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熙宗即位后的政治改革及心理变化

2017-03-09陈晓晓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女真太宗改革

陈晓晓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论金熙宗即位后的政治改革及心理变化

陈晓晓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金熙宗完颜亶是太祖嫡子完颜宗峻之子,是金朝开国以来的第三位皇帝。熙宗自即位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包括制定国家礼仪制度,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制进行初步的改革,采取较前代缓和的民族政策,重用汉人官员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朝初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但同时也使让熙宗和反对汉化改革的女真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扩大。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促使熙宗心理产生剧烈变化,也是导致熙宗执政后期性情喜怒无常和残酷嗜杀的主要原因。

金熙宗;政治改革;心理变化

金朝凡立国百二十年,在位共十位皇帝。金熙宗完颜亶是金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十五年,执政期间亦是金朝初年的重要时期。熙宗一生致力于汉化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海陵王时期官制改革打下了基础,他的“文治天下”政策也为金世宗和金章宗时期的盛世局面打下基础。熙宗虽称不上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但学界将金初改革的功劳全部归为海陵王而忽略熙宗的观点也是十分不客观的。但史学界更多的是以结局成败为标准,对熙宗其人的评价略显平面化,笔者试图通过熙宗即位前的历史背景、熙宗执政初期的改革举措和熙宗其人的心理状态变化展现其更加丰富立体的历史形象。

一、熙宗即位的历史背景

熙宗的父亲完颜宗峻,是太祖的第二子,曾跟随太祖一起伐辽。太祖死后,又与其兄完颜宗干率宗室群臣拥立太宗,于天会二年去世。父亲死后,按照女真旧俗,年幼的熙宗与两个弟弟随母亲蒲察氏来到伯父完颜宗干家,成为宗干的养子。完颜宗干是一位力主汉化改革的宗室大贵族领导者,这一点从他为自己儿子和养子所挑选的老师也都是汉人大儒就可以看出。熙宗从开始接受正式教育开始就跟随宗干为他挑选的老师燕人韩昉学习汉族文化、研究中原典籍,常常接触儒家经典。正因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使得熙宗虽为太祖嫡孙,却成长的“宛然一汉家少年子也。”[1]1197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的原因,熙宗在继位前对汉学和儒家文化的理解程度也并没有达到“明经博古”,也只是“识汉字,知诗文”而已,距离真正理解汉文化还有很大的距离。

其实,熙宗成为储君实在是很偶然的。太宗在位时,本欲立其弟完颜杲为谙班勃极烈,即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完颜杲却在天会八年先于太宗去世。完颜杲去世后,“太宗意久未决”[2]69,直到天会十年才采纳宗翰等人的意见将熙宗亶立为皇位继承人,这其中空白的两年时间说明熙宗其实并不是太宗理想的继承人,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以的最优人选。太宗本意想让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磐任谙班勃极烈,但宗磐性格暴躁在宗室贵族和官员中人缘不佳,加之宗翰等人反对,让太宗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继续在宗室中寻找其他继承人。此外,最有竞争实力的另外一个人就是太宗朝后期把持朝政的完颜宗翰,但由于当时宗翰的军队被调往前线辅助刘豫攻宋,手中兵力匮乏的宗翰不得不同意了宗干和希尹等人提出立宗干养子亶为储的建议。因为这种种原因,年仅十四岁的熙宗被推上了大金国继承人的位置。

二、熙宗的改革举措

1.定仪制,崇皇权

金王朝到熙宗一朝之前,还没有成形的国家制度,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氏族部落时期的旧俗,君臣之间没有明确的等级界限和正式的礼乐祭祀制度,这在与宋人和治地下汉人交往时不免受到了许多“歧视”。金熙宗知道,国家如果要继续发展壮大稳定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就必须要改变一些女真旧俗和更多坚守“旧制”者的观念。自天眷二年开始,金熙宗先后任用韩昉等人完成相应的国家礼仪制度,在形式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仪制分尊卑。据《金史·熙宗本纪》记载:“三月丙辰,命百官详定仪制。四月甲戌,百官朝参,初用朝服。”“六月己酉朔,初御冠服。”“九月戊寅朔,降封太宗诸子。大司空昱罢。丙申,初居新宫。立太祖原庙于庆元宫。”[2]74-75这些举措包括禁止亲王以下佩刀入宫,定封国制,命百官详定仪制,确立朝参时皇帝服衮冕,而百官则朝服,移居新宫,立太祖原庙于庆元宫,上尊号曰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帝。这些仪制的确立,使大金国的统治阶级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终于有了“朝廷”的模样。

2.进行中央和地方的官制改革

女真建国之初,中央实行的是勃极烈共治国政的女真旧制,地方实行的是女真部落联盟时期的猛安谋克制度。中央的勃极烈共治国政制度使权秉分散,皇帝本人并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太宗曾想立自己的长子完颜宗磐为谙班勃极烈,但是由于宗翰、宗干等人反对,太宗也只能放弃这个想法。而且,这种制度有极其鲜明的血缘关系,各个勃极烈之间的权责也不鲜明,基本上都是个人各自为政,如果皇帝本人并不强势,则很容易出现割据自治的局面。正因如此,金初的统治阶级带有强烈的氏族色彩,行政效率也较低下,随着金朝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大,这种较为原始的统治方式已经不适用金朝的社会发展了。与此同时,以猛安谋克为主的地方制度也开始不适应统治地域的扩大和民族种类的增多,也开始允许辽代的州县保留下来。金宋战争开始后,在金军占领地区沿袭宋朝的州县制,这样一来,金朝的地方行政体系就存在着猛安谋克和辽宋州县制并存的混乱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熙宗开始了势在必行的改革。

3.中央官制的改革

在中央官制上,熙宗改革仿照唐宋的三省六部制,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统领百官,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负责具体行政工作,宣布废除女真的勃极烈制度。除此之外,又设立国史院编修国史,设都元帅府主管军事,设御史台掌管诉讼刑狱……熙宗的三省六部制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也使大金国走上了正轨。地方上,熙宗原则上保留了猛安谋克制度,但实际上将猛安谋克基本都并入了地方州县中,便于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熙宗的官制改革虽然不是太彻底,但是绝对顺应了金朝当时的发展趋势和现实状况。当然,熙宗深谙过犹不及的道理,在改革中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并没有实行强制要求彻底改变,这在减少改革阻力的同时又没有揠苗助长超越当时的社会发展。总体来说,熙宗时期的官制改革是比较成功的,其成果应受到重视。

4.缓和民族政策

金太祖执政晚期,女真守旧派大贵族完颜宗翰把持朝政,宗翰对其他民族的态度基本就代表了女真统治阶级的民族态度。宗翰对其他民族的政策十分严酷,以严刑峻法镇压女真统治下的外族人民,禁止汉服强制削发,迫使汉人接受女真习俗等。这种强制的措施使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十分反感,即使在女真人的镇压下也有许多人掀起了强烈的反抗运动,给金朝在北方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危险。金熙宗即位后,意识到长此以往国家稳定将陷入危局,加上他本人也对汉文化十分推崇,为了缓和危局和加强皇权,在熙宗在位后期实行了民族怀柔政策。熙宗的民族怀柔政策主要有选任汉族官员,推行科举制,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熙宗实施的怀柔民族政策对于稳定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宗室贵族的利益。例如,增加三省六部中的汉人官员比例,女真官员相应的就在减少,权力也被制衡。熙宗在无形中将自己放在了整个女真旧贵族利益集团的对立面上,使女真统治阶级的裂痕进一步加深。

三、金熙宗的心理变化探析

天会十三年,太宗崩,年仅十六岁的熙宗继位为帝。由于年纪尚轻,政治上主要依赖宗干、宗弻、希尹等人,但此时金朝宗室贵族内部围绕皇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当初支持熙宗的那些人,也并非真如他们所说因为熙宗的尊贵身份或是出众的才能,不过是因为其“幼小易制”[1]1504。以保障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被新的强有力的君主所剥夺。

熙宗年少登基,满腹抱负,意气风发,本以为能有一番作为,给国家带来一番全新的气象,可是当他走进朝堂时却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他要面对的是女真贵族的宗室斗争和太祖、太宗朝遗留权臣的掣肘。据《金史·熙宗悼平皇后传》记载:“熙宗在位,宗翰、宗干、宗弻相继秉政,帝临朝端默。”[3]1504从宗翰到宗磐,从宗磐再到养父宗干,宗干去世后又有宗弻和宗固掌权,大金国的宗室贵族内部权利争夺不断,权倾朝野的大贵族层出不穷,权秉不断转移,但是熙宗却从未如愿以偿地走到大金国家掌舵人的位置。曾经的理想暴露在严酷的现实中,忽略熙宗的个人意志,熙宗其实也是女真统治阶级两派斗争的工具。

幼年丧父随母亲改嫁客居伯父宗干家的熙宗虽然聪慧好学,但是也因为尴尬的成长环境养成其敏感隐忍的性格,同时他又是善良仁慈渴望亲情的。登基后开始涉足进政治斗争,不论是他的盟友还是他的政敌,其实都是他的手足或长辈,但是因为政治立场和治国理念相悖,他只能在几方势力中斡旋,扶持、打压某一方面使权力保持平衡,不论是哪一方在斗争中落败或者反叛被诛熙宗的内心都是无比纠结痛心的。皇统元年,宗干和宗强相继去世,他们不只是熙宗的臣子,更是他寄托亲情的长辈,他们的去世虽然让熙宗手中的权力更加集中,但也让他因为骨肉亲人的生离死别十分悲痛,甚至“辍朝七日”[4]1742,恸哭不止。

在感情和家庭生活中,熙宗也经历了一个从幸福到不幸的过程。天眷元年四月“立裴满氏为贵妃”,十二月“立贵妃裴满氏为皇后”[2]87,仅仅八个月就将裴满氏从贵妃立为皇后,相信除却裴满氏的家族势力外,也是因为夫妻感情十分好,到皇统二年二月,裴满氏为熙宗生下皇子济安,济安满月即将被封为皇太子,这也说明熙宗对这个皇后也是非常喜爱的。然而,太子济安未及满月就夭折了,这对熙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甚至在正月中“不御正殿”,可以想象丧子对这样一个重视亲情的年轻父亲而言是多么让人伤心欲绝的事情。也是自此之后,熙宗压抑隐忍的情绪无处发泄终于以另外一种途径爆发出来,他杀亲子魏王,沉溺宴饮,醉杀群臣,疏远皇后……《金史》卷4《熙宗本纪》:“(皇统六年)壬辰,如春水。帝从禽,导骑误入大泽中,帝马陷,因步出,亦不罪导者”,[2]82熙宗又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情,可以说本质上他仍然还是那个心怀天下、仁善宽容的年轻人,甚至不怪罪一个在打猎时误将他导入大泽的向导。熙宗有着太祖嫡孙的先天优势,有着天赋的聪明才智,有着后天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说他有成为一个伟大君主的客观优势。但是也因着他本性中的仁厚软弱,杀伐决断多有不足,导致了其执政后期众叛亲离,甚至出现被一同长大的兄弟联合亲信杀身夺位的悲惨结局。

[1]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66)[M]//金虏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脱脱.金史(卷4)·熙宗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脱脱.金史(卷63)·熙宗悼平皇后[M].北京:中华书局,1975:1504.

[4] 脱脱.金史(卷76)·完颜宗干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742.

责任编辑:张彩云

On the Political Reform and Mental Changes of Emperor Xizong of Jin Dynasty after Ascending the Throne

CHEN Xiaoxiao

The Emperor Xizong of Jin Dynasty Wanyan Dan is the son of Wanyan Zongjun who is the legitimate son of the Emperor Taizong of Jin Dynasty. Dan is the third emperor of Jin Dynasty. After ascending the throne, Xizong took a series of localization reforms, including setting the national etiquette system, a preliminary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aking moderate ethnic policie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reusing the Han nationality officials, etc. To some extent, the reforms promote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 of Jin Dynasty, but expanded the contradiction with the Nvzhen old aristocracy who were against localization reform. A series of conflicts caused dramatic psychological changes to Dan, and also became the main causes of Dan’s moody, cruel and bloodthirsty temperament in his late years of ruling.

the Emperor Xizong of Jin Dynasty; political reform; psychological change

2017-01-25

陈晓晓(1993—),女,满族,辽宁锦州人,中国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辽金史、北方民族史。

K246.4

A

1671-8275(2017)02-0140-03

猜你喜欢

女真太宗改革
改革之路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肱骨良臣魏玄成
明代女真者皮船考
改革备忘
女真文——脱胎于契丹字和汉字而自成一格
改革创新(二)
太宗纳谏
女真文“契丹”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