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思考

2017-03-10樊光华陈惠芬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层面现象

樊光华,陈惠芬

(1.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2.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武汉 430074)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思考

樊光华1,陈惠芬2

(1.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2.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武汉 43007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部分家长都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更好地学习成长条件、创造更好地学习成长空间, 加之部分区域学校设置不合理、教育资源的配置跟不上,部分社区无配套学校或教师资源匮乏,导致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现象的产生,本文旨在分析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就治理择校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义务教育;择校;资源配置;教育公平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中有“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记载了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多次迁居。可见父母为了子女的教育选择居住地点及教育场所的现象自古就有,逐渐演变为当今的择校现象,且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延续至今。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被少数家长拒绝或不认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也存在三六九等之分,使得有能力的家长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为子女选择教育资源更加优质的学校就读,这就造成了虽然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但择校之风仍然愈演愈烈,演变为国家关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择校概念的界定

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一词的基本概念。我国学术界关于择校概念的观点是“人们对于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和追求”。具体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指家长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居住区域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通过各种途径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现象。笔者综合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后,认为择校可以界定为“是人们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前提下,对公平优质教育的追求”。本文对择校问题的思考主要基于包括价值取向(为什么)、制度层面(如何做)以及操作过程(怎么做)三个维度的综合考量。

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状是在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诸多矛盾在基础教育中产生冲突的综合呈现,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内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所造成的。当前现状是我国择校现象屡禁不止,非常普遍。择校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分择校、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以分择校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也是一种最接近公平的选拔方式。以权择校,是部分家长利用手中特有的职权,来为孩子选择教育资源更加优质的学校就读,这也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特权腐败现象。以钱择校,是家长通过以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来择校,但剥夺了部分人享受公共教育的权利。为深入剖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状,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价值取向

在价值取向上,家长的择校需求强烈,充分体现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与社会资源供给不平衡(的真实体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观念浓重,认为孩子只有上了好的优质小学,才能考上好的初中、高中,最后考个好大学。

(二)制度层面

在制度层面上,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就近入学的原则,自由择校实际上是不被允许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择校现象违背了国家规定的就近入学政策,是受利益驱动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它影响了教学质量,损害了教育声誉,同时也助长了应试教育,加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有专家认为,择校现象还带来了诸多不正之风,助推了腐败现象的产生。择校生往往是“特权生”、“关系户”、“条子生”等个别利益群体,也助长了学校乱收费和高收费的现象,违背了国家的有关规定,加重了部分家长的经济负担,扰乱了社会秩序和教育公平,更有悖于教育的公平理论,造成了新的教育机会不平衡。

(三)操作层面

在操作层面上,“就近入学”制度下的义务教育,可有效保证广大适龄儿童、青少年基本的入学权利,使人人有权利接受教育,但是仅仅解决了教育均等在“量”上的规定,却无法保证人人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学校层面出发,一是要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学校之间的距离,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要从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力度出发,加强对择校行为的管理,如制定出相应的择校标准,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杜绝“关系户”、“权力生”、“条子生”等不正当择校现象。

三、我国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关于我国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主要是从价值取向和制度层面两个方向来进行分析。价值取向上包括社会视角根源和家庭视角根源,制度层面上包括经济视角根源和教育体制视角根源。 具体来说,从价值取向的社会视角上看,择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非均衡发展,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质量相差甚大,加之社会竞争逐步加剧,家长竞相追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教育观念难以更新,“应试教育”模式依然根深蒂固。从价值取向的社会视角上看,既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又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

从制度层面的经济视角来说,择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基础教育经费总量投入不足,没有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增加经费和师资配置,也没根据学生生源科学设置学校;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经费内部的分配不合理,需要适时增加小学老师的培养计划和经费投入。从制度层面的体制视角来说,择校的产生不仅是由于长期的教育政策倾斜和城市中心取向以及重点小学制度,推动了择校;也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很难消除,加上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执行不力。

四、我国择校问题的对策探讨

针对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择校现象,一些专家学者意识到择校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它是对当前教育供需关系矛盾的真实反映,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关键是如何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有序地加以解决。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笔者认为治理择校问题可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宏观引导

从社会视角上看,对有择校要求的群众,要积极加以引导,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目标协调一致。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并支持私立学校,可以让公办学校参与改制,创办特色学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使各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就近入学,各得其所,创造成才的机会与环境。

(二)实现多元化办学

从经济视角和制度视角上看,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择校机制,例如允许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以竞争促质量;赋予家长参与权,以监督和提高教育质量;统一择校标准,确保更公平的受教育权益。还可以集团化办学,鼓励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同时可以进行学区化管理,中学、小学连片来进行均衡配置资源。加强学校管控力度,不允许出现不规范、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学校在坚持就近入学原则的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择校制度,对择校问题制定出科学具体、明确可操作性的条件来约束择校行为。根据学校的规模、类型、办学条件和质量及教师配备等,规定出择校的收费标准、招录人数及分数,这些程序都应公开透明,防止不正之风的产生。

(三)平衡办学资源

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以尽量缩减学校间的差距。学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别是导致择校现象产生的前提,只有妥善处理好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才能逐步消除这种择校的不正常现象。学校工作的主体是老师,我们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供进修和晋升的机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调研,均衡配备教育资源,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学习环境。

(四)以生为本,关爱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长期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对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开展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水平极为不利。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一同携手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以生为本,落实好繁杂的“减负”工程,真切地关心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氛围。

(五)国家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主体责任

国家除了给予相应的经费拨款外,还有权监督拨款经费项目的落实和列支情况,以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实施。政府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大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定规范的择校行为,对普遍追求优质教育、舍近求远的择校现象,政府应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协调处理,以保证正常的校园教学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1] 冯波.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择校现象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15(8):10-11.

[2] 李仞量. 关于择校与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J]. 亚太教育,2016(14):258.

[3] 谢瑶,贺敏. 中小学择校问题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5(33):16-17.

[4] 易红郡. 家长择校:世界教育改革的新趋向[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3):110-113.

[5] 朱家存. 就近入学:是权利还是义务[J]. 中国教育学刊,2001(6):9.

[6] 陈曼曼.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 科学导刊,2013(33):6-7.

Reflections on School-choice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Fan Guanghua1,Chen Huifen2

(1.Chan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2.WuhanLuxiangExperimentalPrimarySchool,Wuhan430074,China)

It is quite clear that with the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most parents try their best to offer better educational conditions and space to their children. However, it is apparent that in cities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unevenly and some primary schools demonstrate that the excellent teachers are insufficient to provide the best education to pupil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school-choice phenomenon is quite common and affects children health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pe with school-choice phenomenon and offer fair educational equity to all children.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choice; resource allocation; education equity

G40-011

A

1673-3878(2017)04-0081-03

2017-04-18

樊光华(1972-),男,湖南常德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陈惠芬(1975-),女,湖北武汉人,小学高级教师,全国第十届NOC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武汉市优秀示范岗岗长.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层面现象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