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学习观的三重维度

2017-03-09王光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世界观中华民族总书记

刘 鹏,王光明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习近平青年学习观的三重维度

刘 鹏,王光明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年学习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原因、内容和应秉持的态度等三个维度对青年学生如何进行“学习”作了全面阐发,“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架构起了其“三位一体”的青年学习观。习近平青年学习观有利青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青年学习观;主体架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谱写了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涵括丰富,既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宏观领域,也包括青年修身做人等微观领域。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学习”一词出现频率颇高,从原因、内容和应秉持的态度等三个维度对青年如何“学习”进行了全面阐发,“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架构起了其“三位一体”的青年学习观。

一、为何学:学习的前提批判

“为何学”是学习的前提批判,只有知晓学习缘由,才能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青年要进行学习,其原因在于学习是立身做人的逻辑基础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学习是立身做人的逻辑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在这一过程中,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则是人类学习、认识世界的必然结果。古人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人的本领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论语》开篇即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道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所强调的也就是“学习”;《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道之教”所呼应的正是“学习”。总之,“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和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1]。

(二)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余年文明发展成果中洋溢着学习的优良传统,“好学”的优秀传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中华民族优良的学习传统,体现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的见贤思齐、反求诸己之中,还体现在孟子的“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尽心上》)的“君子三乐”之中,还体现在“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的坚毅精神之中,还体现在“萤囊映雪”“凿壁借光”的聪明才智中,还体现在“一日不读书,便不能生活”的孙中山先生身上,还体现在博览群书的“书生”毛主席身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学习”“中国要做学习大国,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妄自尊大,而是要谦虚谨慎、勤奋学习,不断增益其所不能”[2]。

二、学什么:学习的主体内容

“学什么”指向学习的主体内容。在学好自己课业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史、国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贯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提高青年学生的辩证思维等各种能力大有裨益。

(二)学习党史、国史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业已进入各种社会思潮丛生、价值观念相互激荡,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以“历史揭秘”为噱头,经过别有用心之人精心“剪裁”“拼接”的“史实”在网络上大行其道,其实质就是通过“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而否定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面对经过“包装”的历史虚无主义时总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必定会引发人们思想的混乱和党的执政危机,进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清代学者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青年学生应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朔本追源,了解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样定会使得“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无“用武之地”。

(三)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兼容并包的情怀建构了世界文化之林的一幅壮丽图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长期处于领先状态,属于开时代之先的“领路者”。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内在缺陷,中华民族逐渐走向衰落,传统文化日渐凋零。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西方的芯片、薯片和好莱坞大片——“三片”日益充塞青年学生的日常,“快餐”文化盛行,呈现一幅“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景象,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似乎已被遗忘。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命脉,其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等思想正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立足世界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因此,青年学生要树立文化自信,自觉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发展的扬弃过程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如何学:学习的方法和目的

“如何学”指向学习的方法和目的。学习要有正确的方向指引,要坚持不断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做到学以致用。

(一)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

俗话说“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能够规避知识的异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青年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引领作用。青年学生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导,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现今,知识更新频率日益提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读书为例,指出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因此,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使自我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所以,青年学生要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够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三)坚持学以致用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要义就在于学习和实践要相结合。孔子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意即如果一个人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那么即使他懂得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处;孟子提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传达出知识的归宿在于运用的箴言。诚如两位先哲所言,这些箴言都旨在告诫学人要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所学付诸于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4]。

四、习近平青年学习观的意义

习近平青年学习观对于青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青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立身处世的基点,指向人类生存生活的广阔领域,既是人类生活的现实基础又是人类发展的价值归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拜金主义、唯“物质”主义的横行,人们的三观养成受到了影响和挑战。“三观尽毁”作为当下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语,以诙谐戏谑的口吻传达出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体悟。但是其中传达出的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异变实质却不容小觑。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存在。因此,只有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青年才能在层层迷雾中,拨云见日,养成正确的三观。

(二)有利于青年树立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精神纽带。因此,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故纸堆中的经书而是在现实中焕发生机,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发展,既有利于青年加强对祖国历史的认知,也有利于青年树立文化自信的观念。

(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的发展,归结为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的发展。因此,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作为国之栋梁,被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比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传达出了青年的蓬勃生机之意。所以,只有青年的素质和本领得以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逐步实现。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论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言以蔽之,青年作为国家之栋梁,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因此,青年只有自觉地进行学习,才能使自己、国家和民族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期许“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4]。

[1]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02).

[2] 习近平.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9-19(03).

[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责任编辑:仲耀黎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Xi Jinping’s View of Youth’s Learning

LIU Peng, WANG Guangming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es on how young people should study, made an overall explanation for young studen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reason, content and proper attitude, and has constructed the “three in one” youth learning concept of “why to learn”, “what to learn” and “how to learn”. Xi Jinping’s youth learning concept is helpful for young people to develop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orld and values, to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to achieve the China dream of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 Jinping; youth learning concept; main structure; meaning

2017-02-15

刘鹏(1983—),男,山东济宁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D261

A

1671-8275(2017)02-0004-03

猜你喜欢

世界观中华民族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