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的执政形象

2017-03-10赵文玲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思想

赵文玲

(广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教育论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的执政形象

赵文玲

(广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在当前环境下政党形象问题日益凸显。新媒体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不仅助推了党的形象的重要性,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的形象造成环境负面化、资源碎片化、主体多元化等困境,消解了党的执政形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回应负面问题,整合新媒体资源,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以正面宣传、全面塑造、多面提升党的执政形象。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形象;路径

党的形象是指党的整体素质、形状特征和精神风貌等在社会公众眼里的抽象反映,以及党在执政过程中体现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业绩等给社会公众留下的综合印象和看法。[1]党的形象建设是党建的重要方面,是关系到党的合法性和党的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执政形象不仅能够增强党员对党的忠诚度、提高党员自身的纯洁性,而且能够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依存度。在社会转型急剧加速、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条件下,党的形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党的执政形象的重要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提升党的执政形象的功能

(一)提升党的执政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凝聚人心、引导发展、稳定社会、巩固政权的功能,具有提升执政党形象的作用。党的执政形象是维系民众与政党的重要纽带,是政党认同的重要基础,是执政党重要的执政资源,也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树立和维护党的良好形象的历史使命。因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存在着本质密切联系,而成为党的执政形象维护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高低也成为影响党的形象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党的形象建设过程中不能放弃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效途径。

(二)提升党的执政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等内容。其中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内容,主要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对待、支持和评价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政治教育是起导向作用的内容,从根本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内容都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指引着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党的执政形象是人们对执政党的总体印象和看法,集感觉、态度和信仰于一体,是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提升党的执政形象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广大受教育者认同党的领导、接受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只有不断提升党的执政形象,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认同党、接受党、拥护党,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实效性。因此提升党的执政形象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的执政形象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负面化解构党的执政形象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一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以及教育对象品德的形成的一切外在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宏观环境又包括微观环境。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已经进入了图像时代,人们不再只是依赖于单一、单向的文字获取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多维的、空间的、形象的“图像”来辨别对世界的认知。媒体接近权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话语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也由原来“由点及面”的密封式的传播向现在“无屏障”的开放式的传播转变。[2]在这个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与接受者。与此同时,关于党和政府的负面消息呈现几何式的增长,现在只要打开网络就可以轻易看到,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新闻。马斯洛需求理论把生理和安全放在最低层次的需求,对人来说生存第一。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放松状态和无意识中对负面消息更敏感,因为负面就意味着对自身的威胁。一旦党员领导干部负面信息太多,那么必然造成执政党负面信息充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脑,执政党形象必然下降,这必将解构党的执政形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碎片化消解党的执政形象

“碎片化”一词最先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著作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人类逐渐进入到了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化”时代传统的一切被媒介所肢解,我们处于一个被碎片化资源包围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毫无疑问也被肢解和打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拥有绝对的资源。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书籍等资源,又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阵地。“碎片化”时代,新媒体早已将各种碎片化的文化资源自动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它排斥、挤压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造成通过新媒体发布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碎片化。这必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准确完整地疏解党的方针政策,也无法完全描绘党的整体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必将消解党的执政形象。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多元化弱化党的执政形象

新媒体带来的信息“碎片化”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多元化。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碎片化”之后的公共媒介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多元化又可以称得上是“泛主体”。[3]“泛主体”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人们不是通过官员、学者来关注公众话题,而是依靠社交网络中的朋友圈、微博等来获取信息。快餐式的媒体、爆炸式的信息使人们没有时间深思熟虑,得到的更多是情绪化的谈资,长期下来很容易阻碍人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话语“失声”、“失灵”的困境与挑战,人们习惯性地接受媒体所说的和朋友圈所传播的信息就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下党的执政形象必然会被弱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的执政形象的路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回应负面信息,正面宣传党的形象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负面信息爆炸式地涌现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回避不退让,勇于直面这些负面消息。并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疏导,让受教育者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于网络媒体中有损党的形象的信息要理性全面地进行解释和引导。例如:习总书记上台之后打老虎拍苍蝇,揪出了很多贪官污吏,基本每天都有官员落马的消息。在接收这些负面消息后有很多人认为中国贪污腐败很严重,基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贪官。人们的这种认识必然对党的执政形象造成巨大的损害。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应该从横向国际视野清廉组织的数据,新加坡、中国香港反腐经验等方面向群众介绍中国腐败的实际情况和中央政府反腐前景,另一方面要拿中国具体的事实和真实数据解释,最终让人民群众真实了解中国反腐的整体情况以及增强中央彻底整治腐败的决心。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正面引导,正面教育,正面宣传,让受教育者多接收党的正面形象,从而提升党的形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整合新媒体资源,全面塑造党的形象

塑造良好的党的执政形象,就要改善社会公众对党的认知和态度,其最有效的依靠力量就是媒体。新的传播技术、新的媒体格局、新的舆论生态,重塑党的形象传播渠道结构。[4]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实现,还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媒体资源进行主动、自觉的整合与开发。新媒体自身信息传递的功能性作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内容、文化、思维方式等,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整合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资源,对社会公众进行政治教育,让人民群众充分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党的光辉历史,理解党的现实、守望党的未来。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主导地位,多面提升党的形象

新媒体带来的信息“碎片化”、主体多元化等问题从不同层面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中提升教育者的主导性,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迫切需要。首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理论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学习政治理论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以及在新环境中的应用。同时,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导性的本质要求。其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也可以说是他们对媒介信息的获取、认知、理解以及传播的能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不仅要加强教育者的现代传媒理论和应用教育,还要切实把媒介素养作为衡量考察合格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标准之一。最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现代传媒环境中的组织、教育和调控能力。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者应不断学习利用新媒体进行组织教育,提炼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合新媒体的内容,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各种阻碍因素,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以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形象。

[1] 张浩,唐红洁.论党的形象的内涵、表现与作用[J].理论探索 ,2007(3):59-61.

[2]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3.

[3] 郭智勇.传媒“碎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48-52.

[4] 吴阳松.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构的逻辑与路径[J].探索,2015(3):29-32.

D261.1

A

1671-5454(2017)05-0096-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5.026

2017-06-28

赵文玲(1991-),女,山东枣庄人,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远 扬)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思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