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原则下的大学英语课堂话语分析

2017-03-10夏宏伟黄乐珍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言语话语原则

夏宏伟,黄乐珍

(1.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2.武汉工程大学,武汉 430074)

目的原则下的大学英语课堂话语分析

夏宏伟1,黄乐珍2

(1.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2.武汉工程大学,武汉 430074)

立足于目的原则和利用目的原则进行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对具体语料进行具体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大学英语课堂话语进行分析。从目的关系,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手段,目的与话语连贯性,目的与话语权势分析四个方面对语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探索出一个较新的视角去分析课堂教师话语,并力求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的原则;目的关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目的原则在语言学上的研究及应用

(一)目的原则定义

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天问》的出现,唤醒了人们对世界本原的好奇和探索——宇宙是什么? 世界怎样形成的…… 物质世界沿着自身固有的规律发展,其变化过程不是一个有目的的创造过程。宇宙岛,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等等一系列的出现,创造了适合动植物生存的条件,导致生命的产生。人类的出现,使得自然界的规律和属性得以被利用,人类是第一个为了实现预定目的而从事活动的生命体。因此可以说“目的性”是人类固有的属性。“在哲学和哲学史上,目的性早已作为一个重要原则并起到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1]“目的本来是人类对象性活动的一个内在因素,目的性本来是人类对象性活动的一个特点。 就人的对象性活动来说,目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考察人类对象性活动及其创造物,离不开目的原则。”[2]

(二)目的原则在语言学上的研究及应用

虽说目的哲学贯穿于人生活中,而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目的性,却很少有人用目的性来分析语言。顾曰国(1989)在进行话语分析和研究过程中引进了目的性,通过对医院病人呼叫便盆的语料分析,介绍和发展了“目的—话语—人际关系”三维度话语分析模式。[3]Parisi 和Castefranchi (1981)完全从目的角度来描述话语现象,他们认为目的统帅人类行为。要想理解人类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目的,并且追寻目的逐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4]钱冠连先生也于1996年提出了“目的—意图原则”。胡范铸先生(2005)则首倡法律语言的言语行为研究,他认为 “言语行为研究固然可以从言说动词出发,但也可以从这一种行为的规定性出发。我们的依据是:任何言语行为在根本上都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5]

廖美珍(2005)第一个将目的性上升为语用原则,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用目的原则进行语用分析的程序和方法。他指出:“人在进行社会话语互动的时候,在实施一个话语行为的时候,传达出一种目的,因此互动双方不可避免的要进入一种目的关系。”而目的关系就是人际功能的一个本质功能,或者说是核心功能。语用研究和话语分析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层面就是人际的目的关系,目的关系是目的原则的核心部分。在现实的生活中,人的行为的目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丰富多彩的。从人际关系着眼,廖美珍把目的归纳为三类:(1)目的一致,即互动双方的目的即互动双方的目的一致,或者相同,或者相似,目的一致的情况下言语双方是合作的。(2)目的冲突(包括目的竞争),即互动双方的目的是不兼容的,或者说一方的目的对另一方式有害的,是不能接受的,这时双方很难达到合作的。(3)目的中性,即互动双方的目的处于中性状态,这时互动双方有合作的可能性。他进一步指出:“目的关系不仅影响合作和合作程度还影响互动结构。本研究拟借用廖美珍的目的分析方法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1、6]

众所周知,教师课堂话语对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大学英语课堂话语已经做出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促进了大学英语及其他课堂的改进和发展。例如,Sinclair 等(1975)提出了Initiation-Response-Follow up 模式,被大量地运用于课堂讲学改革和研究。[7]周星(2002)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式,反馈方式以及课堂说话的总量等方面作了大量细致地研究。[8]但是以前的研究侧重于课堂上教师的话语结构,选词用词和言语模式,却很少有人从“教师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这个角度去考量,忽略了言语行为的第三个层面:以言取效——也就是言语行为的目的究竟达到没有?本研究从教师课堂话语的目的和目的层次,目的的执行手段,目的的话语权势,以及目的最终实现与否几个方面来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分析,以期从一个较新的视角去分析课堂教师话语。

(三)研究语料

本研究语料取材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靳奇的全国决赛授课视频。该视频教学的内容讲解的是《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八单元课文Honesty: is it going out of style? 课程时间20分钟。文章讲述的是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情况下,诚实守信还要吗?教师的课堂话语和学生的答语都被转换成文本。并且从课文的导入,到文章故事的理解和解析,到最后的主题深化,用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从目的原则出发,试图发现各个阶段教师的话语是否与其教学目的一致,以及教师又是如何让自己的话语迎合自己的目的。

二、目的原则下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分析

(一)目的关系的认知

该课堂教学的目的:据转换成的文本来看,本次课堂教学的总目的就是引入课文,并且在帮助学生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快读和略读的技巧。这个总目的是由三个子目的来实现的:首先是导入阶段,以非常吸引人的方式引入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接着是课文讲解阶段,引导学生用快递和略读的技巧来理解文章内容和整个语篇结构;最后是话题深入阶段,培养学生对主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感悟,以及激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三个子目的互相处于平行关系,为课堂总目的服务。

(二)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手段

1.导入部分

为了引人入胜,教师先讲了自己的经历。

“When I first became a university teacher, I was in a kind of problems in having accessto the facilities that aimed at teachers in our university. Wherever I went,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facilities always asks me ‘Are you a teacher? I am supposed you are not, you see, you look like a teenager, how could it be? You are lying….’ it really hurts me. Simply because I have a baby face….I wonder why? How could they judge people′s honesty simply by their outlook? Perhaps it is because nowadays honesty is in short supply…. So is honesty out of style? Like the title suggests, is honesty outdated that we no longer see it as important in our life. This is what we will learn in this unit.”

这样,在一层又一层的引导后,学生被兴奋地带到了课文主题。紧接着,为了让学生参与互动,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测量同伴是否撒谎,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探索主题的好奇与欲望。

“OK, we start this unit with an interesting game. I f it is not wiseto judge one′s honesty by one′s outlook, are there safer ways? Yes, Here we have a popular machine: to tell if people have told a lie or not? It′s called a polygraph or a lie detector. Today I ‘m going to use this special lie detector to see if you are lying or not? …. This is to feel the pulse, it was believed that if the pulse is over 9 within five seconds, then probably you are lying. So I would like you to work in pairs to do this lie survey. First ask your partner ….. I can give you 39 seconds to do so, now work in pairs.”

这部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都是大学生们最为熟悉的话题:例如Have you ever skipped the classes? Have you ever cheated in your exams? 学生有话可聊,很轻松地参与进来,也就自然而然地带着学生过渡到了去探究课文,急切想了解文章中到底说了些什么。

2.课文讲解阶段

课文讲解阶段是该堂课的核心。 首先教师用了介绍该课文讲解部分具体任务和内容的语标性语言:“First of all, we are going to analyze the theme, then we are going to study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We will focus on the coherence and logics in structure, and then we′ll do critical thinking, in between, I will give you intensive training on two reading skills including skimming and scanning.”于是学生们对课文讲解部分心里有数,会很踏实地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不同的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大量地使用了语标性语言,例如:“I′d like you to look up these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after class and try to work out the sub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Now let′s study the coherence in the structure.” “OK, at last let′s do a critical thinking.”

在检查学生对每一个环节的掌握情况时,教师大量使用了“提出限答式问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首先给予大量的提示,在学生回答后,遵循了礼貌和合作原则,对他们的回答给予显形地肯定评价,并且对他们的答案进行加工和重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得到相关知识的补充。例如:

T: So this long-hair girl, pretty girl, what are those key words you have noticed for instance in the first lines.

S: en, en, and.

T: Yes.(礼貌地打断,是为了等待)

S: the statistics of 61.

T: Exactly, the statistic to show this trend(对答案进行加工和重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得到相关知识的补充). Yes, any other key word? In the second line? (提示地点)Yes, I think you point at the right position.

S: Once.

T: Yes, once, the number of cheating. Thank you very much. ….

3.话题深入阶段

在对话题进行讨论时,教师借用文中作者的一句话“that people need to know one another to be at their honest best.”为了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还对作者这句话进行了诠释:“Here,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say if we know each other better, perhaps we would be more honest to each other. 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 Or do you disagree with him? ” 因为这是一堂比赛课,限于时间的关系,教师让学生课后去完成这个作业。

(三)目的与话语连贯性

纵观整个课堂,教师的话语是完全为了教学目的服务的,学生的回答都符合合作原则,言语行为上没有冲突和中断,教师和学生间的言语互动都服务于子目的和总目的。这是符合目的原则判断话语连贯与否的标准。在话语交流中答话是针对问话的目的便是连贯的,答话如果不针对问话的目的便不是连贯的。

(四)目的与话语权势分析

整个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但是,在教学和与学生的言语互动中他能成功地与学生创建起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丝毫没有话语霸权意识。因为教师从导入部分就营造了一种和平的语言环境,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话语给予积极回应。这种语言环境和权势关系有力地促进了目的的实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们只是被动地回答,没有主动地提问,学生的话语主动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结语

总揽全局,教师的课堂教学大量引入课外知识,并且对教学材料有效地重构和加工。从话语方式来看,该教师大量使用了问题式教学法—运用大量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步一步地完成了整个教学计划,实现了教学目的。

在导入部分,教师从自身的例子出发,平易近人地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了主题,并且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达到了引入话题的目的。在随后的课文讲解和主题深入阶段,教师大量地使用了语标性语言和提出限答式问题,与学生展开真实地沟通,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该教师有效地教学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体现了成功的话语合作。

利用目的原则的分析法来对课堂教师话语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备课时的预设目的是可以在课堂中实现的,为我们展现教师是如何利用语言策略来推动和实现自己的预设目的,这为改善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上)——语用学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3):1-10.

[2] 夏甄陶. 关于目的的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3] 顾曰国. 什么是会话修辞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2)8-15.

[4] Parisi Domenico & Castefranchi Cristiano. A Goal Analysis of Some Pragmatic Aspects of Language[A],1981.

[5] 胡范铸. 基于言语行为分析的法律语言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37(1) :87-94.

[6]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目的分析(下)——语用学新途径探索[J].修辞学习,2005(4):5-10.

[7] Sinclair, J.M.& M.Coulthard. 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8] 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61-62.

A Goal Approach to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discourse Analysis

Xia Hongwei1, Huang Lezhen2

(1.Chan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2.WuhanInstituteof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This study uses Mr. Liao Meizhen’s goal approach to analyz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discourse in the classroom by investigating one concrete sample in teaching. The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goal relationship, teachers’ discourse strategies and topic discussion.

principle of goal;discourse analysis;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423

A

1673-3878(2017)04-0034-04

2017-03-25

夏宏伟(1974-),男,湖北浠水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黄乐珍(1976-),女,湖北巴东人,硕士,武汉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语用学研究.

猜你喜欢

言语话语原则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关于冬天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