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公共领域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问题
2017-03-10彭泳
彭 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10)
从社会公共领域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问题
彭 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10)
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性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领域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能凝聚与重建社会公共空间,建设健康的社区文化。在我国多层级政府行政结构与高度行政化的公共服务建设体系中,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室本身就具有社区图书馆的某些特征。
现代性;公共领域;社区图书馆
谈论现代社会“公共”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与“公共”相关问题对于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有学者提出,公共问题不仅关系到政治社会对政治体的认同和社会的基本政治秩序;关系到人类改善自身状态的政治行动,并由此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经济、社会、文化与教育等活动方式;还关系到人们如何有效处理社会政治事务的问题,以及处理公共事务的原则和对待人际关系的方式与方法。[1]社会公共领域的建设,除公共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会舆论场所外,自然包含了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问题。社区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领域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除了对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有重大意义外,与现代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及其文化教育环境息息相关。
一、现代社会公共事务运行的价值逻辑
讨论现代社区公共事务,首先需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由此理解现代社会公共事务运行的价值逻辑。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指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区别的一些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包括:现代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飞速发展,从而使社会分工日趋复杂;市场经济拓展,商业贸易繁荣,促使契约社会形成,社会公共空间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社会交往空间的扩大,唤醒民族主义意识,促使现代民族国家(主权国家)诞生,在此基础上,全球贸易不断扩大,促进国际交往的规则与法制不断完善;文艺复兴与文化启蒙促使个体理性自觉、个人权利觉醒,进而产生现代民主政治。与专制、封闭、特权盛行的传统社会相对应,在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历史中,张扬主体性、理性和进步性原则的现代精神在推动现代文明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现代技术飞速进步,社会变迁不断加快,现代性的另一面呈现出来。“启蒙理性在提高了人对自然界的统治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统治力量。从对自然的异化统治衍生出对人的统治,加强了人类对自身控制方式的异化。”[2]由于工具理性的泛滥,现代性追求理性的客观、精确与统一,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经常走向其反面,技术与商品反过来支配人自身。“过度的个人主义”“过度的唯物主义”盛行,[3]消费文化无孔不入,社会健康的文化肌理遭受侵蚀,呈现出一种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带有“后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环境,只能通过现代化进程自身的持续纠正与改造才能得以改变,这个需要持续建设与改造的领域主要是社会公共领域。
社会公共领域即由交往主体的主体间性延伸出来的社会公共空间。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社会公共空间的形成,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什么是社会公共空间?与传统社会不同,由于社会交往的发展,现代社会在个人私域与国家之间存在一个公共生活的领域,可以通过理性的公共讨论形成公共意见和公共选择行为。这个领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民社会。哈贝马斯认为,在社会公共领域,每一个有语言和行动能力的主体在自觉放弃权力与暴力使用的前提下,自由、平等地参与话语的论证,话语才具有真实性、正确性、真诚性,才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才能达成真正的共识。[4]如何把这种话语交流的要求与规范上升到社会伦理原则的高度,是现代社会公共领域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建设和社会公共话语环境的改造,可以使现代性缺陷得到修正,摆脱现代性所遭遇的困境。
这种“社会公共领域”在具体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呈现为所谓的“单位”或者“社区”,虚拟空间就呈现为类似于QQ群、微信群的形式。费孝通先生指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一个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5]居民社区在生活空间、利益关联中自然形成社会公共领域。
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如何通过社区图书馆这类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凝聚与重建社会公共领域,使之成为社区公民的精神与文化家园,成为共同建设和谐生活与和谐社会的纽带,这项工作在当下显得尤其重要。
二、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其问题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国家。30余年来,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特别是近年来,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1000余个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社会公共文化建设领域出现可喜的变化。
但从城镇社区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来看,我国大部分社区建设存在文化设施不足、公共交往匮乏、文化活动少、管理机制与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一种健康和谐的社区文化难以形成。而要形成这种社区文化,作为社区重要公共设施的社区图书馆,在其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美国的社区图书馆为例,由于建设与规划的主体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按社区分布自然设置,无等级之分;二是公民民主参与管理服务灵活,贴近居民生活;三是具有社区文化创建、培育、传承、规范和信息传播的功能。[6]35以纽约公共图书馆为例,开放时间以便民为目的,周末开放,晚上开放。并针对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如根据阅读需要不同,进行功能划分,有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儿童阅览区;根据青少年的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家庭作业辅导、儿童音乐、电影、工艺品制作等文化服务;针对成年人的需要,提供烹饪培训、教育培训、经营理财等培训或讲座。[6]175这些有声有色的社区文化服务,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居民之间的语言交流,增强了居民的民主意识和公共生活素养,对建设健康的社区公共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受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共领域建设滞后的影响,我国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起步较晚,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开始起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形成,社会公共领域自治程度低,社区居民缺乏公共生活的积极性,民众还不习惯于自觉地或者说有建制地主动参与社会公共领域公共事业的规划与建设。我国要普及真正的社区图书馆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有特色的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在我国多层级政府行政结构与高度行政化的公共服务建设体系中,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室本身具有社区图书馆的某些特征。一是在布局上基本符合城镇居民居住分布特点,二是在基础设施上基本能够提供类似于社区图书馆文化服务活动的空间与条件,三是具备能够提供类似于社区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人力资源储备。因此,应采取措施,努力发挥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室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相关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改变观念。解铃还须系铃人,在高度行政化的社会,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建设必然形成路径依赖。公共行政化事务仍然需要行政化的手段解决。相关领导改变观念,高度重视,通盘考虑,顶层设计,尤其重要。公共行政管理人员把社区公共文化的建设作为推动社会基层自治、培育社会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和谐的大事来抓,其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
(二)学校管理部门管理观念有待改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除相当一部分高校不设围墙、开门办公外,中小学在空间上普遍都是封闭式的。在没有安排寄宿学生的学校,无论课余时间、放学后还是周末,都不对居民(包括青少年)开放。学校管理者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校方多以学生财产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责任、校园设施管理为理由,不对外开放。
(三)经费问题需要从公共财务支出中予以解决。社区图书馆所需的人员经费、基础设备建设经费、活动与办公经费,可考虑根据社区居民分布情况统筹安排。由公共财务专项支出,收支单列,独立核算。
(四)社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人员应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可考虑将具备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和公立中小学图书室加挂社区图书馆(或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牌子,督促管理与服务人员改变身份与角色定位,树立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
(五)建立健全社区图书馆管理机制。为推动基层社区自治,调动居民(公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同时促进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社区图书馆能真正起到社区精神与文化交流的纽带的作用,建议社区居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社区公共事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对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质量问题进行公开地监督与评价。同时,运用现代传播信息平台(QQ群、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社区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等工作,构建虚拟公共社区。同时,以居民文化需要为中心,以周末、寒暑假、晚间的时间安排为重点,建设社区图书馆工作制度。
[1] 任剑涛.公共的政治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
[2] 汤剑波.现代性的三个向度[J].学术交流,2011(3):38
[3] 石元康.我们的大问题是要了解现代性[EB/OL].[2017-05-09].http://ent.ifeng.com/zz/detail_2013_05/09/25088689_0.shtml.
[4] 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J].外国文学评论,2000(1):39.
[5] 刘兹恒,薛旻.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及管理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 (5):32.
[6] 曾湘琼.美国社区图书馆服务理念及对我国“两型社会”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0 (3).
G258
A
1671-5454(2017)05-0089-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5.024
2017-09-11
彭泳(1972-),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与文化。
(责任编辑 陶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