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学生自读自悟的引路人

2017-03-09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中心小学郑大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8期
关键词:讲授法麻雀阅读教学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中心小学 郑大丽

过去,大多数教师都是用讲授法来教学,也就是满堂灌。整节课都是老师在讲说,学生只有听的份。这样虽然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避免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许多曲折和困难。但是,教师运用讲授法,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上。而在讲授法中,教师把知识讲解得清清楚楚,学生以听讲代替思考,即使有自己的思维参与,也是被教师架空起来的,因为要跟教师同步进行,这样也就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结果,学生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却又说不清,一遇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这样不靠思维获得知识,不仅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加以迁移应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

在创新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重建,旧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还是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明显,首先,仍然存在教师“预设框框”,让学生往里“钻”的现象;其次,出现教师过于忽视“导”,一味强调学生主体,结果学生连基本的学习目标都没达到的现象;再则,出现教师将以往讲授的内容或要提的问题写在投影片、课件中,变换形式地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以上种种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学生当然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就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正所谓“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正确看待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读自悟”尤为重要。何为“导”?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解释:“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可见“导”的课堂运作在于“引”,即不是单一的由教师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自读自悟,主动探求,从“学会”到“会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教师的“导”指引学生自读自悟的一点尝试。

一、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自读自悟”指明思考方向

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诸如此类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学校中教学时间的有限,各层次学生能力的不同,一味的让学生自读,不可能马上有所悟。因此,教师应用引设式的利“导”为学生的“自读自悟”指明方向,使学生读有目的,思有方向,不至于走许多弯路。当学生的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时,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

二、迂回式的诱“导”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教师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某某方面想一想?”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麻雀》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麻雀落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我就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麻雀当时很紧张,很着急。”“麻雀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有力。”“麻雀当时会想:一定要救我的孩子。”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三、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不断趋向成熟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体验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趋向成熟,而教师则是将学生的思维由表象思维引向深入的引路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一句话的意思上。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这种表象思维上时,教师应利用解惑式的疏“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

四、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五、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式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有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的最佳途径,正确、科学地运用教师的“导”,不仅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讲授法麻雀阅读教学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