效问卷13封。应部分调查者要求,本研究未将所调查分析的结果与调查的地市相对应。
1.1 安徽省全民健身组织发展的概况
安徽省16个省辖市和82个县(区、市)政府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政府主导、体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合作、行业系统协同、社区各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领导体系。省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对市政府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群众健身热情空前高涨,截止到2015年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2.3 %,各级各类体育社团1760个,会员达136万人。全省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省第4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国民体质合格率为91.4%。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大幅增加,全省15539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全省人均场地面积1.15平方米。
1.2 安徽省各地市全民健身的组织领导情况
调查的13个地市全部建有以政府部门领导、牵头的全民健身领导机构,这为全民健身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11个地市都建有明确的章程对群众体育进行服务、管理。对13个地市基层群众组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
13个地市中,有4个地市建有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或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点),10个地市建有人群体育协会,每个城市都拥有项目体育协会,5个地市成立有行业体育协会,每个地市都成立有体育健身俱乐部。调查结果显示基层群众体育组织中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或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点)的数量不足,这势必会对全民体育健身的开展产生阻碍作用。
目前,安徽省各地、市对于群众体育的管理存在着多种形式并存的现象(表2),其中依靠行政管理和协会管理的方式是最为普遍的,13个地市中有12个地市都有行政管理和协会管理的方式,所占比例达到92.3%。传统的群众体育管理模式在安徽省各地市的群众体育管理中仍然处于主导的位置。遗憾的是,而今最为提倡的发展社区体育,依托社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社区(街道)管理的方式仅存在于5个地市。
表1 13个地市基层群众体育组织
表2 群众体育管理方式
1.3 安徽省各地市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与活动经费
场地设施是全民参与健身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安徽省全省体育系统的全民健身活动设施占地面积自2003年的453263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636209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设施面积达到0.6平方米以上。到2014年年底,共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963条、“雪炭工程”9个、全民健身广场(中心)123个,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虽然,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经费投入力度,更多的场地资源正逐步投入到使用,但从13个地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用于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见表3)
表3 公共体育设施、群众体育活动经费是否满足公众的体育需要
显然,对于全民健身这样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经费的来源仅仅依靠等、靠、要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除了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多渠道去获得企业、社会乃至个人的支持。由表4可以看出,当前开展群体体育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自政府拨款、体育行政部门拨款、体育彩票公益金、企业赞助、工会拨款、私人赞助6个方面,被选种频率最高的依次是体育彩票公益金、企业赞助和体育行政部门的拨款,分别占92.3%、69.2%、61.5%。
表4 开展群体体育活动经费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表5),在组织开展群体活动时的场地设施主要来自于学校和体育系统的场地设施,尤其是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13个地市中被选中比率达到84.6%。
表5 场地设施
学校拥有相当丰富的体育资源(场地设施和体育专业人员),如果这些资源都能够有效地补充到全民健身事业当中,一定会对全民健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中,只有高校的场地设施是无条件向社会开放的,其他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并没有有效的向社会开放,即使在《安徽省全民健身条例》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节假日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背景下,多数学校仍然以各种理由减少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时间,或者根本不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设施。
1.4 安徽省各地市组织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
安徽省各地市组织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仍然专注于全民健身运动会、行业职工运动会等传统的组织方式,有关科学健身、体质测定评价、康复保健等全民健身者最为缺乏知识的普及活动几乎没有开展,而这些被忽视的部分往往是健身群体最想获取的。
表6 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形式
2 居民对安徽省全民体育健身工作的满意度
对全民健身服务内容的满意度评价,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于当前全民健身服务内容的基本看法。居民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看法,不仅仅是全民健身工作成效的反映,也为能够从中及时发现全民健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为改进全民健身的运作方式提供重要参考。
表7 安徽省居民对体育健身服务内容的满意度(%)
从表7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居民对目前体育健身服务内容的中的健身组织、健身环境、健身宣传、健身管理四项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健身设施、健身指导、收费标准三项内容的满意度低。目前,安徽省的全民健身服务与群众的健身服务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
3 安徽省全民健身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1)全民健身事业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应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而人的体育健身需求又会受到诸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地影响和制约。在中央提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部署以后,必将对安徽省的社会政治以及省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2)全民健身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广大全民健身参与者的自身因素、提供和维系这个体系的供给主体自身能力等。
(3)根据以往关于全民健身研究的科研成果,参阅国内外期刊的文献资料,初步筛选出36项对安徽省全民健身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把初步筛选的36项影响因素作为调查内容对安徽省从事全民健身研究的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及管理人员进行专家问卷调查。请受调查人员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影响安徽省全民健身工作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打分,经过统计分析,保留均分在4以上即达到较大影响程度的因素18项(表8)。
表8 安徽省全民健身工作的影响因素
依据受调查专家人员的调查统计结果,筛选出的均分大于4的18项内容,既对安徽省全民健身体系产生的影响达到较大程度,按照影响度的降次排序,这18项内容依次是全民健身管理措施、有效的健身活动指导、全民健身评估反馈机制、经费保障、激励机制、全民健身体系自身科学性、社会指导员能力水平、全民健身发展战略规划、健身者科学健身知识、全民健身教育培训、社团组织、全民健身工作评价、群众体育理论发展、全民健身科技保障、完善舆论宣传、全民健身观念、配套政策法规和全民健身效果评价。
4 结论
(1)安徽省各地、市对于群众体育的管理存在着多种形式并存的现象,其中依靠行政管理和协会管理的方式是最为普遍的,传统的群众体育管理模式在安徽省各地市的群众体育管理中仍然处于主导的位置。
(2)现有的场地设施状况和经费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全民健身工作的需要;全民健身服务与群众的健身服务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
(3)对安徽省全民健身达到较大影响程度的因素有18项,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全民健身管理措施、有效的健身活动指导、全民健身评估反馈机制、经费保障与激励机制。
5 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对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引导,强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的多元化的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和倡导群众体育社会化、全民健身生活化。
(2)健全、完善全民健身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对全民健身实施过程的督导力度,使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内容落实到实处。
(3)重视科学健身知识、理论与操作方法的宣传,使得广大全民健身参与者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健身的知识,提高全民健身的效果。
(4)把全民健身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提高全民健身实效的突破口,针对各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效的调整,促进全民健身工作的持续开展。
[1] 王若光等.全民健身体系“特色”的民俗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
[2] 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0-2015年)》.2011年12月.
[3] 安徽省体育局.2014年安徽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材料汇编.2014.
[4] 于永慧.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6(7).
[5]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Z].2011.
[6] 刘国永等.群众体育蓝皮书: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4)[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ional Fitness in Anhui Province
XI li
(SchoolofSportsScience,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work in Anhui Province,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in Anhui Province are comprehensively understoo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work in Anhui Province are analyzed, 18 factors influencing national fitness are sought out, including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such as national fitness management measures, effective fitness activities, national fitness assessment feedback mechanism, funding guarantee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it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can be taken as a breakthrough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make effective adjustments for the various factors in the existing problem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work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national fitness work.
fitness; operating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2017-01-18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5467);2015年度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2015114)
席莉(1978-),女,安徽全椒人,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研究。
G61
B
1674-2273(2017)03-0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