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荐读

2017-03-09金句

财经天下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所需帕特时机

金句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出决定。

等待越久,结果就越好。

而一旦明确了所需的决策时间,就应该尽可能地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出决定。

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Frank Partnoy) , 译者:欧阳明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分类:经济管理

面对人生的重大关口,比如择偶、跳槽、出国……你会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还是深思熟虑直到最后一刻才做出抉择?

事实上,你可能忙中出错选择了最差的那个,也可能碰巧抓住了最佳的时机;你可能分析透彻了潜在的危机而避免了损失,也可能因为迟迟没有决断错过了最后一班地铁。

关于人类的决策机制问题,科学家们的说法听上去挺让人悲观沮丧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拥有的两套思维方式——直觉和分析,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认知错误;行为经济学家也表示:人们对激励因素所做的反应常常缺乏理性、偏离事实,而且这种结果有时是可以预料的。

但时机与延迟在决策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我们的反应要么太快、要么太慢,总是无法把握最佳时机?而目前关于决策问题的诸多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什么事情该做,以及该怎样去做,却很少告诉我们行动的时机。

本书的作者弗蘭克·帕特诺伊的结论是:等待越久,决定越好。真正的大师都是延迟高手, “慢决策”才能够领导“快时代”。

帕特诺伊发现,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即使面临燃眉之急,他也会在行动之前尽可能长地做必要的停顿,而有些时间管理者似乎可以放慢时间的脚步。对明智的决策者来说,时间并不是精准刻板的节拍器或者原子钟,它十分灵活,富有弹性。

在快速反应中,才华卓越的人物总是本能地知道该在什么时候稍作停顿,即使只是瞬间的暂停,就像相声大师知道在哪里停顿会让包袱抖得更响。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更长时间的决策。

有两个问题对于决策至关重要,无论是涉及个人生活还是职业生涯。一,在特定情况下,我们需要多少时间来做出反应或者形成决策?二,一旦知道了所需的时间,在做出决定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帕特诺伊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出决定。等待越久,结果就越好。而一旦明确了所需的决策时间,就应该尽可能地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出决定。如果时间有1个小时,那就等59分钟后再说;如果时间有1年,那就等364天后再说。

等待多久,取决于你更在意时间还是成本。事情往往是,尤其在一个飞速的时代里,深思熟虑比追求速度更为重要。

如何从周围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观点或问题中,去发现、整合并利用未来趋势和商机?作者将教你: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潮流和趋势,远离惰性思维与错误观念;培养观察趋势的习惯:长存好奇心、主动留意他人忽略之事、灵活多变、缜密思考、以优雅简约的方式表达思想;学会趋势整合法;学会交叉思考;借助工作坊模式发现并掌握新趋势。

产品和品牌也许很容易就能吸引用户的注意,但是要怎样才能让用户无法忽略呢?只要跟上人类的决策机制,很小的改变就能帮助你吸引大量的用户。本书要讲的是行为科学及相关领域如何影响人性,以及人性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并且关注这对品牌和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猜你喜欢

所需帕特时机
宠物龙虾
“黑暗料理”会发光
警钟
教学数字
难处
行色匆匆的人
你是他的亲戚吗?
时机与妙手
作战的时机
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