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设计中自然形态的视觉化表现

2017-03-10王茹

艺海 2017年2期
关键词:模仿自然生命力

王茹

〔摘 要〕设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人类文明起源于自然,在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中,自然是所有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灵感来源,自然万物孕育了设计,自然形态和色彩赠与人们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自然元素在设计中的使用已有很长的历史,至今仍历久弥新,因为自然作为设计之源,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宝藏,为设计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 自然 自然形态 设计 模仿 生命力

一、自然形态作为艺术设计的源头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早期的原始设计形态基本上都是对自然事物的模仿,上溯至远古时期欧洲的洞穴壁画,主要以动物为题,以单线勾勒轮廓或以平涂的剪影形式,在岩壁上刻划涂染出驯鹿、野马、野牛、山羊等当时常见的动物形象,岩画上富有原始生命力的各种自然形态,以质朴强烈的情感表达着当时先民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想象,虽然岩画中所描绘的各种自然形态形象简单,但这是人类对自然形态认识的开始。

在中国远古传说中,作为华夏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融合了其他动物形象而形成,“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鹰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这可能意味着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从而使蛇图腾也伴随着不断合并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并逐渐演变为“龙”。“龙”形象的由来,表明先民在原始艺术创作中对自然形态进行造型加工的方式,把来自现实世界的不同自然形态在特定的形式意义上综合在一起,从局部的表现上这些自然形态仍保留现实的形象,但局部组成整体已经变成一个新的形象,新形象超越了各形体的自然属性,从而带有浓郁的神秘虚幻的色彩。古代人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认为“制器尚象”乃手工创造的最高境界,从动物身上精炼的美丑百态被制成各类日常器物,如螺形陶盉(图1—1)、猪形壶、战国青铜人型灯、西汉铜羊尊灯和雁鱼灯等,形态上直接采用了动物的造型,形象逼真,既实用又美观。

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先民取自然界中的星空、花朵、水流、动物和编织纹图案,创造出绚丽多彩,具实用功能与观赏功能一体的彩陶器具。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的哲理感悟,都真实的反映了古人从自然形态中汲取创作灵感。模仿自然形态,尽可能再现其真实面貌,是原始艺术创作的一种追求,先民对自然物象的整体关系不仅凭敏锐的感觉来调整,而且靠一定的理智去处理,这使得原始的视觉图形在形体上蕴含着自然中活泼的生命力,并且靠结构的合理性构筑起形式的魅力。

总之,人类早期的涂鸦、岩画、象形文字,这些视觉符号都以自然形态为载体来表现,充满了人类的信仰、宗教、巫术等各种社会动机和目的。这些神秘的史前视觉符号,可以看做是人类进行艺术设计的源头,虽然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其创作动机,但是它们都有一种共同倾向,这就是对自然形态的模仿。

二、从“模仿”走向“生命力”的自然形态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说:“自然总是美好的”。自然形态依赖于自然而存在,自然形态之美当属于自然美的范畴,具有天然性、变异性、多样性等审美特征,蕴含了对比、和谐、韵律、节奏、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如形状、色彩、线条、肌理等元素的组合排列规律都是构成自然形态之美的基础,充满理性的美,人们在欣赏自然形态时首先关注的就是其外在形式美,关注它的形态、色彩、材质、肌理等形式元素,在这些形式语言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设计作品中都表现的非常融洽,这与设计家们从美学角度去研究作品的形式美感和对风格特征的追求不谋而合。自然形态从结构语义、色彩应用、材料、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給我们直接或间接的启示,使我们学会如何使功能和形式相结合、如何运用选择和运用材料,如何使设计富有情趣和人性化等。设计正是在对自然形态的求索和吸取的过程中,从蛮荒转向文明,从原始走向现代。

设计师是自然最好的使用者,自然为设计师提供无穷的创作源泉。设计师从某些熟悉的植物或动物形态中找到各种设计方案,如蜂巢、枯叶蝶、贝壳、向日葵、动物骨骼、植物的枝干等,它们从外在特性到内部的秩序规律都将对设计师的创作有所启发。取材自然形态的方式通常是模仿,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分为直接模仿和间接模仿两种,直接模仿是指把自然形态直接应用于设计中,很少去改变自然形态本来的面貌,如前文提到的西汉铜羊尊灯,形态上就是直接采用羊的自然形象造型,羊抬头,卧姿,尾短,身圆,角曲,形象生动非常逼真,是审美和实用的完美结合,体现出古人遵循“制器尚象”的造物理念,是对自然形态高度模仿的典型作品。间接模仿是从为了特定的意义在自然形态中提取视觉要素重新整合在设计中,使设计作品与自然形态具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点,这些自然形态融入到设计之中,产生了很强的象征意义,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符号联想到某种自然形态。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设计的朗香教堂的屋顶造型,众所周知,其灵感来源于“帆”、“渔夫帽”和“蟹壳”形态之间的类比。在昆虫自然形态中,蝴蝶是最能表现形式美感的昆虫之一,蝴蝶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其翅色的绚丽多彩以及飞行时上下开合的双翅演绎着对称美和节奏美,每一品种的蝴蝶都有其天生的、美丽的色彩和图案装饰,而且这种装饰图案无一重复、无一相同,蝴蝶很好的诠释了自然形态中形式美:对称的双翅、对称的图案和纹理、绚丽的色彩美和飞行中的运动节奏美等。日本工业设计师柳宗理(Sori Yanagi,1915-2011)设计的蝴蝶凳造型就像是一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利用胶合板的弯曲技术,将两块相同形状的胶合板以两颗螺丝钉与一根横杆相对拼合,形态非常优美,椅子的流畅的曲线因为对称而得到强调(图2—1)。

在经过对自然形态的模仿之后,人们便不满足仅仅停留在对外在形式的认知,开始探索自然形态的本原是什么,每一个自然物体都以其特定的形态不是其他的形态存在,由此对自然形态内在形式进行探究,并思考在自然形态的背后传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存在即合理”,自然物生存与繁衍都有其自然

生存法则,它们内在生命结构和外在的形态都与其生存环境及空间息息相关。无论是有机界的山川河流、沙漠峡谷还是无机界的动物和植物,包括人类先祖的进化演变过程都遵循着这个自然规律,进化论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这个道理。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从外在形式上升为追寻形态设计本原的抽象层面,证明了每一种事物形态存在的合理性,每一种生物体的形态都在适者生存的过程中显示了自己内在独特的生命力,对自然形态的生命力的塑造。

“新艺术运动”中西班牙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1852—1926)的设计作品中常常体现出“按照自然形态去摹仿”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高迪曾说:“长在工作室旁的那棵树是我的老师。”森林中的树木、海浪翻滚的形态、贝壳类软体水生物的奇异造型、蔬菜水果的符号常成为高迪审美和艺术创造的灵感。

源泉,建筑不再是无生命、无情感冷冰冰的物体,而是对于自然界的崇拜与再生,高迪的建筑正是体现自然界赋予理性建筑的一种生命力量。他的代表作如圣家族教堂、奎尔公园、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这些富有生命体般的建筑无不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狂热追求。高迪认为大自然是没有直线存在的,直线是属于人类的,曲线才属于上帝(自然)。在巴特罗公寓中,一楼中庭的立柱到天顶的形态和线条从水的漩涡和波浪而来,房顶的顶部巨大的螺旋造型仿佛大海的漩涡一般,在这个漩涡中心是海葵一样的顶灯。而阁楼承重结构——拱形的仿生结构也是来源于中生代的巨大爬行动物恐龙的骨架结构,整个建筑的外立面们、窗、屋顶、天台全是从沙漠的线条、流水的线条、山丘线条中汲取灵感,充满柔和的大波浪曲线造型,甚至公寓的铁艺大门也是参考蝴蝶翅膀的图案、乌龟背的图案、细胞组合形态等自然线条,从高迪对巴特罗公寓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然内在的强烈生命感(如图2—2)。

在名和晃平(Kohei Nawa,1975—)的Pixcell系列作品中“棱镜鹿”是最初始、也最为人熟悉的形象。Pixcell= picture+cell, Picture是图像,Cell是细胞,代表生命、是万物的的起点。名和晃平对此公式解释为,“组成屏幕图像的像素无法予人以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但我希望棱镜可以从‘细胞的层面去捕捉具有生命感的即时图像,最终形成视觉、触觉和知觉的集合体”。在日本“鹿”的意象原本就很丰富,它担负向人类传递大自然的警告的象征,在佛教的绘画中常常画有鹿,它们代表自然的和谐和佛之净土的无畏。Cell本身是一种信息的存在,也传达了一种材质的形状,名和晃平以Cell构成鹿的形象,以鹿这个生物体去承载他的想法,去帮助呈现出生命本质和表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Cell来表达一种能量、自然现象、和世界万物的矿物质(图2—3)。

追求自然形态是艺术设计中的一种倾向,自然形态在形状、功能、色彩、材质、肌理等许多方面启发着设计者,设计者在以自然形态为观照进行艺术设计活动时,通过直接模仿、间接模拟、抽象思维等手法来实现其在设计中独特的功能性。在充满世俗气息的现代社会中,只有最自然的设计作品才能带给人们最纯朴原始的感受,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模仿、解构,去繁存简,提炼出最具特点的形象进行组合构筑,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家具设计、平面设计等都在各自的领域体现出自然形态的魅力,而且对自然形态的观照借一代代设计师之手将恒久的流传下去,所以,在艺术设计中观照自然形态是现代设计的思考向度的一个重要范式,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并符合审美与功能的要求,如何设计作品才能使设计更加贴近自然、契合自然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2001年.

[2] 王新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

[3] 周晓瓯、黄月新编著.自然图形创意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

[4] 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6] 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2001年.

[7] 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邬烈炎.设计基础:来自自然的形式[M].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

[9] 田自秉.中国工藝美术史[M].上海: 知识出版社,1985年.

[10]周至禹.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M].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猜你喜欢

模仿自然生命力
贸易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