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养老令与敬老卡

2017-03-10俞益萍

祝您健康 2017年3期
关键词:汉宣帝汉文帝敬老

俞益萍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早在两汉时期,就曾制定有养老法规,又颁发过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敬老卡”。

汉文帝刘恒时就下达了养老诏令,《汉书·文帝纪》记载:“诏曰:‘老者非帛不煖,非肉不饱,今岁首,若不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养其亲?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为防官吏中的不肖之徒,在向老人发放物品时以次充好,贪污肥私,文帝规定,赐与老人的米、肉、酒等物,须由一县之长的县令亲自检点,責成县丞或县尉送达老人手中,严禁缺斤短两;又肉须新鲜,米须新米。这位皇帝特地教训警示云:“若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不仅于此,汉文帝还选派忠实可靠的大臣分赴各郡县,查询养老诏令实施情形,如有违背,即予惩办。由此可见,其对养老之重视。

近年重阳节敬老活动中,有向老人赠送拐杖的。但这并非发明创造,而是名副其实的古为今用。因为早在汉代,朝廷就有“七十赐鸠杖”之制。但古时候的鸠杖,并不是只为助老人行走,而是相当于现在的敬老卡,老人可凭鸠杖享受优待与保护。

汉时,朝廷令各县每年秋天挨家挨户查询,凡是年满七十岁的老人,授予玉杖一柄,有《后汉书·礼仪志》为证:“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故而又称“鸠杖”。

为什么要以“鸠杖”赠老人呢?原因之一,也据《后汉书·礼仪志》:“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又“鸠”与“九”谐音,“九”是个位数中最高,象征极大、极长,寓“九秩”即九九长寿之意。

另一个原因,与汉朝开国之君刘邦的一次化险为夷有关。据东汉应邵的《风俗通》载,楚汉相争荥阳之战中,汉军溃败,刘邦与部下失散,只身钻进树丛以躲避追兵。楚军赶到,见树上斑鸠悠然啼唱,将领但称“鸠鸣其上,焉能藏人?”转向别处去了,刘邦“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赐老人也。”刘邦当了皇帝后,认定斑鸠是吉祥之鸟,令饰于杖赠送老人,一代接一代,遂成汉朝定制。

后汉宣帝当国后,给予了持玉杖老人更多优待,作为法令颁行天下,武威汉墓出土的《玉杖诏书》竹简上有完整记载:他们的社会地位,与享受“六百石”俸禄的官吏如太史令、郡丞、刺史相同。他们可自由出入郡、县衙门,向太守、县令提出施政意见,转达百姓呼声。他们如果犯了法,只要不是主谋或亲手杀人伤人,不予逮捕、治罪。他们凡无子女者,种田不交租、经商不纳税,社会上有愿意养老他们的,一应费用由官府供给。免除其子或孙的赋役,使之尽心尽力供养照料老人。各式人等均须礼待持玉杖的老人,不管是官是民,敢有侮辱殴打者,按“大逆不道”罪论处直至处死。《玉杖诏书》中有汉宣帝的一段话:“高皇帝以来,至本始二年(公元前七十二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玉杖,上有鸠鸟,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

这位皇帝将玉杖比作朝中大臣与使臣所持的凭证符节,可谓是名副其实朝廷颁发的“敬老卡”了。

猜你喜欢

汉宣帝汉文帝敬老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汉文帝七年《朝仪》诏书研究
救人一命最重要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救人一命最重要
陪你一起读历史(5)超有爱的汉文帝
宝宝国学堂
勤劳致富 敬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