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点儿都不“丑”

2016-11-05尹静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石匠婶婶二哥

尹静

高密东北乡西南边隅的一个小村庄,是莫言出生的地方,二十岁之前,莫言一直在这里生活。在这二十年里,因为长相,他不止一次地遭到别人的嫌弃。

那年莫言七岁,上小学二年级。一天,学校里像来了个外星人一样,吸引了一群师生的目光,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一向调皮好动的莫言哪里坐得住,一溜烟地冲到人群前面:原来来了个照相的。当时,照一张相需要三毛钱,莫言没有钱,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拍照的人,久久不愿离开。这时,一个打扮漂亮的小姑娘走了过来,豪爽地付了钱,对照相师傅说她要拍照。正当照相师傅指挥小姑娘摆好姿势时,莫言推开人群,非常自豪地走到小姑娘旁边,说:“我俩是一家的!我们一起照相。”原来,这个小姑娘是莫言的堂姐,就这样,莫言“蹭”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

没过多久,冲洗好的照片送到了莫言家里。莫言母亲看了看,叹息道:“你这孩子,看你这副邋遢样子,照的什么相?把你姐姐都带丑了。”不一会,照片传到了莫言婶婶手中,看到自己的女儿头上别着蝴蝶结,煞是可爱,再看看旁边那位,蓬头垢面的,衣服上还泛着油光,婶婶的脸上顿时没了笑容,饭没吃完,扔下碗筷,回屋去了。

莫言小的时候因自己其貌不扬而感到自卑,性格也格外腼腆,所以他的儿时玩伴很少,也正因为如此,莫言爱上了读书。然而,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莫言的读书欲望很难得到满足。为了成功地借到书,让自己的脑子不再“饥饿”,莫言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天,莫言得知邻村的石匠家有一本非常稀罕的书,异常兴奋,三步并作两步地飞奔到石匠家。可是天不遂人愿,不管莫言如何恳切地请求,石匠就是不借。于是,执着的莫言不断地往返于石匠家,一次又一次地磨,最终说服了石匠。条件是莫言不能离开他家,而且要为他磨一个上午的面,才允许看上两个小时。

推磨看书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然而这并不是莫言借书历程的全部。莫言有个视书如命的二哥,莫言个子矮,每次和二哥抢书,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莫言只好躲在二哥身后偷偷地看。为了让莫言知难而退,二哥加快了翻阅速度,不料莫言看书的速度比他还快,二哥干脆把书藏了起来。有一次,莫言在猪圈里找到了二哥藏起来的书,正想争分夺秒地看,却不小心碰到了马蜂窝,结果可想而知,几分钟之后,莫言的脸肿得像充足了气的气球。

虽然看书的条件艰苦,但在莫言看来,这都不算什么,只要有书看,他就会觉得很幸福。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上学期间,莫言不仅迷恋看书,而且开始着迷于写书。为了节约时间,他的床头或桌上堆满了方便面和筒装面条。有时候,写得太过入神,煮面条的水快烧干了他都没有发觉。春节放假,本应该是休息和放松的日子,但莫言还是闲不住。开学回到军校,同学们看到他生了满手满耳的冻疮,有的人就嘲笑他,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莫言又没日没夜地写作了。莫言于无言中秉笔直书,一颗明日之星,已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随着电影《红高粱》投入拍摄,莫言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并没有为一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较之以往,莫言在写作上更加奋勉,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儿子,你一点儿都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使是丑,也能变成美。”这是莫言母亲激励莫言时说的话。当然,莫言做到了,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知识改变命运,当莫言以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身份亮相颁奖台时,没有人还会关注他长得丑与不丑……

〔责任编辑 吴 俊〕

猜你喜欢

石匠婶婶二哥
巴山背二哥
石匠破案
二哥走了——深切悼念凌解放先生
巴山背二哥
石匠的智慧
傻 给 你 看
二货二哥的二货事
麻石匠(外一篇)
去婶婶家作客
婶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