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莫言的饥饿情结

2017-03-10李梦洋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莫言小说

摘 要:作家莫言常常关注饥饿题材,这与莫言的童年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他有苦难的经历,所以在莫言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饥饿情结。这种饥饿情结常常表现在四个方面:描写人物的饥饿生活、描写底层人物的艰难处境、饥饿成为创作源泉、饥饿主题和语言风格的成型。

关键词:莫言 小说 饥饿情结 童年经历

莫言是个纤敏、感觉极其灵敏的小说家,他的作品运用有穿透力的语言,天马行空的理念,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将魔化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在一起、将历史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通过阅读莫言的小说,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认识一个个清晰、生动的个性人物,了解作者的心里,也感受到了我们自己和那古老的历史、古老的传统文化,更让我们自身深刻地认识到了饥饿、孤独的内涵。

一、莫言的童年经历与饥饿情结

一个人的童年在他的生活中无疑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是一辈子的。事实上,不同的童年经历给了莫言一个独特的儿童视角,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断地和自然对话,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同时,那段难以回顾的童年也给了他不断的灵感和源泉,就是这样矛盾的两方面,促使他有了新的创作方法。[1]

总而言之,莫言的童年经历是苦涩的,而这段苦难的童年经历造成了他的饥饿情结。饥饿感在他的作品里自始至终存在并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一)莫言的童年环境与饥饿情结

莫言出生在一个食物贫乏的年代,对他而言,饥饿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感受。所以,童年的莫言是悲苦的,也是幸运的。他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有人说,每个作家都有成为作家的理由,在童年那段岁月,饥饿、痛苦或许是带给他的最直接的心理感受。五十年代中期,莫言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那个时候,吃的是树皮树干,喝的是脏水尿水,他甚至一度以为煤块是最好吃的食物。这种困境的快乐让人伤悲,果腹是他唯一的诉求。因为饥饿,他偷过、抢过,差点送命过,但这些生死荣辱都挡不住他对吃的渴望。他的一篇散文《吃事三篇》,写的就是和吃有关的各种哭哭笑笑,可能就是那段童年经历所带给他的,成为创作的一种取之不尽的财富。

莫言曾经自述,“我是在用耳朵阅读,在这样的一年一年间,逐渐培养了我与大自然、我与天地的密切关系,培养了我的历史观、道德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起我敏锐的想象力和那颗永远保持不懈的童心。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写作,并且一直充满着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盲目自信,也是我自己用耳朵去阅读感受所获得的宝贵资源。”[2]

(二)莫言的童年心理与饥饿情结

童年的记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除了深刻的饥饿感还有就是伟大的母爱。在莫言的小说中,伊是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在特别困难时期养活自己的儿女和婆婆,只能在工厂做工时,把一粒一粒的豌豆藏在自己的喉咙里,带到家里后再抠喉咙给吐出来。这种辛酸的亲情,伟大的母爱,才使全家人得以存活。可见饥饿把人逼到了一种怎样的境地,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是不会有这么深刻的体会的。

童年的莫言不仅是饥饿的,也是孤独的。在他的故乡,交通闭塞,他辍学在家,没有同龄的玩伴,没有家人的呵护。他一个人独自呆着,和牛羊为伴。没有人跟他说话,他就每天对着动物说,对着植物说,对着天说对着地说。有的时候会自言自语,自娱自乐。曾经莫言对比过自己和其他的作家,他认为,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别人阅读用的是眼睛,而他是耳朵。[3]这样的童年,这样的环境和心理注定使他的童年经历是苦涩的,是回味悠长的,在莫言的作品里,这些经历所给予的饥饿情结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

二、饥饿情结对莫言创作的影响

情結是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不论是弗洛伊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的理论,都认为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

饥饿情结是指莫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所承受的波动,饥饿的苦涩深入他的灵魂和心灵。莫言的饥饿是一直存在着的,是肚子、灵魂、理想的饥饿。虽然饥饿给莫言带来了很大的折磨,但同时饥饿也带给了他丰盛的晚餐。《红高粱家族》中的饥荒时期,野狗抢人的尸骨去吃,《丰乳肥臀》中饿殍遍野的那个时期,人类为了吃饭都不惜失去了灵魂。

(一)常常描写人物的饥饿生活

莫言所承受的饥饿不是一个人的,而是一个时期的,他的文字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作家莫言有着很多那个时期同龄人苦难的童年经历,有着情感共鸣。

作品《透明的红萝卜》里的主人公是黑孩,他的父亲外出打工找不到人,母亲又经常拿他出气打骂,没有一个人照顾关心他,他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不说话,让人会觉得是一个哑巴。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敏感脆弱,无依无靠,经常自我封闭。久而久之,他有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生存办法,即特殊的感觉系统。他就像是作者的一个影子,有着特异功能,可以和鱼儿对话。

莫言似乎在用这个孩子来表达冷酷世界下的最后一丝温柔。最后黑孩走向了死亡,仿佛是必然的命运。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里,儿童本来就是极为弱势的一类群体,如果感觉不到亲人朋友的怜惜和疼爱,就很有可能在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之后,下意识地作出那些令人痛苦、惋惜的举动。

作品《四十一炮》的主人公是罗小通,是生长在一个屠宰专业村的小男孩,家里的锅边、灶台边、甚至是碗边都常常沾着一层厚厚的油。这个时候的罗小通可以说是日子过得非常惬意,父母的吵架丝毫不影响他自己的生活。但自从父亲走了,他有五年的时间没有吃过哪怕一点肉,周围有很多的肉,但他却一口也吃不到。他的心里只想吃肉,对于生活没有更高的理念和追求。

他对父亲的离开没有什么心里抵触或者是道德批判,他只会偶尔在想到父亲有肉吃自己没肉吃时,泪流满面。这种伤心不为父亲只为肉,吃才是他人生最渴望的事情。[4]后来罗小通参加了一个吃肉比赛,他拼命地吃最终获得了胜利。他的事迹在人们群众之间广为流传,但在这个时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母亲死了,父亲入狱了,仅有的妹妹又因为吃肉不幸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难以接受。此时罗小通对那个让他一家惨死的“肉”,发誓终生不吃。罗小通大彻大悟,从食肉的魔掌里逃出来,可是还有更多的平凡人在这个“食肉”的漩涡中犹疑。

(二)常常描写底层人物的艰难处境

莫言出生在农村,他与出身底层的贫苦农民有密切的关联,和他们一样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在饥饿的啃噬下,啃出了一部部作品,啃出了“红高粱家族”。在《红高粱家族》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莫言对事件的预示,是对家族那些死去灵魂的一种启示,“在白马山之阳,在墨水河之阴,这里还存在着一株纯种的红高粱,你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要找到,你高举着他然后去闯荡你的荆棘人生、闯荡你的虎狼豺行的世界,他就是你的护身符,就是我们家族的图腾,也是我们高密东北乡传统精神的一种象征。”[5]

《蛙》这部长篇小说在2011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一定是要勇敢的去写自己灵魂最深处最痛苦的地方”[6]。他一直都认为,他是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用自己的触觉和味觉,用自己的立体的感官去互动,去观察身边的每个人和事。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里,不仅有爱有恨还有的是更复杂的生活更难懂的细节。饥饿是种病,因为饥饿才产生了对食物的过度崇拜,对物质世界的过度贪婪,对精神世界的过度吞噬。

在食物面前,人会不由自主的失去了那份固执和坚守。在物质面前,我们的精神不再神圣。当没有了物质,我们空谈精神,高尚的人也会被迫回到最原始的状态。所以,我们不管有怎样的精神要求,都只有在保证温饱的情况下才可以奢谈。这也是莫言所提出来的对人类精神的重视。

(三)饥饿成为莫言创作的源泉

莫言的创作受到家庭、成长环境以及大的社会环境影响,饥饿情结呈现出大的篇幅和深刻性。

个人艺术的追求是创作的一个根源。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社会的政治文化几乎颠覆了所有人的价值观念,每个人都处在一个极度迷茫慌乱的时期,困惑、彷徨这些都让莫言感觉到生命的不可压制,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但是莫言的小说并不是对《百年孤独》的一种拙劣的模仿和照搬,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融会贯通,是在历史和民族精神上的一种超越。莫言认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准确地再现生活,或者是描写一种心理,更为重要的是对这种常识甚至是文化的批判,然后引起自己强烈的思考。[6]莫言的作品不仅是对童年饥饿生活的回忆,更为重要的是给了自己一条通道,对现实社会抒发自我情绪的一种方式。

(四)主题和语言风格的成型

童年的莫言記忆最深刻的就是饥饿感,这种感觉在莫言的笔下成为了一个“食”主题,在作品中可能会吃得爽快、酣畅,在食道上生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愉悦,但是人们仍旧脱离不开“食”的诱惑和痛苦。莫言的故乡在高密,这是个贫困的地方。饥饿充斥着莫言的整个童年时代,伴随着莫言的作品。

关于语言风格,莫言的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写人之写不出,在词语的选择上,和心理场景的各种描写上,都给人一种不可逆的感觉。

在莫言的作品里,浓郁的乡土气息、饥饿贫困的农村、精神的高度枯竭,以一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养育了城市的繁华。在这个发展日益加快的社会,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途上,需要珍藏那些古老的岁月和悠久的历史,体会深厚的传统,带着一颗谦卑的心,把饥饿情结融入我们的灵魂深处,直面自我和世界。

注释:

[1]莫言:《说吧莫言·访谈对话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

[2]叶开:《莫言传》,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1期。

[3]莫言:《饥饿和孤独时我创作的财富》,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183页。

[4]张学军:《莫言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齐鲁学刊,1992年,第2期。

[5]王磊:《民间孕育的精灵——论莫言民间写作及其意义》,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许丙泉:《论意境与农耕文明》,天府新论,2012年,第1期。

(李梦洋 四川绵阳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461713)

猜你喜欢

莫言小说
过去的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倾斜(小说)
一点儿都不“丑”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