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特点及演唱技法*

2017-03-10靳晓莉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和弦长江

靳晓莉

(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菏泽 2740015)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特点及演唱技法*

靳晓莉

(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菏泽 2740015)

青主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以中国古典诗词为题材;恰当运用西方浪漫主义乐派作曲技法;主动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要素,使中西文化得到了完美融合。针对创作特点,演唱技法上应遵循:理解歌词思想内涵,把握旋律感情基调;把握古诗词的吟诵韵味;体现独特的意境和气韵。

青主;艺术歌曲;创作特点;演唱技法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 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音乐美学家,我国艺术歌曲专业化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20世纪初, 凭着对中国古诗词的独到见解和对西方浪漫主义作曲技法的熟悉,青主选择了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我住长江头》、《长相思·红满枝》等古诗词,写下了14首艺术歌曲,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形式相交融, 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道路开创了先河,并为这种独特风格的艺术歌曲体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青主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德学习法律,兼学哲学和音乐(钢琴和作曲理论),1920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参加国民革命。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 ,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共产党人遭到通缉,被迫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期间,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30年,青主以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谱写了艺术歌曲,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复杂心绪,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透露出对明天的向往。

一、 创作特点

(一) 以中国古典诗词为题材

《我住长江头》采用了宋代词人李之仪的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为歌词。原词模仿民歌的风格,描写了一位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词有八句,前四句叙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一位专情女子伫立江边,整日企盼爱人归来的景象浮现于面前。后四句为抒情,“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表现了主人公对爱人的期盼——企盼爱人如她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

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洗练的语言、高远的意境、 深邃的内涵,传达着中国文化特有的神韵。宋词本身具有节奏性、音乐性、诗性的特点。青主选择此词谱曲,更带有明确的寓意。他利用诗词与音乐间所具有的相通性,深入挖掘中国古诗词的文化思想内涵,很好的运用在歌曲创作中,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拓荒者。

青主创作的艺术歌曲多以古典诗词为题材,十分注重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高雅气质,重视用音乐语言表达诗的意境,在创作上更加精雕细琢,使得这类题材的艺术歌曲更加艺术化,保持了中国传统清雅高洁的韵味。如:壮阔的《大江东去》,轻盈空灵的《红满枝》,深沉清雅的《我住长江头》。

五四以来, 新文化已经在中国逐渐深入, 文学界对新诗、白话文十分推崇,在这种新的时代潮流下,音乐家反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宋词上, 这不仅是取决于宋词的客观条件和音乐家的个人修养, 更重要的是词作家和曲作家跨越时空的思想情感共鸣的产物。从专业创作的角度来看, 采用中国古典诗词谱曲, 不仅增加了歌曲本身的艺术性、民族性和哲理性, 同时也为现代人如何从音乐上、艺术上以及哲理上来理解、诠释和发扬古典诗词作了有益的探索。

(二) 传统音乐调式系统与西方作曲技法相融合

青主在留学德国期间,学习了浪漫主义乐派作曲技法,并深受德国作曲家沃尔夫(Hugo Wolf)的影响,在创作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时,旋律上具有浓厚的和声意识,对西方大小调及传统功能和声有很大的突破,并吸收了我国传统音乐的调式系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曲调真挚感人,于快速流畅稳中求变的伴奏织体,表达了思念的主题。

歌曲的首句,略倾向于e自然小调。随后三句向D大调离调,第五句以D大和弦开始,引出G大和弦,并采用G宫和弦与E羽和弦相交替的手法,丰富和声色彩,模糊调式。全曲的高潮是倾诉忠贞爱情的第七、第八句,歌声由高至低,音域宽阔,伴奏着的流动音型,由上声部转人低音区,上声部则以柱式和弦重复歌声,加深主题印象。

从整首歌曲的结构来看,歌曲后四句唱完后,以新的曲调深情地重复一次,又改变曲调重复一次。这样反复唱咏,使对爱情的倾诉在音乐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种结构形式上的独特处理,深受中国古代诗词影响,它更有力地深化了歌词中蕴含的丰富情境。青主在《音境》前话中曾对这首歌表演有所说明:“这首歌的曲调和和音虽然好像是很简易,但是必要唱歌人极和静而又带有一种极兴奋的表情唱来,同时又要伴奏人把那种好像用竖琴奏出来的式样,根据极圆满的技术好好的奏来,然后才可以表出歌的神味”。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是写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坚贞爱情,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常在”的感受,青主谱曲时赋予它新的含义。这首歌最大的特色是感情真挚深刻,音乐优美单纯,一切都生于自然,发自内心。它的和声醇美,用的几乎都是很普通的大小三和弦与七和弦,只在个别地方为了增加一些悲怆的色彩而使用减七和弦;它的曲调与民歌的风格很接近,但又是艺术歌曲型的;它的旋律跳动不大,但却蕴藏着激动不已的感情;它的节奏非常平稳,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倒更能表现其朴实与痴情;钢琴伴奏也始终贯穿着流动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仿佛不息的江水负载着深深的爱和绵绵的恨在滔滔奔流。“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四句在歌曲中重复了两遍,这两遍重复很重要,如果没有它们,则感到“意之未到,功之未达”,不能收到圆满的效果。我们说音乐一成不变则显得单调,变化不足则显得单薄,变化太多则显得离散,此歌后四句的重复,音乐变化非常自然,恰到好处。

(三)主动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

特殊的年代赋予了青主特殊的生活阅历及创作观念,使他的艺术歌曲能够在充分吸纳西欧浪漫派写法技巧的基础上,主动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要素,显示出了非凡的创作才华和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积淀,

青主常常先写好音乐的伴奏,随后从和声中提取旋律。但是,这种旋律的提取并非没有章法可循。青主遵循中国古诗词语言本身,每个句子、每个字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的声调特点,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旋律创作手法——“以字行腔,即“以唱词中单个汉字的声调决定旋律的走向”。1.阴平字的旋律,一般为在乐句强拍上同一音调的保持。如歌曲中“日日思君不见君”中的“君”字,就是在强拍e1上的延长保持。2.阳平字的旋律,一般为级进或跳进上行的音调。如“共饮长江水”(17—19小节,“长”“江”在音调上采取了级进的形式,“#C2”到“d2”3.上声字的旋律,多采用一字多音,前一个音略低于后一个音。如“共饮长江水”(17—19小节)“水”字就为e2到a2的跳进,使旋律与字的音调一致。4.去声字的旋律,也是采用一字多音。不同的是前音略高于后音,形成去声的感觉。如“定不负相思意”(第49—52小节)中的“意”字,就是在d2上的延长后下行至c2,形成去声的感觉。

青主在旋律的创作中还运用了我国传统音乐中很推崇的旋律处理方法——“依义行腔”。“依义行腔”是指“在行腔过程中以不同的语调运用形态,表现唱词内容特定的语义和情感”。相对于“依字行腔”,“依义行腔”更能表现出音乐的感情和美感。青主在《我住长江头》的旋律处理上,注重在每个乐句的结尾处,都加上了类似于吟诵古诗样的拖腔,或上行或下行,更突显出音乐表达的情意缠绵、咫尺天涯的离别之情。以歌曲第一段为例:“我住长江头”的“头”字的旋律为“mi-si”,呈下行拖腔。“我住长江尾”中“尾”字的旋律为“fa-mi”,呈下行拖腔。而第四句“共饮长江水”中的“水”字的旋律为“mila”呈上行拖腔。这样的处理使歌曲听起来更像是古人吟诵诗歌一般,但又比吟诗更具感染力,更具激情。

多段体的曲式结构和民族调式的运用,青主在曲式结构的安排上并没有套用西方古典艺术歌曲的曲式结构,而是根据古诗词表现的内容去安排结构。在《我住长江头》中,诗词本身为上下阕结构。上阕4句,下阕4句,而青主打破了词牌平行反复结构的惯例,将下阕“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做了3次反复处理,形成了并列单三部曲式。调性的处理上,青主有意识的突出了东方的色彩,其主要调性为G大调,交替运用了G大调和e自然小调,曲调倾向于中国五声音阶。“音乐倾向e自然小调,调性有些暧昧,伴奏模仿歌声最后两个音。前四句向D大和弦离调,第五句自D大和弦开始作为G大调的属和弦,引出G大和弦,G、e两个和弦交替出现。全曲表现忠贞爱情的是第七、八两句。平稳流畅的音乐在这里起了波澜”,音乐在第八句后并未结束全曲,和声的表现用了D大调V-I级,将下阙的四句作了三次反复处理,通过新的曲调,一次比一次更高涨的情绪,发展至高潮,充分表现了作曲家对并肩作战的战友的怀念,对反动政府的愤恨。

作者在歌曲的和声中大多采取了和弦的正格进行,而在极个别的地方运用了减减七和弦,以增加歌曲的悲伤,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而变化音#A的多次大胆运用,为富有中国五声调式的旋律增添了一份浪漫主义的色彩,并衬托出歌曲后半部分大调调性的明朗,更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沉痛哀思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青主一生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虽然不多、时间不长、体裁也较单一(声乐类)。但是,他能够把在留德掌握的西方声乐艺术体裁与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相结合,创作出了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说明了他具有艺术家的敏锐和才能。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把外来的体裁形式和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演唱技法

古诗词歌曲的歌词一般都只有短短几行,但这短短几行字描述的就可能是一片气势宏伟的景色,一个凄凉优美的爱情故事,一幅山水秀美的画卷,它所表达的内容远远要超出诗中的那几个字。

(一)理解歌词思想内涵,把握旋律感情基调

我们首先要把歌词展开来看,体会作者所描述的内容和写这首诗词的用意,反复推敲歌词和音乐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中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我住长江头》诗词上下共八句,质朴的语言抒发思念恋人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

歌曲的旋律具有民族风格,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是一首中国传统技法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从旋律看似简单、平稳,但就是这简单的旋律,深深刻画出了恋人间那绵绵不尽的情思。所以演唱这首曲子时声音要单纯、淡雅、自由舒畅又饱含热情。要做到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完美地表达出一位女子怀念心上人的那一片深情。

把握了感情基调,还要加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自己融入诗境中,融入诗词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和经历当中,发挥自己的想象,站在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当中,用自己的感受去表达诗的内涵。

(二)把握古诗词的吟诵韵味

《我住长江头》是一首具有民歌和吟诵韵味、独具特色的艺术歌曲。全曲歌调悠长,诗词中每个字的时值在全曲中基本是相等的,体现了中国古诗词所具有的“咏诵”特点,乐句的句尾常出现下行或向上的拖腔,听起来似吟古诗的意味,但又比吟诗更有激情。在节奏的处理上,青主将歌曲的节奏与吟诗的节奏趋于一致,节拍的重音也基本相对。如第一句“我住长江头”,每个字都占三拍,结尾的字占六拍。青主在这种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用“依字行腔”和“依义行腔”的旋律,依据歌词本身的特点,达到词曲的完美结合。这种成功的尝试对我国后来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由舒畅而富浪漫气息,质朴的语言抒发思念恋人和对爱情的坚贞信念。但演唱时不能仅仅把它作为情歌演唱,因为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青主还寄予了一层更深的含义。他的爱是广博的爱,爱自己的爱人,也爱革命的战友,因此,他的感情不但深沉,还有一些悲壮。歌声中有感情的张力,不能松散无力。

(三)体现独特的意境和气韵

演唱古典诗词歌曲需寻其“情源”、探其“意象”,注意歌曲意境的渲染,其中意味并不完全体现在歌谱中。对于歌者而言,需要的不仅是气息的烘托、技巧的传递,更是深刻的理解与玩味。要表现出作者强调的“画面感”,做到“心中有情,眼中有景”,将乐曲中的画面与情景生动地展现给观众。古典诗词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只有多下功夫做深入研究,加深对戏曲、曲艺的了解并将之融入演唱,才能将古典诗词歌曲演绎得生动传神。

古人把“境”分成三类:“物境”是指自然山水中的境界。“情境”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指的是内心意识的境界。意境在中国古典艺术歌曲中的体现就是通过人声或钢琴表现出人内心的感情与山水与情境的相互交融。作为美学的范畴“意”和“境”在音乐作品中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相溶的音乐状态。要相溶首先就是要进入音乐所要表达的状态中。而音乐要表达的状态也正是诗歌要体现的意境。

气韵一词最先用于品评人物,特指人的精神气质和仪表风尚,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气韵”这一范畴较集中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强调的是作品情与理的统一,文与质的和谐,自然与人的相互交融,体现一种平淡、中和的审美情趣。气韵是在“气”的宇宙观下获得的艺术直观感受,强调的是艺术品在对宇宙元气和主体生命之气的表现中呈现出来的韵味,在初始风格上也显示出一种壮美阔大、深沉浑厚的创化力量和情感力量。“气”与“韵”的内涵又有所不同,“气”强调的是作品的音乐张力、内涵、和力量。而“韵”更强调音乐的表现形式如;节奏、力度、音高、长短等,通过对音乐的基本要素的控制来处理音乐的基调,使之更符合音乐作品的整体气韵。

总的来说,要想完美地表达一首古诗词歌曲,就要在好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理解歌词思想内涵,把握旋律感情基调,对诗词的主题、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加深对诗词韵味的感觉,并在演唱中加以表现。每唱一首古诗词歌曲都应在细致研究,深层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技巧,唱出古诗词的词采、意境和风格、韵味。

结语

通过以上对《我住长江头》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创作上,以中国古典诗词为题材,恰当运用西方浪漫主义乐派作曲技法,主动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要素,作曲家通过这些手法,使中西文化得到了完美的融合。针对这些创作特点,在演唱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理解歌词思想内涵,把握旋律感情基调;把握古诗词的吟诵韵味;体现独特的意境和气韵。只有这样,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时,才能达到词曲和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理想境界。

[1]周为民.对“五四”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回顾与思考[J].乐府新声,1999(03 ):22-28.

[2]陈双双.中西方音乐的交融—浅析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J].大众文艺,2011(06):20-23.

[3]秦萌.从青主的大江东去看中西音乐的融合[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7):111-113.

[4]张晋俐.古典诗词音乐艺术的历史衍变与现代复兴[J].中国音乐学,2006 (04 ):68-71.

[5]秦德祥.朗诵、吟诵与古典诗词歌曲— 兼与蒋凡先生商榷[J].交响,2009(06):26-30.

[6]冯长春.如何历史地评价青主的音乐贡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9 (01 ):45-49.

[7]宋丽萍.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观念[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7(05):66-67.

[8]刘玉.试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和气韵在声乐演唱中的表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9):39-40.

(责任编辑:谭淑娟)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inging Techniques of Qing Zhu’s The Yangtze Love

JIN Xiao-li

(School of Music Dance,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015, China)

Qing Zhu was an accomplished composer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is The Yangtze River Love took classical poetry as the theme, properly used western romanticism composing techniques, actively combined techniques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nd made perfect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inging techniques should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lyrics, grasp the emotional tone of melody and the chanting charm of ancient poetries and reflect the uniqu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charm.

Qing Zhu; art songs; creation features; singing techniques

1673-2103(2017)04-0139-04

2017-06-20

山东省教育厅科研课题

靳晓莉(1973-),女,山东菏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

J652

A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和弦长江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长江之头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