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17-03-09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寝室中华育人

甘 霖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甘 霖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精神沉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汲取的精神营养,传统文化中的“仁、礼”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所需要的深厚的思想渊源。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借鉴传统育人方法的合理内核,有利于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途径,丰富和充实高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寝室“家”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文件强调学生公寓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时代特征的“90后”大学生,从充满依赖感的家庭到需要学生独立的校园,他们思想开放、崇尚自由拒绝约束。这一背景为传统寝室文化建设带来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植根于国人心中,对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一、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

寝室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寝室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着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三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状况呈良好上升状态,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寝室文化素质水平整体不高;有些寝室中产生不良共振现象;在精神文化方面,现今寝室文化受到多元价值的侵蚀,信仰缺失,个人本位观念严重。[1]近年来,由于寝室关系恶化导致的校园惨案愈发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些案件既让公众感到痛心,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寝室关系构建的反思。因此,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同室友的关系,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大学校园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与成才,这是传统文化融入寝室“家”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寝室“家”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家”文化建设中融入文化育人功能

寝室是大学生经常生活的场所,是其生活的最小单元。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创造一种优良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等都具重要意义。[2]

(二)有利于拓展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的路径

目前,高校寝室建设大多依托制度学校建设,这样的结果易忽视内在文化建设,造成其与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与实际效力存在差距。以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建设和谐寝室,改变以往单一的制度化约束,拓宽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路径。

(三)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当中,使大学生易于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加以运用和弘扬,使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优秀文化能够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四)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建立和谐校园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其在高校寝室文化中的传播和应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立。

(五)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学生工作的传统与使命最核心的是“立德树人”,它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强调全方位育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寝室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寝室“家”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传统文化融入寝室“家”文化建设的种类

1.“仁、礼”精神

“仁”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们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高校寝室“家”文化是一种以寝室学生为主体,以寝室场所为依托,以寝室成员的日常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相对稳定的小规模群体文化。[3]将“仁”“礼”融入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就是要将仁爱、谅解、关爱等精神得到发扬,创造寝室内良好的文化氛围。

2.“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厚德载物”体现传统文化中兼收并蓄的优良特征。寝室文化的形成经历了由影响、碰撞到接受、理解的过程,此过程的基础便是“厚德载物”精神,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有积极影响。

3.“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寝室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的文化存在,它易于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成员潜移默化地受他人影响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并体现为不自觉地模仿、再现,逐步形成相似的文化行为。[4]如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寝室文化发展过程,则易于使寝室成员相互影响而成为一种健康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寝室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寝室文化建设的契合点

贤臣魏征曾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对于高校育人的启示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1.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学生所需的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仁者爱人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文化内核。传统文化的价值将会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得以展现。

2.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的创新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是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创新的理论基石。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5]去培育和创造优秀的寝室“家”文化。

3.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文化创新不能脱离前人创造的优秀成果,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将传统文化与寝室文化建设充分融合,以文化的内在力量建设和谐寝室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加强高校寝室“家”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思想育人,重视“中和观、辩证性、整体性”思维方式的培养

“中和”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体现事物间适中的关系,也体现人内心的中正平和,即“和谐”。在高校寝室“家”文化的建设中,提倡“中和观、辩证性、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学生间人际关系更融洽。

(二)规律育人,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

加强对学生“自立自强”“厚德载物”“以和为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寝室“家”文化建设与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成长相结合,根据学生成长规律,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竞赛、学习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把寝室建设成为大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三)实效育人,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体系

要结合实际,积极构建对学生有效的活动体系,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一是以传统节日庆典活动为契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同时借助校园广播、报纸以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大力宣传,积极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并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主体育人,发挥寝室“家”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既然强调寝室“家”文化,就可以寝室为单位开展活动,给学生主动权,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策划,达到自我展示及自我教育目的。这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信心,也可将爱好相同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增进友谊,促进其和谐关系的建立。

(五)时代育人,将网络建设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高校寝室建设的柔化剂

微时代的来临再次让网络为主题的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系列网络小竞赛、网络寝室“家”文化展演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中不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的部分以网络的方式展现出来,能更快消除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生间因时代产生的沟壑,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寝室“家”文化建设当中。

[1] 朱皆笑,刘琼,顾怡敏.基于DEA模型的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效率评估:以浙江省本科院校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5(6):93-99.

[2] 曹志斌.试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92-93.

[3] 熊晓春,韩菁.关于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6):47-48.

[4] 王丽群.浅析当前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212-213.

[5] 周静.浅谈中华文化的传承、转化和创新[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51-54.

责任编辑:张彩云

2016-12-06

甘霖(1987—),女,辽宁沈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122

A

1671-8275(2017)02-0043-02

猜你喜欢

寝室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