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10潘洪珍
潘洪珍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菏泽 274015)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潘洪珍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菏泽 274015)
以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为切入点,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情况进行研究,针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成立“高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辅导工作体系;应规范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招募和选拔;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构建激励、监管和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效。
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工作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试点的作用,而且还要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朋辈心理辅导不仅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且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中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渠道,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水平的提高。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和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兴起,在我国,最早在台湾、香港地区进行实施,大陆地区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受到关注。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是指由经过一定短期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情感沟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帮助他人解决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扰,推动周围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实现“自助式”成长模式。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形式,又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非专业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性质的聊天,又不及心理咨询师辅导的专业性,但却能产生专业心理辅导所不及的效果[1]。
朋辈心理辅导可以有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心理热线以及宣传活动等多种朋辈心理辅导形式。钟向阳,韩云金研究表明,大学生最主要的困扰是学习和人际困扰,朋辈心理辅导由于辅导者和被辅导者之间背景相近,辅导者和求助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咨助关系,而且学生喜欢主动式的朋辈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在促进情绪改善和行为改变上效果最明显[2]。朋辈心理辅导作为高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补充,最近几年其作为一种新的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中广泛应用。
从朋辈心理辅导的定义中可以得知,它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的心理辅导,具有自发性、相互性、义务性、亲情性和有效性等特点[3]。
自发性:生活在群体或群体中的人往往在无法克服心理问题时会积极寻求帮助。大学生在克服心理问题方面也不例外,使的“朋辈心理辅导”能自发产生。
相互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帮助他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不是恒定不变的,而会随着环境和情绪的变化处在一种动态的相互转换中,朋辈心理辅导使得助人者和当事人相互补充,打破了专业心理辅导单向发挥作用的模式,弥补了专业心理辅导的不足义务性:朋辈心理辅导是学生之间的一种自助行为,是一种利他行为,并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经济利益而去实施的行为,不需要支付报酬。
亲情性:大学生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中(有的是在同一个宿舍中),朝夕相处,亲如兄弟、姐妹,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能站在亲情的角度,深入当事人的内心深处,发现问题所在,利于当事人接受。
有效性:大学生年龄相仿、价值观差异不大、学习方式相似、生活方式相近,朋辈心理辅导很少受时间、语言、地域的影响,如果能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早发现大学生中的心理不正常者,积极进行心理帮助,并及时与老师、心理咨询中心联系,使得同学及时得到关注和治疗,就能从根本上避免了不好事件的发生。
二、进行高校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具有重要意义
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发现问题及时、涉及范围广、操作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利于良好咨询关系的构建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等,这些优势注定了朋辈心理辅导这一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或称准心理辅导)新模式,对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朋辈心理辅导是同学(同辈)之间的互助、关怀和支持,能充分调动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人的需求出发、关爱人、激发人的积极性,更多强调的是情感作用,从而营造了一种使人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培养大批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利于完善学生心理辅导体系,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朋辈心理辅导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促使大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下,使得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国外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有助于实现学生自助的良性循环,已成为构建和谐校园氛围的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其次是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同龄亲属(15.8%)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 3.2%。而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列第一位的是心理健康书籍,其次是电视台和电台的聊天节目(38.8%),校内心理咨询机构(11.4%)仅列第八位[4]。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很少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主要是向身边的朋友或同学倾诉,这就导致了高校设置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无人问津或很少同学主动来寻求帮助,利用率非常低。高校设置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主要是被动的等待学生前来咨询,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工作内容也比较窄,朋辈心理辅导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走到学生中间,给学生提供主动心理帮助,能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利于推广,工作方式更加普及化、大众化和生活化,大大弥补了专业心理咨询的不足。罗杰斯认为交友小组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在协助人们成长和改善人际关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3]。
(三)能解决高校“师少生多”的矛盾
近年来,各高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咨询机构,鼓励高校教师学习心理知识,每一个大一新生都要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邀请专家老师开展心健教育主题活动,但是我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发展较晚,起点低,存在着体质松散、教师不足、辅导水平低等问题。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大众化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多校区办学使得各校区心理咨询师分配不足,使得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国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高校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少,学生多的困境,从而满足大学生多样的心理需求。
三、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水平。但是,我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因为应用较晚,在高校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一)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这一新模式重视不够
虽然国外朋辈心理辅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开展时间较短,规范性、专业性不够强,大部分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心理咨询知识,对大学生心理活动也没有准确把握,服务范围和对象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招募、培训、监督、激励和评估体系,对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进行专业心理知识辅导,也没有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支持,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不能良性循环。
(二)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主要依靠的还是学生干部,也没有进行相关培训,只是担任一个桥梁监督作用,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还是直接交给辅导员处理,不能单独进行心理辅导处理。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的朋辈心理辅导使用较早,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水平、工作方式较为成熟,但是也没有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定期培训,部分朋辈心理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培训效果不是很好,致使咨询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三)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的大学生隐私安全不能保证
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是成年人,相对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辅导大学生异性感情时,既要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同情,但又不能投情,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还要很好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坚决不能把他们的隐私当作玩笑。这就要求朋辈心理辅导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四)朋辈心理辅导的激励、监督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朋辈心理辅导的激励、监督监管过程和辅导后的评价结果,不仅是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动力的一种鼓励和认可,更能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咨询责任。当前很多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激励、监督和评价,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没差别,导致了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工作动力,成了有名无实的虚设的岗位。
四、提高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实效的对策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哪种方法或模式是万能的,朋辈心理辅导也是如此,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能单独的依靠朋辈心理辅导,还要加强其与专业心理咨询的结合,两者相互补充,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构建四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
高校应提高对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视,使得朋辈心理辅导得到有效推广。为全面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系统性,应设立“学校-学院(系)-班级-宿舍”四级朋辈心理辅导模式,高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学院(系)成立辅导员心理咨询室,设立班级心理信息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委员。培训学生骨干,普及心理咨询技巧和知识来加强对高校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与宣传。
四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四级组织目标相同,工作侧重点不同、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学校侧重于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统筹管理和开展,提供全面而系统的培训、指导和监督,在进行朋辈心理咨询的同时对各级朋辈心理咨询辅导进行监督;二级学院(系)主要对本学院(系)的朋辈心理辅导进行管理和指导,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工作实效进行相关评价、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危机的干预、介入与转介;班级、宿舍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的前沿阵地、心理活动开展的具体场所,主要负责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对问题学生进行朋辈互助及上报工作等。
(二)规范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招募和选拔
在大学生中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广泛宣传,招募朋辈心理辅导员,招募坚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招募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具有一定的基本素质:一是要具有“五心”——爱心、耐心、细心、诚心和虚心;二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人性格外向、热情开朗、有恒性、乐群性,亲和力高,平易近人,具有稳定的人格,乐于助人,思路清晰,喜欢倾听,这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关系到朋辈心理辅导的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心理品质的挖掘和培养;三是要拥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即使没有,但是也要对心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求职欲望,愿意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咨询中的谈话、倾听、沟通、语言、反应等技术,掌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和处理方法;四是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和伦理守则,辅导与预防相结合原则、转介原则、遇到重大或危机事件及时上报原则等工作原则,严格遵守大学生心理咨询中保密原则和伦理原则。对招募的同学进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面试,对志愿者进行选拔,确定人员。
(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员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训
朋辈心理辅导员并非专业人士,为保证朋辈心理咨询辅导效果,必须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相关心理咨询知识培训,培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效果。增设《朋辈心理辅导》课程,2学分,36学时,开在大一下学期,有意愿加入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同学必须选修此门课程。定期邀请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老师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专业指导,专业实例分析,真人心理场景模拟演练,团队心理辅导讨论,心理沙龙等,提升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专业知识深度和实战经验,进而全面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对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不仅得益于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实操能力,最重要的还要依赖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职业道德培训,使得他们在进行心理辅导时,保持良好的职业纪律,面对当事人既要很好的“共情”,但又不要“移情”,不与当事人发生咨询以外的关系,并对咨询情况做好保密工作。
(四)构建朋辈心理辅导员激励、监管和评价体系
建立激励、监管和评价体系是构建朋辈心理辅导服务模式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激励、监管和评价体系,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激励与评价,能有效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顺利开展。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激励机制,将其纳入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设立专项奖学金,对工作态度好、工作成绩突出、学生评价好、工作方式方法有创新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比如评奖评优优先考虑、优先任用下一年级代理班主任,每学期(每年)评选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等,增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规范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监督和评价,保证监督到位、评价公平公正,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个人成长、工作业务及时间操作上进行指导和监督,采取书面知识测试和真人案例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从德能勤绩效五个方面进行考评,让班主任和学生参与评价全过程,确保朋辈心理辅导效果显著。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成功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他助-自助-互助”的互动机制,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障碍性咨询走向发展性心理辅导,从个体咨询发展到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专业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辅导相结合,两种方式相互补充,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杨思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高校心理辅导中的效能性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132-134.
[2]钟向阳,韩云金.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认知调查与分析[J]. 教育导刊,2011,8(30):35-38.
[3]孙慧.朋辈心理辅导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6(17):78-80.
[4](美)罗杰斯·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M].张宝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责任编辑:王佩)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N Hong-zhen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Heze University, HezeShandong 274015, China)
Based on the counseling connot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er counsel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n puts forward a four-levele dcounseling system of university-college(department)-class-dormitory.The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of peer counselors should be donenormatively, along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ethics trainings.Excitation,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peer counseling.
peer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1673-2103(2017)04-0128-04
2017-04-28
潘洪珍(1981-),女,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B84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