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务员情绪智能管理研究

2017-03-10

关键词:公务员情绪智能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621000)

公务员情绪智能管理研究

吴 莎

(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621000)

公务员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其情绪智能的高低影响着公共管理机构的治理能力。为提升公务员情绪智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情绪智能的宣传力度,加深公务员对情绪智能的理解与认知;建立情绪智能360度评估系统,组织公务员进行多层次评估与反馈;注重公务员人力资本投资,构建情绪智能发展长效机制。

公务员;情绪智能;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职能作用越来越明显,并且政府职能慢慢由管理走向治理。公务员作为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务员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各方面素质都应该兼备。本文以中国公务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情绪智能的管理与开发,从而促进情绪智能理论在中国公务员队伍中的认知与发展,从情绪智能开发视角提升政府公务员的治理能力,培养和塑造一支追求卓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人才队伍,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情绪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情绪智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美国著名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对其下的定义,他认为“情绪智能是指察觉和管理情绪线索和情绪信息的能力。其包括五个维度: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感同身受、社会技能”。[1]

情绪智能理论经历了起源、普及、发展与创新等阶段。1990年, 情绪智能这个创造性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萨洛维(Salovery) 和梅耶(Mayer)提出,从此开创了情绪智能研究的篇章,丰富了心理学研究领域,为以后的情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戈尔曼(Galeman)出版《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该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赢得大众追捧,从而畅销全球。2000年,以色列著名心理学家巴昂 ( Bar-On) 主编的第一本全面研究情绪智力的专业著作《情绪智力手册》问世,使得情绪智能理论得到了发展和创新。直到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并且推广对情绪智能理论的学习,由此情绪智能理论得到了普及。

二、公务员情绪智能对其个人和治理能力产生的影响

公务员情绪智能的高低对认知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将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与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一)情绪智能对公务员个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

已有的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有许多都对情绪与个人的身心健康做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及情绪调节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十分显著。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曾经做过小白鼠的实验,同样证明情绪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积极的情绪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状态舒适、心静如水、身体各方面机能也能得到协调,好的情绪使个人身心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消极的情绪则容易引起身体上的以及心理上的疾病,特别是人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偏头痛、抑郁症等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疾病。因此,公务员能够及时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有效抵抗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是公务员情绪智能高低的表现,也是公务员对自我身心健康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表现,从而间接地保证了公务员的在岗时间,提升了其工作效率。

(二)情绪智能对公务员具有激励调控作用

自我激励是情绪智能的维度之一。情绪智能高的公务员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自我激励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使人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自信满满。公务员的工作繁琐冗杂,会遇到诸多困难,只有对自己时时刻刻充满自信,用这样的状态去处理公共事务,个人的治理能力和政府绩效才能提升。当公务员遇到困苦而焦虑时,要善于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一个同样的工作中,拥有不同情绪的能够自我激励的人有着不同的工作效率和治理能力。积极的情绪对公务员的工作起到正向激励和推动的作用。一个公务员如对政府公共事务的管理拥有满腔热情,就能在工作中直面挫折,迎难而上,做到尽职尽责,从而提升治理能力和政府绩效;消极的情绪则起反面作用,当公务员用一种消极的情绪去面对工作,会导致思考问题不成熟,不全面,从而降低政府工作绩效。很多资料证明,公务员在不同的情绪下做决策,决策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三)情绪智能对公务员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著名学者卡乔波( John Cacioppo)认为:“人们之间的情绪总是在不停地传递,步调一样,好像在翩翩起舞。情绪的同步性决定了人们对人际互动感到舒服与否”。[2]不同的情绪在人际关系中有着不同的影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自我意识和感同身受是情绪智能的重要维度之一,高情绪智能的公务员能够认知、表达和调控自我情绪,能够感受到自我情绪给部门同事带来的影响,也能够及时关注他们的情绪,这样有利于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建立有利于工作的和谐人际关系。事物都是相对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情绪好像一面镜子,你给别人呈现出什么情绪,别人也会给你表露出什么情绪。在平时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公务员应该始终给人一种积极的状态。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和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建立关系,而对消极情绪的人避而远之。因此,公务员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利用情绪效应,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样别人才会积极配合工作,创建良好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效率。

三、公务员情绪智能开发与管理建议

(一)加强对情绪智能的宣传力度,加深公务员对情绪智能的理解与认知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本单位公务员进行情绪智能的宣传。可以从情绪智能的五大维度即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感同身受、社会技能出发,研究其对公务员工作绩效与治理能力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以此为基础来推动公务员加深对情绪智能的理解,以及对情绪智能各个要素的认知,推动情绪智能理论在公务员群体中生根发芽,为以后更好地调控情绪,提升治理能力奠定知识基础。

(二)建立情绪智能360度评估系统,组织公务员进行多层次评估与反馈

建立情绪智能360度评估系统是帮助公务员进行自我情绪认知从而合理调控情绪的有效手段。随着迈向信息化时代步伐的加快,在线的测评产品越来越普遍,360度反馈技术也不例外。各公共部门组织可根据本单位公务员的实际工作状况,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其贯穿到整个测评工作中,响应 “互联网+”战略,设计情绪智能360度测评问卷,定期组织公务员自身、领导以及同事对公务员的情绪智能相关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并将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参与问卷调查的公务员,使其准确认识到情绪智能处在何种水平,明确自己在情绪管理中的不足,从而制定对策开发提高情绪智能。

(三)注重公务员人力资本投资,构建情绪智能发展长效机制

政府各级组织需要认识到情绪智能开发对公务员治理绩效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人力资本投资,需要构建公务员情绪智能开发的长效机制。

一是营造和谐、积极向上、富有团队精神的组织气氛。Goleman( 1995) 认为: 每个团队都有情绪,一旦进入了这个团队,就会立即感觉到这种情绪,乐观的还是沮丧的、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疏离的还是密切的等等。研究表明,情绪氛围不仅会影响个体情绪和动机,进而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团队的互动行为,团队中个体和整体的创造力。[3]和谐的组织气氛对公务员情绪智能的管理和开发起到推动作用。团结奋进的组织氛围为公务员提升情绪智能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因此,公共部门组织营造乐观、和谐、积极向上、具有团队精神的组织气氛是公务员情绪智能管理的组织保证。

二是建立公务员情绪智能培训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在设计公务员培训课程的过程中,考虑多方面因素,把公务员情绪智能开发与管理也纳入培训内容。公务员培训开始前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培训制度,培训课程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使培训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公务员能够更好地认知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培训课程可以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如何减小工作压力等。

三是建立专家咨询帮扶一对一制度。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建立专家咨询帮扶一对一制度,结合360度情绪智能评估系统的结果对本单位情绪智能不高的公务员进行帮助。比如,请本单位的一位上级领导定期观察他们的情绪智能表现,寻找合理的咨询时间让公务员请教情绪智能发展技巧; 或者从外部或者在内部选拔一个情绪智能开发的专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他们给与公务员一对一的帮扶。

(责任编辑 远 扬)

[1]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3-234.

[2] 卡乔波.孤独是可耻的[M]焦梦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社,2009:240.

[3] Golem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 BantamBooks,1995:40-50.

B842.6

A

1671-5454(2017)02-0079-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2.020

2017-02-25

吴莎(1993-),女,湖南岳阳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社会治理。

本文为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校级课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与利益研究”(编号:16xsb193)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公务员情绪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篮球公务员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