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及策略
2017-03-10朱晓琳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朱晓琳(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及策略
朱晓琳
(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媒体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在这种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与以往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将新媒体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能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便捷,还促进了高校思想教育的发展。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手段
引言
我国当前的科技水平很大进步,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以计算机为显著代表的新媒体逐渐引入到教育中,给学生的思维模式、认知程度带来一定的影响〔1〕。
新媒体指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方式。其与传统的媒体有着一定差异,新媒体具有更多的优点,比如,较广泛的传播面、先进的传播技术、快捷的传播速度等,下面就对新媒体的特点进行分析。
1.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1 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机遇
(1)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主要是由于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与方法〔2〕。传统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无法实现师生之间的面对面沟通,这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双方约定见面不仅使增加时间负担,同时给学生与教师带来心理负担,使思政教育质量大大降低。而新媒体环境下,师生利用新媒体设备,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当前微信、QQ等聊天工具就给师生之间的互动搭建了一座桥梁,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使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灵活性更好:以往的思政教育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而且学生心理时常会发生变化,只有在了解学生思想的情况下才能展开思政教育,其不仅滞后了思政教育效果,对纠正学生思政有着一定难度。而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思想发生变化,比如,学生在微信朋友圈所发的消极说说,指导教师看到后可以采用微信工具直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指导学生并给予学生安慰,以此使学生调整好心态,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这就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灵活性。
1.2 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
(1)动摇了思政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权威性
新媒体能够提供较丰富的信息,且数量较多,学生可以在利用新媒体工具获得所需的信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发挥了主体作用,其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具有一定的为权威性〔3〕。而新媒体环境下,教师的权威性不同以往,同时学生改变了以往教师神圣的形象,因为每个学生都能利用新媒体获得相关的知识。而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上,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给思政教育带来挑战。
(2)降低了思政教育中教师的引导力
新媒体环境属于虚拟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由、随意的接受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新媒体环境的思政教育缺乏教师的引导,再加上学生的甄别能力还有待提高,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另外,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信息十分丰富,思政教育者很难把控与引导这种信息,给思政教育带来不良的影响。
(3)思政教育的发展过度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技术具有的便捷性的特点,其给思政教育带来便捷,但教师与学生的过度依赖,会使学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使学生之间更加冷漠。另外,学生过低依赖新媒体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发展。
2.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过于被动
与一般的专业课教学不同,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针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取得的教育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评估。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思政教育的责任主要落到辅导员与班主任身上,并没有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其它课程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通常是带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学习,以此难以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2.2 关注知识积累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与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十分关注,该问题在思政教育中同样存在,思政工作变成了对理论知识的积累,通过传统说教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或者以习题训练等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思政知识,考察学生的思政成绩。虽然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思政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结合实际展开教学,这与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目标不相符,同时无法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最终导致思政教育效果较差。在实际中时常出现学生矛盾采用的暴力方式解决事件。对高校来说,思政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将教材内容以照搬的方式讲授,没有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学生也只是以应付考试的态度死记硬背,使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3.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
3.1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网络化、科技化的思政教育的思维模式,认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思政教育的教师,应当提升自身媒介技能,比如,微信、微博及互联网等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的展开思政教育,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3.2 构建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网站
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思政教育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就能了解时政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应及时更新网站的信息,以此使学生能及时了解相关的时政信息,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另外,高校还要了解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生的学习类型建立内容丰富的个性化网络信息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搜索,以此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3.3 依托新媒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思政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作为思政教育的教师,应当研究出新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4〕。首先,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新媒体创造双向交流、互相探讨的交流渠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这样还能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此使思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其次,高校教师还需要注重价值的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利用新媒体,将思政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相关活动中学习到主流价值信息,以此为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最后,高校思政教育中应当将实践教学法应用其中,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落实思政知识。另外,思想政治教学者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到校外体验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兴趣被激发,为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3.4 将手机媒体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
当前较多的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其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高校可以将手机媒体作为思政教学手段,发挥手机媒介的作用,其中的微信功能不仅是一个交流工具,其还具有较多的功能,如语音服务、视频、文字图片等,其对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一些有利的公众号推荐给学生,关注后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分享正面的思政信息,以此提升思想教育的质量。
3.5 构建合理可行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思想与以往相比更加多元化,为了使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优化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十分重要。首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以此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其次,构建良好的监管机制,其对各种信息起着过滤的作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信息。操作性较强的监管机制的建立中,需要提升思政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还需要培养思政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另外,监管机制的设立需要建立相应资金,需要先进监管技术的支持,所以高校还应当极大资金投入。
3.6 加强高校学生网路素质的提升
高校学生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获得所需的信息,然而由于网络资源过于丰富,学生的甄别能力还存在不足,导致有的学生极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5〕。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甄别能力,使学生学习相关的网络法律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防止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为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
3.7 完善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对于新媒体教育的应用与管理工作标准程序
在应用监督技术之前,应当注意对管理手段的制度建立与规章控制,以此发挥出监督管理的作用。所以,高校思政部门应当完善新媒体教育的应用与管理工作标准程序,这样才能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在进行相关制定管理时,应当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其认真履行工作义务。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还需完善高校思政部门的各项工作,改革传统的监督技术方法,促进高校思政部门思政教育管理与营销监督改革的进程。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技术发展也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技术引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其对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的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正确的运用新媒体,不断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手段与方法,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1〕周紫玲.新媒体环境中的高校思政课移动式学习应用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5):35-36.
〔2〕高亚春.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J〕.学理论,2017,(01):218-219.
〔3〕王茹,王宇航,孙任贤.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策——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1):101-102.
〔4〕邱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62-63.
〔5〕何萌.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兼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2):161-162.
〔责任编辑:侯庆海〕
G641
A
1009—2234(2017)08—0152—03
2017—07—28
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课题“中华传统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SZ201603)。
朱晓琳(198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