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2017-03-10郑丽华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郑丽华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 350116)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郑丽华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福州 350116)

当前国家逐步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旨在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研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分类培养。从现状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学位硕士被区别对待,实践为主的培养模式并不成熟以及部分招生单位的同质培养等。解决这些问题,宏观层面上要规范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学位硕士的含金量,同时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

专业学位;分类培养;学术型;培养模式

我国早在1991年就开始实行的专业学位制度,至今已经超过二十五年。在这段时间内,专业学位制度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在进行调整。但从总体规模上看是在不断增加的。特别是2008年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较为突出。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旨在让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够面向实践应用,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这一措施给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本文主要讨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相关问题,阐述全日制专硕经过将近八年的发展之后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的对比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两种类型。其中专业学位硕士还可以分成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两种,本文主要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进行比较和说明。当前在教育部的硕士研究生发展规划中,分类培养是所有措施的前提。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逐年不断增加,主要目的就是改变大部分高校以理论知识研究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从而能够实现研究生结构的转型和调整。2009年出现同样能够获得“双证”,也允许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之后,众多想要考取研究生的在校大学生就面临着选择哪种类型研究生的问题。而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如何有效的区别两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设定相对应的培养模式,才能最终实现分类培养的目的。那么,要正确的设置培养模式,首先就要区分清楚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区别。

首先是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才,比如大学教师或者研究员,需要以科研为导向。专业学位硕士则重视能力应用,以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能够适应行业实际需要,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培养方式不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主要是侧重于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的相关素质。较深层次专业知识的讲授结合科研项目的参与,高规格学术论文的要求以及导师的指导等多方面相结合,可以为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打下基础。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设置在理论知识传授之外还必须结合行业的需求,以提高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核心。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应用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求有一定时间的实践环节。

第三个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在于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上。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有较为具体的学术价值要求,大部分高校也要求研究生们能够将自己的论文成果转化成可发表的科研成果。而专硕虽然在培养方案中也有论文要求,可是它们论文的应用型要求较高,选题需要来源于现实问题。有行业工作经验者基本上推荐结合所从事职业的背景进行选题,即使应届毕业生也要求其结合实习实践经历进行开题,使论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并且学位论文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甚至案例分析的形式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灵活确定。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发展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后,研究生教育资源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逐渐明显。首先是学术型研究生招收数量越来越多,可是市场上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增长与其数量增长速度并不一致,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不理想的问题较为明显。其次是部分技术岗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没法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典型的摩擦性失业现象。而具体到行业和岗位上来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对硕士研究生人才需求的主体不是传统的学术型或研究型的岗位,而是诸如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和文化艺术行业中的岗位。

这些新增岗位要求理论与经验能够并举的人才,而这种类型的人才仅仅依靠长时间工作的积累是不太够的。除了足够的实践之外,也需要较深层次的理论掌握,同时为了能够在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一般的本科毕业生没有办法达到这样的要求,而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传统的培养模式下对于实践能力并不够重视,毕业之后需要一段不短的适应期。

为了改变这种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均衡状况,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就显得很有必要。所以,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现,逐步的增加全日制专硕的比例,减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是教育部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真实需求,迎合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需要。对研究生教育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确认培养目标,设定一个更具有包容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增加国民的文化水平,是社会能够持续进步的前提。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现,不是培养单位换汤不换药增加招生数的戏码,不是对学术型的硕士的一种补充,或者更低层次的培养,而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各不相同的相对独立的两种研究生类别。不过,在近几年专硕的培养过程中,依然能够发现培养模式不清晰的现象,甚至有些与教育部设置这种类型的研究生的目的本末倒置。培养模式不清晰导致分类培养的实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被区别对待

虽然在教育部的解读中,明确说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型硕士一样有“双证”,且学历等同,并且每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可是依然在遭受诸如“不如学术研究生价值高,“就业前景不够理想”等质疑。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因为发展时间较晚,所以认同度肯定不如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其次正因为这样的误解,致使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考虑的都是学术型研究生,而学校只好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大部分指标都分配给了报考学术型硕士的“调剂者”,这就等于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不但没有办法提高专硕的生源质量,同时也在变相影响专硕的认同度,专硕被认为成学硕的“备胎”。

(二)以实践经验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无法真正实施

由于全日制的缘故,大部分企业的在职人员并没有办法放弃工作去攻读这种专业硕士文凭,有学历需求的依然会去选择非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硕士,即使有想要尝试的在职人员,也可能因为理论考试而止步。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攻读者大部分依然是应届生。面对一群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所有的应用型培养,实践经验的需求只能是一纸空谈。无论是实际案例的分析还是工作经验的传授,对刚告别本科生活的学生们来说都是一知半解的,授课老师也感到费劲和吃力。如果没办法从实践经验和能力的角度与学术型的研究生做出区别,最早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目的就完全没办法实现。

(三)专硕和学硕的培养同质较为严重

上文已经提到,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型硕士而言,最根本的区别应该在于专业学位硕士对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术型硕士偏重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然而对于同时开设专硕和学硕的学校来说,在具体的培养流程中,因为师资、投入条件等具体原因,对同类的培养差别并不大。老师还是一样的老师,甚至课程也是相似的课程,两类培养模式的设置以及区别不够明显。当分类培养之后,实际的操作却依然同质化,则分类培养的意义就较为有限了。如何认识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具体的区分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形成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发展路径研究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主要来源于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行业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的缺失。有别于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专硕不需要很高的学术研究能力,而是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的结合即可。具体来说,学硕应该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培养,要培养的是能够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型人才,而专硕应该是一种“终结性”的培养,是为了直接走上较高层次岗位而提前做的准备。也正是基于此,教育部才制定了分类培养的措施,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个目的,解决上文所列出的问题,以下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发展路径做一些讨论。

(一)规范已有的全日制专硕培养模式

当前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职业分化越来越细,各行业领域专业性高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教育部旨在通过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效调节社会需求不足,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然而,在这前提之下,招生单位的培养模式改革依然缓慢。部分高校打着分类培养的旗号,实际上依然只是在原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做一些无关痛痒的改动。一样的师资,一样的设施,一样的实践条件,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分类培养的。所以制定一定的标准,规范已有的全日制专硕培养模式是有必要的。首先要在招收专业名称类别上能够有较为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能够对专硕的招生单位的培养模式有一个合理的评估机制,并且制定好相应的质量观测点。比如说,专硕的实践课时量、校内外实践基地以及毕业论文关于实践性上的要求。其次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也是比较重要的,研究生导师大多数都是研究型人才,在实践上很难给学生合适的指导,所以需要实行“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增加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双导师制”是专硕培养区别于学硕培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需要强制执行。

(二)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的含金量

只有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的含金量,专硕才不会被当成学术硕士的备胎,才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攻读专业学位硕士。而要提高含金量,也是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是学校培养的重视度要加强,第二则是社会的认可度。学校培养的重视度加强体现在提高专硕研究生选拔质量,适度控制规模上。同时也要加大校内外师资力量的投入,构建一支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师资队伍。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参与到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中来,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完成。由用人单位主动与高校对接,结合双方优势,既能够为专业学位硕士创造实践机会,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的用工需求,同时也是储备人才的一种途径。

(三)借鉴国外成熟的培养经验

西方国家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起步较早,发展速度也较快,现有的培养模式已经相对成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比如说法国的高等商学院就是一种典型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它们的研究生为两年学制,其中一年明确规定必须在企业实习,并且学校能够与一些大型的企业签订相关实习合约,让学生在第二年的实习期就能够直接经历大企业的工作流程。美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不但专业种类众多,覆盖较多行业,且培养规模也很大。上世纪末美国专业硕士学位已经达到所有硕士学位的一半以上。而整个市场也把专业硕士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的重要依据,学校通过校办企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或直接寻找企业设立实习基地等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实习,不断提升自己。

结语

当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凸显出了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适应性不强的状况,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推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在专业学位硕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确立正确的培养模式。缩减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规模,转而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规模也是我们国家教育结构宏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这样转换,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结构,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专业学位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均衡发展,才能有效解决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的脱节问题。

[1]张建峰.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考辩[J].学理论,2011(11):329-330.

[2]姜金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02):37-38.

[3]陈艳慧,李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6(4):118-120.

[4]甄良,康君,英爽. 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4-18.

[5]高静.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对比研究[J].科技广场,2013(4):187-192.

[6]罗泽意,宁芳艳,刘晓光.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异同研究—创新能力开发的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43-46.

(责任编辑:谭淑娟)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Mode

ZHENG Li-hua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6, China)

At present, China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heory research-based talent training so as to achieve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including difference treatment, immature practice-based training model and the homogeneous cultivation of some enrollment schools. Therefore, we should standardize the training mode in the macro level, definite the real value of the degree and learn some mature experience from abroad.

professional degree;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academic type; training mode

1673-2103(2017)04-0110-04

2017-04-20

郑丽华(1976-),女,福建仙游人,教学干事,研究方向:研究生教学管理。

G643.2

A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