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区域高职院校实施校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以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半径十公里高职院校为例

2017-03-10黄丹莉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办学协同院校

黄丹莉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论区域高职院校实施校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以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半径十公里高职院校为例

黄丹莉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高职院校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应该为区域经济培养适合行业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探索区域高职院校校校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作出有意探究。

区域高职;校校协同;发展必要性

一、区域高职院校校校协同发展的含义

创建骨干高校、示范高校、优质高校和整合教育资源,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是高等学校改革的目标,也是高等学校升级为应用技术性大学、校校合作的根本意义所在。显然,我国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而每个学校的资源有限。为此,本文中的校校协同就是以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半径十公里高职院校为例,探索区域高职院校校校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校校协同双方要继续坚持发挥各自体制和机制的优势特长,把双方的长处发挥出来。联合做好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分工协作,融合升级。进一步完善融合机制,协作推进,相互支持,信任发展,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

区域高职院校校校协同发展,是指相同地区内的两所及以上的高职院校,为了共同的目标,共享双方学校的优质资源,共同申报且完成某一项目,实现双赢。协同发展模式的哲学内涵告诉我们,其核心在于“和谐”二字。竞争不是要置对方于死地,而是促使双方发挥各自特长或优势,以谋求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1]。区域高职院校校校的协同发展,在于发挥各自的特色或优势,在不改变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形式在同等社会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与合作。

二、当前区域高职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多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就,尤其在逐步探索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成绩斐然。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需进一步的完善,弥补与行业和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差距。

(一)教育理念存在误区,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20世纪末,每个城市都有行业办的中职学校,由于行业转型、招生难等原因,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一些中职学校合并升级为高等职业学院,高职毕竟是大学的一种类型,培养人才的层次不一样。因此,存在一些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认识不够、办学经验不足等问题。非常明显,要达到的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的要求还需要一段时间,也容易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变形走样,难以真正凸显办学特色。

(二)优秀生源竞争激烈

由于各项招生政策的出台及近几年招生计划大于考生数量,各大高职院校到了招生期间,只要达到省里统一规定招生录取线,大多都能确保录取,生源质量不高。近几年,高等职业教学也期待高质生源。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能进入学校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学习困难者”;另一方面,由于高考录取改革,高职属于最后批填报志愿,本科批次落榜生也不愿意报考,不利于录取高质的生源。

(三)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专业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高职教育专业发展要求差距明显,导致在一些热门专业中师生比不足, 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完全成熟。为了整合教师队伍结构,学校招聘教师则倾向于年轻教师,这些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不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转型发展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技能。

三、区域高职院校实施校校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为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专业设置(含方向)都在50个左右,涉及很多专业,属于综合性学院。但在专业内涵建设,课程体系开发,高效教学管理等方面独立进行,同类型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较少,培养符合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要缩短这种差距,高职院校在做好本校日常工作的同时,应主动探索如何利用区域内的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各校办学效益,开放办学。

(一)有利于高职院校克服区域位置不利因素,规避办学风险和实现双赢

与本文有关的江夏区有高职院校近10所,有郑店物流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与光谷高新软件园为邻。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经济一样要经历优胜劣汰。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对高职教育而言,有利于专业设置和教学资源的配置,有利于吸引不同的专业生源。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内涵建设发展实践表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与行业企业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这样可以借助骨干和示范院校的区域优势,实现校校共同发展。

汤逊湖半径十公里的10所高职院校中有一些专业优势明显的省(部)级重点专业,如物流管理、铁道通信信号、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印刷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酒店管理、空中乘务、及旅游管理等专业,但由于学校所在地经济条件,企业规模较小等因素,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由学校自己投资建设,付出的经济成本很高,成效却并不高。若换一种思路,区域高职院校实施校校之间的协同发展,可借鉴各校的专业建设优势,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实行软硬件资源共享,建立校校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从办学长远思考,与同行竞争,向同行学习,就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避免专业建设的同质化,还可防止学校之间为了抢夺生源,进行恶性竞争与诋毁,从而实现校校双赢。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创建品牌和凝练特色

高职院校的实力来自于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也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特色与创新,有独特的办学理念与风格[2]。校校协同发展整合了区域内的优质资源,共同参与教育竞争,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因此,进行校校合作的高职院校则可专注于发展的核心动力—即教育质量。可使其战略发展从扩张数量转为提高质量,各院校的相对优势在合作竞争的条件下达到了最大化,降低了办学成本,并使各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的优势进行了优化组合,扩大规模效应。在办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创建各自的特色,凝练品牌。随着社会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差别化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市场需求就要求高职院校有各自的特色优势,办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高职学院,培养出的人才受企业认可是确定品牌的基础,是取得消费者信任的根本保证。所以,实施品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充分利用汤逊湖半径十公里高职院校的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专业优势,借助这些优势专业的硬件与软件条件,保证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不断提高办学效率,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提高办学质量、凝练专业特色、创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利条件。如某学校物流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在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师资力量上实力雄厚;另一所学校市场营销是省级品牌专业,同样在央财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培养模式上面都有特色,而这两所学校都有物流和市场营销专业,这两所学校可以互相学习,从而凝练自己的特色优势。

(三)有利于整合区域高职院校间的教育资源和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没有行之有效的调节机制促进区域内的学校协调发展。据2017年最新统计,湖北省有71所高职院校。同一个省高职院校众多,各专业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学校招生计划完不成,造成了资源浪费,办学效率下降,更别说外省的学生资源了。如果区域各高职院校能联合起来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同时,各自创建的特色优势明显,采取联合招生和实现生源的合理分配。通过“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信息技术和资料共享,实施互派教师上课交流,实现师资力量共享,就不用聘请社会其他兼职教师,还可以实现校园文化及学生干部资源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方面,通过管理机制上取长补短,在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指导上实现企业资源共享,从而形成区域内独特的高职院校群。

总之,高职院校须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除了走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之路外,还应该认识到学院之间的优势与特点,走区域校校协同发展之路,在良性竞争中谋取互利合作,实现学生、教师、资源、课程和校园文化等资源的互惠共享。不可否认,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为社会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区域高职院校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左雪松,夏道玉.基于区域统筹与校际合作的创业教育“四位一体”模式建构--以温州高校为例 [J].职业教育研究,2013(2).

[2] 刘丽红.高职院校师生对校际合作育人认识的调查分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of Synergetic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Radius of 10 Kilometers around Tangxun Lake as an Example

Huang Danli

(Chan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marketing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technical skills' talents who could effectively satisfy local enterprises' demands and needs. Therefore,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model of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lleges' cooperation and prosperity. The purpose is to increase resource usage efficiency and enha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reg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college-enterprise synergy; developmental necessity

G710

A

1673-3878(2017)04-0018-03

2017-05-12

黄丹莉(1985—),女,湖北枝江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电商物流管理.

中国物流学会2017年度教改课题(JZW2017164).

猜你喜欢

办学协同院校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