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服务的商业价值

2017-03-09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红信仰马克思主义

顾 铉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机电分院,江苏 无锡 214028)

透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服务的商业价值

顾 铉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机电分院,江苏 无锡 214028)

借鉴“网红”的思维开展信仰教育,需要树立“教育服务也是产品”“信仰教育也是教育产品”的理念,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信仰传播新渠道,制作接地气的“信仰教育产品”,用网络营销思维实现信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服务产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网络营销;网红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是一项任何时间都不能中断的教育工程。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在师生间形成“融洽、互动、响应、支持、共勉“的氛围,是德育教师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就马列主义信仰教育引进经济学相关知识,借鉴“网红经济”观念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谈三点看法。

一、树立“教育服务是商品”意识,承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商业价值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基本活动是为求学者改善心智、输送知识的服务过程。现代社会早就把为消费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视为不具有实物存在的“产品”。“教育服务产品是商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教育服务在市场交换中形成教育市场。”[1]所以,树立教育服务是商品意识,制作精良教育产品,满足学生求知欲,是当下教师必须确立的新思想。教师一旦对教育服务具有了“产品”意识,就会产生“拿出好产品”的源动力,就能树立以好课程立身,以好演讲扬名的思想,工作励精图治、不断进取。学校一旦对教育服务有了“产品”意识,也会敦促教师们拿出与时俱进的好课程产品,提升学校竞争力与美誉度。

既然“教育服务是产品”,就应承认他们的商业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同样如此。我们应该扬弃免费提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的做法。长久以来,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老师总是尽力将课程演绎精彩,以求提升教学效果,却从未把服务当作商品,用营销的理念来实现传播,只是慷慨地免费赠予。可免费赠予有时未必被受教育者接纳,相反,受教育者会觉得自己被迫接受某种思想。因为免费的午餐往往引发不了对饥饿的恐惧,反而会带来超越食欲需求上的大量浪费。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学者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在心理和实验经济学方面做了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在日常的经济交往中给予和被给予的心理感受价值与实际价值会出现4倍左右的偏差。即当付出100元时感觉好像给了200元,而得到100元时感觉好像只得到50元。[2]这就可以解释:为何青年学生面对免费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程显得漫不经心,甚至有抵触情绪。那么套用诺奖得主的思维,“代价是珍惜的前提”。教育产品做得好,才会被追捧,才会吸引受众为产品付出代价。所以让学生有偿使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资源会从心理上激发学生的珍惜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二、践行“教育服务是商品”理念,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商业价值

商品只有本身与时俱进,“接地气”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追捧。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也是如此,要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就要从呈现方式,营销载体和传播渠道上下功夫。

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要在呈现方式上“接地气”。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获得青年学生的喜爱和认同,必须使用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轻松幽默的段子,用诙谐幽默的图片,用轻松智慧的小视频打动学生,主动亲近这些“文化商品”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要在营销载体上“接地气”。当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风靡网络,成为人们自学的助手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在线教育教学的前景。网络技术的延伸丰富了教育服务产品供给的形式,特别是在线教育的发展为购买教育服务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3]

再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要在传播渠道上“接地气”。有人说现在的90后是指尖上的一代。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应用,社交网络的兴起,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微博、微信、知乎圆桌等互动性平台具有便捷性、开放性和精准性等特点,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传播方式、存在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许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以影视媒体、网络等传播形式,拓展了青年学生接受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的途径;另一方面,大量以视觉感官的形式把抽象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广为接受的价值观念,克服了以文字形式传播意识形态的局限性,极大地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4]

三、坚持“教育服务是商品”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商业价值

任何商品价值的实现都依赖于恰当的营销手段。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同样需要营销。搭乘“网红经济”这班列车,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品的商业价值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网红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是老一代的网红。而现今,以Papi酱,咪蒙等为代表的网红进入了新阶段,他们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以及极强的营销价值和品牌传播杠杆。”[5]教育服务产品既然要营销,就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老师们已经清晰地知道利用网络媒体等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认,很多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学生应有的追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例如许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精品课程网站访问量稀少等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人们常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教学内容上,其实未必!近期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都集中报道了一个80后上党课场场爆满的新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80后老师徐川,以过硬的文史哲功底,为学生们上党课既叫好又叫座。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来演绎,效果就不同。联想到前段时间的袁腾飞讲历史,纪连海、易中天、钱文忠等老师在百家讲坛上的精彩演讲。他们讲课的内容显然均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但是人气超高,听众无数,在网络上有极高的号召力,也算得上网红。这些事例提示我们要顺应网络时代的“粉红现象”,拿来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所用。

“网红经济思维”要求高度关注“粉丝”。小米因为米粉而迅速成长,苹果因为果粉而稳坐手机神坛霸主之位。只要有粉丝就会有口碑。对于营销产品的企业来说是这样,对于营销“思想意识”的老师来说同样如此。从本质上说这两种营销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让自己的产品深入到消费者的头脑中。所以企业要经营粉丝,有志于成为“网红”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老师也要经营粉丝。对铁杆粉丝要构建社群化,因为构建社群能让声音传得更远!以徐川为例,目前他的问答专栏阅读量已超过700万,微博微信粉丝15万,每天晚上回复学生们的问题直到凌晨,成为徐川的常态。[6]可以估算下在徐老师的引领下,有多少青年学生愉快地接受了共产主义信仰。

“网红经济思维”要求催生专业的“红人” 。成为“网红老师”对于一个普通老师来说是对自己提升的一个大挑战。前文所说的徐川有一句心得,“即使是1个小时的课必须要有10个小时的备课”。目前网上比较火爆的PAPI酱,ayawawa等都是具有长远的付出和勤勉与粉丝分享的网络界劳模。由此可见,要成为受到青年学生追捧的“网红老师”必须具备两种优秀的基本素质。一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就像徐川那样知道自己是向青年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老师,不仅自己有信仰,而且还要向青年学生传播自己的信仰。二要有专业背景,网红“咪蒙”擅长写深入灵魂的鸡汤文,这是他十几年的报社记者积累的成果。徐川的成功也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功底上的。

[1] 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2003(1).

[2] 胡怀国.2002年度诺奖得主卡尼曼和史密斯及其对心理和实验经济学的贡献[J].社会科学家,2003(3).

[3] 田晓伟. 政府购买在线教育服务产品: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5(19).

[4] 揭晓.论文化产业视阈下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J].广西社会科学,2015(10).

[5] 温济聪. 网红经济的春天来了吗[N].经济日报,2016-4-5(11).

[6] 优秀党务工作者徐川:这位‘网红’揣着一颗红心[DB/OL].(2016-6-20).http://www.js.xinhuanet.com/2016-06/20/c_1119071774.htm.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6-12-05

本文系江苏省2016年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课题项目“网络环境下红色资源在信仰培育中的运用与价值”(编号:2016-R-47393)与江苏省2015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列宁的信仰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编号:15MLD002)研究成果。

顾铉(1971—),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A81

A

1671-8275(2017)02-0053-02

猜你喜欢

网红信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不要上“网红”的当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