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可行思路

2017-03-09侯应旺

环球市场 2017年31期
关键词:集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侯应旺

孝义市国土资源局

浅论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可行思路

侯应旺

孝义市国土资源局

正所谓“节约是大战略,节地是新常态。”近年来,全国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创新”为宗旨,以“规划”为主导,纷纷围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并积极尝试、采取了一系列与当地资源状况相契合的特色模式,以保障每寸土地的最优化利用。本文主要概述了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当下发展形势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具体思路,以期有助于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探索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新模式提高理论参考。

土地资源;土地节约集约;经济效益;管理思路

一、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

宏观而论,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主要包括了土地资源的紧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综合性和分散性、以及土地资源的增值性和效益递减可能性。具体地说,土地资源的紧缺性主要是源于其自身面积和数量的限制,尽管当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不胜数,但在国界范围内其仍然是有限的;而且,即便是界内各个地区,其可予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也是相对有限的。其次,土地利用方式的综合性主要源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可在一定范围内用于不同渠道,而且不同的渠道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例如办公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与之相对的是,土地利用方式亦存在分散性,即受土地原始属性——固定性的影响,使得不能在其身上附着双重利用,只能分别利用。再者,土地资源的增值性和效益递减可能性主要是源于对土地自身根本价值的充分发挥,使得作用于土地资源的投资能够享有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经济增值;而之所以又存在效益递减的可能性,是因为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只是持续投入而不调整其他条件、技术,则会导致土地增值率下降,呈现出效益递减现象。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积极作用

具体地说,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作用主要有下述几项:第一,能够助力地方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各地以土地闲置为典型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不仅拉低了土地利用率,还阻碍了地方建设项目的落实。所以,各地必须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闲置问题及其产生的系列衍生问题,以保障地方投资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开发。第二,能够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的整体架构。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是开展各项建设、落实各项战略、推动各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管好土地、用好资源,不仅能够督促地方对于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规定,还能带动地方加速对各种新兴产业、文化服务、旅游开发等各领域的发展,促进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为实现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打下夯实基础。

三、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具体思路

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是国家和政府的长远战略任务,也是事关社会、环境、经济等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坚持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建立科学、合理、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体制。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思路:

(一)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协调土地利用与规划体系

首先,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土地利用管理的决策部署,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现状和发展目标,科学编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围绕城镇边界、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等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定,统筹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其次,应充分利用已有土地资源加大对创新行业、产业的支持。例如,可基于现有建筑、土地进行再次发掘,以文化创意、乡村旅游、房屋租赁、物流服务、信息技术研究等为主题,探索开发更多适宜的新产业;又如,基于用地分类管理体系的指导,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对开发“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的成功经验,有序推进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旅游资源发掘利用,在符合土地整体规划和不改变土地本质用途的前提下,多方式供应旅游建设项目用地,鼓励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由此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利用价值的同时,亦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严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立科学化用地管控机制

首先,应遵循国家战略部署和精神指导,严格管控城乡用地规模,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制度、计划的衔接有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机制,严肃查处超额开发的建设用地项目,务必将城乡建设用地约束与惩治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保障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其次,应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建设集中布局、集约用地的管理和控制,全面落实“合理引导,严格执行”的管控宗旨,既要合理乡镇压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也要严格核定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三)强化市场调节机制作用,切实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

首先,应根据具体需求和发展实际,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供应,针对存在“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情况的土地制定相契合的利用措施,将实际供地率纳入设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和城镇批次用地规模的主要参考。其次,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探索和设立“低效用地循环开发的激励体系”,并重视市场机制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综合考虑环境成本、土地资源紧缺程度等关键因素,合理利用价格杠杆的指导和约束功能,为土地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创设有利环境。

结语

基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等一系列先进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各地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应着眼于土地资源管理现状,继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土地管理战略,积极落实“保护资源、节约集约、改革创新”系列发展措施,不断探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的思路和方法,切实转变以往土地低效利用的局面,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1]黄衍庆,宋振华,高磊.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与节约集约用地的推进思考[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8):15-15.

[2]王赞,王筱明.我国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30(2):119-122.

[3]李晨曦,吴克宁,刘霈珈,等.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及发展类型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3):281-286.

[4]张福斌.浅谈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J].企业技术开发旬刊,2015(8):144-145.

猜你喜欢

集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