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2017-03-10孙丽平田爱香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考试大学生教师

孙丽平,田爱香

(1.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菏泽 274015;2.菏泽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山东菏泽 274015)

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孙丽平1,田爱香2

(1.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菏泽 274015;2.菏泽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山东菏泽 274015)

学习动力是一种推动学习行为发生与保持的合力,这种合力通过多种内驱力表现出来。许多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欠缺学习动力,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机较弱、学习投入时间少、专业兴趣不高、考试态度存在矛盾性等特点。因此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调整学校的各项机制;引进新式教学理念;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等,以促进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

地方高校;学习动力;特点;对策

动力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释义:一是使机械做功的各种作用力,二是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因此,我们将学习动力定义为一种推动学习行为发生与保持的合力,这种合力通过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专业兴趣、考试态度等内驱力表现出来,最终促使学习得以前进和发展。地方高校科研氛围不如重点本科院校,专业对口性不如职业院校,所以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其独特性。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特点

(一)学习目标缺乏

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其明确性被认为是学习动力的稳定持久成分。学习目标一般分为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很少制定长远目标,缺乏远期规划。制定阶段性目标的同学又往往倾向于以考好成绩或老师要求为导向,缺乏自定阶段性目标的能力或能动性。有研究表明学生自定阶段性目标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学习效果优于教师要求。长远目标与自定阶段性目标的缺乏,不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学习动机较弱

行为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学习行为离不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动力的核心成分。地方高校的大部分学生非常关注大学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他们上大学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将来能有一个理想的工作,以求知为目标的学生比例较小。有些同学是出于家长或老师的期望或者高中毕业后的延续而选择大学,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是最弱的。此外,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工作志愿,倾向于选择学校或公务员,也就是说他们更希望寻求稳定有序的一份工作。而专业对口问题往往被忽视,这可能是由于地方高校的专业与未来工作之间有很大的缝隙,缺乏很好的衔接。

(三)学习投入时间少

学习投入是衡量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行为标准,是可观察的外显性学习动力。对于学习投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表现为:偶尔会预习功课,主要看心情,这表明学生的预习表现受到情绪的调配,具有不稳定性;表面上看,大部分学生听课比较认真、在做笔记,但问题就在于学生把听课和记笔记变成了一项机械式的任务,他们在被动的执行,很少对讲课内容进行思考和表示怀疑;学生缺乏平时复习,往往考试临时抱佛脚,一般考试结束也标志着一门功课的忘记;大部分学生在闲暇时间沉溺于手机,主要是玩游戏、看电影电视、朋友聊天,很少用手机去查阅学习资料,他们广泛的将手机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

(四)专业兴趣不高

专业兴趣体现的是个人对学业的情绪认可度,影响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卷入度,属于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情感承诺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出于自身兴趣而选择本专业的比例大约一半左右,其余学生多是听从父母或高中老师的建议选择热门专业或者被调剂到当前专业。尽管随着深入的学习,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了解更多、更精确,可是由于专业理论相对枯燥乏味、专业实践过少,大学生专业兴趣与自身兴趣之间还是只有中等程度的适配性,这时候地方高校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两极化的现象。

(五)考试态度存在矛盾性

考试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学生对考试持何种态度与其学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其学习动力强弱的可观测指标。考试作为一种竞争机制,得到地方高校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认可。但是考试作弊现象却是屡禁不止,学生往往抱着侥幸心理,一旦有可乘之机,就企图表现出作弊行为。同时大学生自己又有矛盾心理,对作弊行为倾向于不认同态度,这种矛盾性反映了大学生对待作弊问题知行不一的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自律意识的薄弱性。

二、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一)学生培养学习品质

1.提升学习力。美国佛睿斯于1965年提出学习力概念,将其定义为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大学生提升自身学习力,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从自身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动力的要求。地方高校大学生提升学习力需要做到:明确而长远的学习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结合,以保证大学生激发起学习的源动力;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伴随有考验的持久过程,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锻炼,才能够保持学习的坚持性;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上;发挥同伴的力量,进行合作式学习,在整体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提升团体的互惠力;最后做到学思相结合,既要认真听课,又要提升元认知水平,增进学习的深度和高度。

2.合理安排闲暇时间。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作业负担减轻,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充裕,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能力,所以闲暇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学习投入的特点来看地方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闲暇时间合理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分配给学习的时间较少,把休闲时间变成了“浪费”的代名词。所以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大学生需要做到:树立时间价值感,设置日程表,提升闲暇时间的科学性与质量性;提高时间监控意识,抵制玩物丧志行为;整合碎片时间,提升零碎时间的利用率;以生活的整体平衡和整体质量为基准,定期进行时间效能评价。

3.合理认识自身情绪。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对学习动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大学生合理认识自身情绪,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是与学习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既包括满足、高兴、自豪等积极情绪,也包括焦虑、羞愧、厌倦等消极情绪。[1]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经历了小学、中学的多次考试,容易出现消极学业情绪的累积现象,所以识别并接纳自己的学业情绪,才能发挥学业情绪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处理好恋爱中的情绪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情绪体验迅速,存在喜怒无常的不稳定性,所以他们要调控好恋爱过程中的情绪波动,不要把恋爱中的喜怒哀乐迁移到学习中。最后,要学会自我情绪激励。在学习过程中,多给予自己鼓励,把学习过程中的每次成功都累积起来,不断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4.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正能量。地方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首先要加深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学习是终身化学习背景下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是个体自我发现、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更是每个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要求。其次要提升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最后要认真对待考试。考试不仅是检验大学生知识掌握的工具,而且是考验大学生人品的试金石。能够抛弃作弊思想,杜绝作弊行为,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才是考试的根本要求。

(二)学校调整各项机制

1.改进考试机制。地方高校将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设定为7∶3或8∶2,非常看重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往往是笔试形式,内容依托于教材,只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即使平时不学,临阵磨枪,很多同学也能得到高分。平时成绩占的比例较小,一般是平时表现、期中成绩、平时考勤三者的综合得分。由于平时成绩主观性强,教师在不为难学生的方针下,一般都会给学生80多分或90多分。地方高校的考试机制失去了选拔功能和鉴别功能,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地方高校变革考试机制,首先要丰富考试形式。根据学科特点,可以采取笔试、论文、口试、调查报告、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注重平时表现。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成为平时成绩的重要来源,以加分制方式,将每一次学生的表现都给予记录、并转化成平时成绩,这要求大幅度提升平时成绩的比重。最后,严格保持考试机制的公平。对于没有达到及格水平的学生,不能由于同情或不及格的比例过高,而给以及格分数,这将失去考试公正、客观的初衷。

2.普遍实行小班制。目前地方高校相比重点院校来说,典型特色之一是招生多,由于教室有限,难以实现各个院系都是小班制的管理模式,存在100人左右的大班制是常态。大班制在教学中产生的局限体现在: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团体活动难以实施;控制力差的学生很容易掉队;讨论氛围差,很多同学不参与。所以地方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非常有必要实行小班制。小班制的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实施此制度,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师生互动性,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小班制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应该是地方高校改革的新动向。

3.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研的发展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可以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资源,可以提升学校名气,所以科研出现了泛化现象,从专门性的科研机构发展到所有高校。就科研能力而言,地方高校仅具有学士授予点,位置在博士授予点学校、硕士授予点学校之后,属于三类院校[2]。在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许多教师不得不搞科研。优秀的科研成果与卓越的教学水平都需要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地方高校的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鉴于此,可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学院内部各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分化,容易出成果的院系重科研,不容易出成果的院系重教学。其次,各系内部教学与科研的分化,每个系的教师也可以分化为教学与科研两条路。最后,科研成果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又能够解决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冲突。

4.教学实现互联网+的模式。互联网走进校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如何将互联网有效的使用,将其变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消耗时间的精神鸦片变得至关重要。首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多媒体在高校中早已普遍使用,但是目前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以单一的文字为主,如同简易的电子课本。所以地方高校首先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以夯实互联网的教学技术基础。其次,引进慕课模式。学校引进知名院校的部分课程,可以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也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再次,利用对分课堂的对分易,将作业采用微信平台模式,以代替纸质作业[3]。最后,灵活运用线上学习模式。大学教材不限于一本,可采用线上学习模式,将教学课程相关的多种电子资源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5.加强专业前景规划队伍建设。地方高校学生非常关注前途,但是专业对口在找工作时显得非常不重要,这与地方高校缺乏专业前景规划队伍有关。尽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开设,可是这门学科的专业对口性质并不强,很少有教师能够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去讲解这门课程。除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任教师之外,其余教师更少有确切了解本专业发展规划的,他们只关注传递知识,却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及时有效的参考意见。如果缺乏有市场意识的教师队伍,高校很难通过学科分工去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要改变此现状,学校需要做到:首先,各院系至少选拔一名教师,负责收集信息,把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与市场需求。其次,邀请本专业的优秀校友、杰出人士为学生做报告,来引导就业之路与学业发展之路。最后,每名教师都要有责任意识,将指导学生的发展前景作为教师义务的一部分,积极为学生解前途之惑。

(三)教师引进新式教学理念

1.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在班里往往是学习中等或中等以上却没有达到优秀的学生,在同伴比较中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位置,所以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并不很强,他们往往是心理更容易产生冲突的群体,一方面想在学业上好好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能力有限、自我感知迷茫,因此地方高校的学生也最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一部分学生会继续努力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却放弃自己、处于熬日子状态。地方高校的教师意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后,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积极暗示、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鼓励式教育,并注重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教学课堂增加竞争性。教学课堂增加竞争性指的是,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能够最先回答正确或者能够独辟蹊径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所以课堂上的竞争性强调个体之间的竞争而非团体之间的竞争。一般来说,加分制受到学生的欢迎,地方高校的学生普遍重视考试、关注考试分数,而课堂上的加分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此外,竞争作为一种外部刺激,在课堂上有助于学生产生紧张感,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动机。有效实行竞争机制,教师需要做到:竞争内容切合教学内容,考察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问题难度适当,不可过难或过易;竞争方式使用要适度,不可过多,避免引发学生的疲劳心理。

3.施行导生制。导生制最初由贝尔和兰喀斯特提出,指教师先把教学内容教给年龄较大的学生,然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作为导生去教给年幼的或成绩较差的学生。导生制完全照搬到地方高校是不合适的,但是导生制的实质即学生引导学生,这一点可以在地方高校施行起来,具体表现在:发展微格教学,无论是参加学科竞赛类的活动还是参加教师类、公务员之类的考试,都会考察到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难以对众多的学生做针对性指导,这时候可以选拔优秀学生作为导生,对其它学生进行评价与指导;建立学习小组,教师根据每周课堂与作业表现,指定不同的导生,其余学生自行选择归入到哪一个导生的小组内,由导生在每次课程或作业之后,向小组内成员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4.增加师生互动性。教师单独讲授的舞台是一个人在表演的舞台,有些学生坐在下面却昏昏欲睡,难以提起精神。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达到统一,要求师生增加互动性,增加师生互动的方式有:组内讨论与组间讨论相结合,首先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开展组内讨论,之后每组成员可随机表达本组观点,进行组间讨论,教师进行实时点评;每次课堂增设学生对教师评价模块,虽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一定达到理论高度,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适当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除了言语方式的互动,情感互动也比较重要,教师运用自身情感体验与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状态也达到最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四)父母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

1.传递积极的心理资本。积极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心理状态,主要成分是希望、乐观、自我效能、韧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不同形式的外界诱惑,具备积极的心理资本有助于大学生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下,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资本能够对学业成绩和科研活动成绩进行预测。积极心理资本与父母的心理资本有很大的相关性。一般来说,积极心理资本多的父母,传递给子女更多的正能量,积极心理资本少的父母,传递给子女更多的负能量。所以父母要多传递积极的世界观、多引导子女进行积极的归因,多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劝说,多给予积极的榜样示范,有助于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提高子女的学习动力。

2.给予子女更多的自主决策权。父母对子女专业选择、工作选择等的干预表明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对其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自主决策的能力有待提升。自主决策能力与年龄无关,美国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在子女两岁多时,购买子女用具会征求子女意见,让他们自主选择。而我们国家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父母的溺爱,已经年满18岁,还是不会自主决策。自主决策能力的不足将子女的学习变成了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义务,由此,子女对于学习缺乏自主感和主动性,学习的责任意识薄弱。所以父母有必要给予子女更多的自主决策权,让他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成熟。

3.塑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手机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则变成学习的锋利工具,使用不当,则变成学生堕落的帮凶。避免学生手机成瘾或不当的使用手机,除了教师将互联网因素纳入课堂之外,还需要父母切断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因素。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手机依赖具有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并且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倾向。亲子关系中,父子信任能够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母子疏离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也有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两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多给孩子一份温暖、关注、宽容、民主,塑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升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减轻子女对虚拟空间的依赖感,有助于言传身教的传递给子女责任意识。

[1]白红敏.中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83-87.

[2]王佩.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23):62-63.

[3]孙丽平,田爱香,贺民. “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J]. 菏泽学院学报,2016(6):106-110.

(责任编辑:王佩)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ocal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UN Li-ping1, TIAN Ai-xiang2

(1.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00, China; 2.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00, China)

Learning motivation is a resultant force promoting the generation and retention of learning behavior, which is represented through a variety of internal drives. Many local university students lack learning motivation, such as lack of learning goals, less motivation, less time for study, less professional interest and contradictory examination attitude. Therefore,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adjust various mechanisms of the school, introduce new teaching ideas and provide positive social support so a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high-quality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cal university; learning mo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countermeasures

1673-2103(2017)04-0118-05

2017-06-20

山东省教育厅课题(J14WH55)

孙丽平(1985-),女,山东德州人,心理学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田爱香(1965-),女,山东菏泽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G640

A

猜你喜欢

考试大学生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