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趋势下对地方高校新闻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7-03-10王海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闻学媒介融合

王海波

(内蒙古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媒介融合趋势下对地方高校新闻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王海波

(内蒙古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地方高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立足本校际情况,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和健全校内外实践平台,培养出适应业界发展趋势要求的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

媒介融合;新闻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媒介传播格局被打破,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已势不可挡。从党中央到各级管理部门,也对新闻传播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高度重视。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两年内,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局部区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对高校新闻教育与人才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对新闻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媒介融合发展,不仅对新闻传播业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的新闻传播结构、手段和方法等,同时也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新闻教育界和学术界纷纷探讨如何进行新闻教学的改革,培养适应新闻业界发展新趋势的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问题。

在传统媒体统治天下的时期,新闻院校为传统媒体培养的新闻传播人才多是针对某一类媒体的,即为某一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培养的专门人才。因为在传统媒体中,每一类媒体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业务工作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别,所以学校在新闻传播学专业设置方面大都以不同媒体形式划分专业类型,例如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等。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专业都发展的较为成熟,但要想顺应媒介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单一的专业新闻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闻业界呼唤全媒体人才的大量培养。所谓全媒体人才,既要掌握全媒体业务技能,又要具备纵深的复合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具备整合传播的思维能力,即“具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的操作能力,从而能够以多媒体融合的新闻技能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工作;精于‘融合新闻’,能够身兼数职,同时为报纸撰写文字稿件和提供图片,为电视拍摄新闻节目、为网站提供稿件和视频”[1]。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为培养这类人才进行积极地创新和尝试,但对一些地方高校来说,要想培养真正适应媒介发展新需要的新型人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地方高校新闻学教学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新闻业发展迅猛,新闻学教学也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改革。对于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来说,也在努力进行人才培养的调整,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点。

(一)课程设置的新变化与保障条件的不足相矛盾

以往根据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新闻学课程设置重视理论,尤其是新闻传播方面的基础理论。实践类课程如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课程的实践课时较少。同时,通识教育比重低,专业教育与其他学科间缺乏融合性,对新媒体相关课程设置较少。近些年,很多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注重针对行业发展新需求,因此课程设置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1.增加了学科通识教育的比重

新闻学虽然是一门专业学科,但培养出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新闻工作却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进行综合运用。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理论,还需要提升文史哲等多方面素养,了解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甚至理工科等相关内容。因此,很多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增加了学科通识教育的比重。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为例,其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上,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专项教育课程(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外,在素质教育课程中要求学生在人文与社会科学模块、艺术审美模块、自然科学模块和应用技术模块等四个模块中修满8门8学分课程,每个模块最低选修1门课程。在学科教育课程平台上,学科通选课程中增加了中国哲学史、明辨性思维及训练、世界文明史等课程。通识教育课程都在大一、大二阶段课设,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大三、大四重点开设专业教育课程。

2.增加了融合媒介方面的专业课程

为了适应新闻业界变化和需求,很多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在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开始注重增加融合媒介方面的课程。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为例,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在保留原计划中的一些核心和主干课程之外,增加了新媒体导论、媒介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与管理等必修课程。而专业方向课程中,开设了网络传播学、音视频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技术、新闻摄像、网络媒体编辑制作技术、融合新闻写作等课程。

3.加大实践教学课时

新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实战训练才能提高实践能力。但以往的教学计划中,大多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包含实验学时,但理论教学仍是主体,实践教学课时并不多,这样很难适应专业发展要求,因此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势在必行。例如在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的新版教学计划中,设置了384学时的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在通识、学科、专业等教育平台中均进行相关设置,其中实验教学的必修课占224学时,选修课占144学时。专业、创新、拓展实践占16学时。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占总学时比例达到26%。不仅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课程中设置了实践学时,而且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新闻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广播电视学等课程中也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课时。

虽然课程设置方面在逐步适应融合时代的新要求,但在实践中还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丰富有效的实践平台、专业硬件设备等多种条件来保障,教学计划才能真正实现。而后面几项保障条件,在很多地方高校的新闻学专业中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二)专业教师队伍跟不上时代要求

目前,业界和学界的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而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却跟不上时代。要想培养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全媒体人才,教师首先要具有全媒体的理念、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整合传播的思维方式,但这些都是目前很多新闻传播学教师所欠缺的。地方高校由于资金和资源缺乏等问题,为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本就较少,很多教师在现有岗位上安于现状,缺乏危机感和进取心。虽然业界发展飞速,但教师的知识更新却停滞不前。例如前面所说教学计划中设置的新课程,教师自己先要把这些新课程吃透,才能在教学中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但很多新课程教师们自己都没有学习过,接触过,让教师们去教这些新课程的难度自然非常大。

另外,大多数教师还存在缺乏新闻实践经验的问题。许多教师虽然学历普遍达到要求,但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都缺乏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也无法结合自身经验和媒体现实情况对理论知识进行解析。在地方高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极少。因此,新闻教学仍停留在空洞的理论教学阶段。尽管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很多实践课时,但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也很难指导学生完成实践课时的任务,更别说完全达到目前媒介业务的要求,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也就很难有实际的效果。

(三)学生专业实践平台的缺乏

新闻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业界在衡量新闻人才时通常会非常重视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实践方面的锻炼非常重要。前面提到了在一些课程的教学环节,由于课程设置和师资等问题,学生的实践锻炼存在很大问题。同时,在课外,学校本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校内和校外专业实践平台。校内的平台包括学校的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校内刊物、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络媒体等,校外实践平台,主要是学校与社会上一些专业的新闻媒体合作或签订协议,接受学校安排的学生到媒体实习锻炼。但是,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实力和知名度都不高,因此无论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平台都很有限,仅能为很少一部分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为例,虽然其校内媒体近年来发展较快,包括各类校园刊物、广播和校园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还创设了如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制作中心、传媒学院新闻小组等组织机构,招收各专业优秀学生作为工作人员,采集、制作新闻作品,提供给学校相关部门和校内各类媒体使用。但这些平台和机构选用学生数量有限,只能为部分新闻专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校外,虽然该校与通辽市多家媒体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但仅能在每年新闻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的十周内正式接收实习生实习。这些媒体多数都是地方性的传统媒体,数量少,发展规模和水平都与一二线城市的媒体有很大的差距,接收实习生的数量有限,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也有限,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也有一定影响。

三、地方高校新闻学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外一些一流高校的新闻专业在专业改革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经验给地方高校的新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例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打破原有的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专业之间的壁垒……实行跨专业的新闻传播学科大类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将原先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专业的所有课程整合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层面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学科选修课程3个大类”。为了顺应媒介融合的需要,该校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了跨学科培养新闻人才的“2+2”模式,即将本科四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2年的阶段,第一个2年,“要求新闻传播学科各专业学生任选1个非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并系统修读该所选专业的主要课程”,第二个2年,“要求学生在系统修读了一门非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的主要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读新闻传播学科的各类课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复合。”[2]该校这种全新的跨学科培养新闻人才的模式,为新闻业界培养了一批具有跨学科理论和知识,掌握全媒体理念和技能的新闻人才,同时也为其他院校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地方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新闻教学改革中,寻找本校专业教育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将专业、学科间的壁垒打破,制定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整合方案。

改革考试评价办法,加大平时课堂考核、作业考核及其他环节比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相应比重。平时成绩具体包括出勤、作业、课堂交流与提问、课外阅读、调查报告、小组讨论、单元测试等,使专业课的考核方式更加丰富完善。不要让学生养成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复习的习惯。目前,内蒙古民族大学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都强调学生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增加平时学习考核的力度。例如参与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资源、学习任务、互动交流环节等投放到网络平台上,经过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平台上跟随教学进度完成课前预习和相关学习任务(例如课前测试),在教师讲课之前就能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学习的难点等,以便更好地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重点和方式。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已经预习过本节课的内容,根据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可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教学,除了课堂教授内容之外,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后,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学习交流互动,了解与课程相关的拓展知识等,完成课后测试等。通过线上线下配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和深造

地方高校要解决缺乏媒介融合型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的问题。首先,应将本校现有的新闻传播学教师送出培训和深造。一方面,学校定期选送教师到各类媒体中去学习锻炼,通过参与新闻传播实践,真正掌握和提高新闻专业各项技能,了解媒介经营管理实际情况,积累大量的真实案例,在今后的教学中才能实现“现身说法”,并逐步确立融合思维。一方面,要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的其他高校进行深造和开展交流学习。通过学习和交流,了解前沿知识、掌握系统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技术。

2.校内外教师的合作与引进

除了引进新教师之外,地方高校还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及本校其他学院的师资互动交流,邀请他校或他院教授来授课、开办讲座。尤其是跨学科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师资,邀请该学科相关专家教授来授课。另外,积极邀请其他高校专家教授来为师生开展讲座和培训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媒体发展前沿动态,学习新媒体、融媒体经营管理和新闻采编播等业务方面的实践经验,学校还需经常邀请业界资深人士来校开展交流。可以开发多种合作方式,聘请业界专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闻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等来校做讲座,或主讲新闻传播实务类课程,与业界开展良好的互动交流。

(三)扩大和健全各类专业实践平台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也应注意多种媒介融合性的实践锻炼,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种类要尽量齐全、实践平台和基地的数量也要逐步增加,让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种类媒体的实践锻炼,才能适应新时代新闻教学的要求。

1.校内实践平台种类应多样化

(1)课程和课间实训。在新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往往会要求学生做一些平时的作业训练,包括采访、各类稿件的写作、编辑报纸版面、拍摄新闻图片和视频等,除此之外,在一些课间实习环节,也要求学生完成一些较为成型和完整的各类新闻作品。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专业的课间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在第四学期要求学生立足校园资源,利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一篇完整的通讯作品(人物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等体裁不限),题材范围限定于本校之内。在第七学期要求学生提交的专业实习作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一张自办报纸清样,版面不少于4版,其中自采新闻不少于2版。第二种类型,一份公益广告作品。电视广告不少于30秒钟;报纸广告提交创意策划案,图片不少于5幅,说明文字不少于3000字。第三种类型,一部电视专题片,时长不少于5分钟。每种类型可由小组合作完成,每组最多由3名成员组成,标注分工,也可单独完成。这些课间专业实习任务虽然要求明确,难度适中,但多数还是传统媒体单一类型的专业实践,并且这些作品没有真正的发表或展出,看不出实际效果,教师的评分也显得根据不足。

这类课间实习任务既可以增加多样化的作品,还应该利用真正的校园媒体进行发表展示并完成评价。例如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要求学生自采校内新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广播新闻作品,并在校园广播上播出。由专业教师和广播站审核学生作品是否合格,评定分数等。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创建自己的公众账号,或者允许学生创办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新闻网站等,通过阅读量、点击率和社会评价,以及指导教师的评定最终确定学生课间实习的成绩。

(2)课外实践锻炼。在课外,还可以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增加更多类型和数量的校内实训媒体。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已经为学生创办了一些校园刊物、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还创设了如内蒙古民族大学新闻制作中心、传媒学院新闻小组等组织机构,为新闻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的实践锻炼平台。此外,围绕融合媒介的特点,学校和学院还可以创办校园网络电视台、电子杂志、手机报等更多类型的校内实训媒体,让学生在课外得到更多更全面的实训机会。在校内的各类实训媒体工作的学生,还应该定期进行人员轮换,例如广播媒体的学生可以到校园报刊或网络平台工作,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媒体实训经历和经验。

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课内作业和学习任务完成后,课外的专业实践锻炼缺乏积极性。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训练,可以在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的这类锻炼经历,可以在拓展实践环节加学分。

2.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

地方高校所在地的市内媒体资源本就有限,通常与地方高校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只能为新闻专业毕业实习提供一些岗位。因此,学校还要积极拓展校外实习的各类基地。

从实习的范围来看,除了市内的有限的媒体之外,还可以将实习基地扩展到周边城市或城镇的媒体。除了新闻媒体之外,还可以与一些地方企业、公司合作。一些企业内部的媒体(报纸、杂志、网站等)和宣传部门、一些文化传播公司和广告公司等,都可以成为新闻专业学生实践锻炼的基地。这些企业和公司都需要一些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素养,能写稿、能拍摄,能做前期策划,能在宣传活动现场协调、能在后期搞制作的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加强与地方企业和公司的交流与联系,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基地,也能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动信息,为培养新闻人才提供借鉴。同时,加强与地方企业和公司的这类合作,也能够为企业、公司提供其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从实习的时间上,除了毕业实习之外,还可以增加各阶段的专业实习。例如湖北工程学院新闻类专业,与孝感市的报社、电视台、电台、政府网站签订了协议,该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主持艺术等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就可以到媒体见习,大三实习,大四上岗等,形成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习的同步。[3]这种模式,也为其他地方高校的新闻专业学士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也应跟上时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各学科基础性和各媒介融合性的理论知识,在课外得到全媒体的实践锻炼,形成整合传播的思维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新型新闻人才的需求。

[1]言靖.论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J].新闻界.2011(5):151.

[2]黄瑚.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J].国际新闻界.2014(4):145.

[3]饶浩芸.融合媒介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J].新闻传播.2015(11):29.

Abstract:The trend of convergence of traditional media and emerging media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s and media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in local universitie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e school’s practical situation, develop the training program to adapt to social needs, and rationally plan the curriculum, as well a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xpand and improve the practice platfor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With the above approaches, the training of the news media talent could be achieve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media convergence; news teaching, reform

Re fl ections on the Reform of Journalism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Trend of Media Convergence

WANG Hai-bo
(The School of Media,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28043, China)

H642.0

A

2095-3763(2017)-0117-06

10.16729/j.cnki.jhnun.2017.03.018

2017-06-16

王海波(1980— ),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和新闻史。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媒介文化对传统新闻教学模式的解构”(MDYB2013063)。

猜你喜欢

新闻学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