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现代性研究
2017-03-09罗易扉
罗易扉
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现代性研究
罗易扉
美国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经历了约翰·赖斯时期、约瑟夫·阿伯斯时期与查尔斯·奥尔森时期三个时期,黑山艺术教育思想体现为三类典型思想,即黑山经典现代主义、黑山典型实验精神、黑山典型先锋精神。黑山艺术教育思想是欧洲包豪斯思想因子与美国杜威教育思想因子的共融,体现了艺术非规则性、艺术实验性与艺术实践性特征。在当代,无论是欧洲还是欧洲之外的东方世界,都有必要重新审视黑山学院的历史价值,从现代性特征重新思考地点与人之间的教育关系。
黑山学院;艺术教育思想;现代性
“教育”一词本义是“教导启发”,我们可将“教育”意义引申为“引导”。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一所仅仅存在了24年的学院,却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同时,这座学院也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神话,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黑山学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黑山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对现代艺术发展影响深远,至今仍启迪着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教育范式。因此,本文以黑山教育理念的发生与发展历程为线索,展开对于黑山学院现代艺术教育的观念与模式思考。同时,思考黑山学院经典教育思想,重新审视黑山学院的历史价值,以重新思考地点与人之间的教育关系。
一、唤醒黑山学院艺术教育思想
2015年新年伊始,在德国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一场特殊展览悄然进行。这是一场关于黑山学院的文献回顾展,展览名为“黑山学院:一个跨界实验(1933~1957)”。展览中那些年关于黑山的实物、文本历史档案以及影像采用实验性工作坊的展览模式展出。因此,观展人可以在物质叙事中回顾与怀念那所60年前意义非凡的学院——黑山学院。
黑山学院,1933年创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办学时间仅有24年。然而,在美国乃至世界艺术教育历史上,因为其勇敢的实验与先锋精神,黑山如同一支照亮艺术教育界的蜡烛。因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时期的美国,黑山学院造就了数位成就非凡的前卫派先锋艺术家。随着历史的进程及社会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人文领域对黑山学院生发了怀思思潮,众多学者从多重视角来重新审视黑山学院的意义,涌现了一批关于黑山学院历史与教育观念研究方面的图书,其中就有原黑山学院部分师生的论文集与回忆录。这些文本仿佛是黑山鲜活的历史再现,玛丽·理查德斯(Mary C. Richards)的《黑山学院:金色的种子》从黑山学院先锋思想角度进行怀思[1],马丁·杜伯曼的《黑山:社区探索》对黑山学院社区模式进行反思[2],玛丽·哈里斯的《黑山学院的艺术》从黑山学院艺术教育角度[3]、凯瑟琳·雷诺《幻想与空虚:黑山学院的约翰·安德鲁·赖斯》从黑山教育者角度对黑山学院艺术教育思想进行反思[4]。策展人文森特·卡茨编辑了一本《黑山学院:艺术的实验》[5]策展文本,伴随这次展览,卡茨在西班牙马德里还举办了一场题为《黑山学院:不一样的美国历史》的展览,通过展览的方式还原那个时期的黑山学院。此外,默文·莱恩编辑的《自选诗集:黑山学院,萌发的种子》[6],菲尔丁·道森的《黑山卷》[7],迈克尔·朗马克尔的论文集《黑山时期》[8],约翰·鲍尔斯的《重返黑山》[9]均是以散文回忆录形式而展开的文本。此外,还有种种关于黑山学院的散文陆陆续续见诸报刊。各类学者从不同视角追忆及怀思这所已逝去的传奇学院,大众也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里。当代世界在重新思考黑山的教育理念、思想及历史,乃至黑山与欧洲教育传统以及与欧洲之外的世界教育的关系,重新思考黑山在美国现代艺术史上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些思考重新认识欧美现代艺术发展观念,并重新认识西方艺术教育观念与实践发展历程。作为东方的中国,同样可以通过思考黑山经典教育观念而反观境内的教育。因此,思考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现代性,对于中国今日的艺术教育之现代性,同样具有启迪价值。
二、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经典思想
从办学理念历史分期来观察,黑山学院的教育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约翰·赖斯时期、约瑟夫·阿伯斯时期与查尔斯·奥尔森时期。在艺术教育与实践方面,该校创设了系列实验性制度。纵观黑山学院的整个教育历史,黑山艺术教育现代性体现在黑山经典现代主义、典型实验精神与典型先锋性三个方面。
(一)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经典现代主义
黑山学院的领袖及灵魂人物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明确提出,现代主义精神意味着一种“重要的现代性”,他在此所指的“现代性”是一种既非怀念过去也非一成不变的眼光,现代性在他看来是一种对当下的可能性回应。[10]12-19现代主义是黑山的灵魂,黑山学院的教育理念种子中夹带着欧洲包豪斯精神,这是黑山欧洲血统因子的植入,具有欧洲包豪斯式教育的现代性。同时,黑山的教育观念中融入了杜威教育思想,具有美国式教育的现代性。在美国现代因子及欧洲现代因子共融之下,产生了黑山现代性观念。黑山艺术教育思想是欧洲包豪斯思想因子与美国杜威教育思想因子的共融,是一种经典的现代性观念。黑山学院经典现代性中显现出民主性的历史价值、民主思想传播、美国式的进步性以及欧洲式的现代性。在这种现代性观念之下,黑山学院对美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黑山学院艺术教育典型实验精神
学术实验精神是黑山精神的典型精神,也是黑山学院各个历史时期一直倡导的观念。约瑟夫·阿尔伯斯担任校长时期,黑山学院是美国传播包豪斯理论的重要中心,同时亦以抽象艺术与现代实验精神而著称。此外,黑山学院本身即代表了一种学术上的自由与实验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美国艺术群体意识之中。正如同凯奇所言,“进入黑山学院一次,仿佛终身都在黑山学院”[11]249。正是这种实验精神对于艺术家的渗透与培养,成就了一批杰出的具有实验精神的艺术家。
(三)黑山学院艺术教育典型先锋精神
黑山学院典型精神亦体现在欧洲式的现代性、美国式民主性及黑山式的生活性方面。黑山学院先锋性体现为学习与生活经验须亲密关联。学院一直清醒地认为唯有保持真正的先锋精神,学院才能具有强大的活力。黑山学院欧洲式现代性体现在黑山学院与包豪斯的深远渊源关联。美国式的民主性体现为其设立的非普通传统教程,体现为杜威实验思想来源,即实验性及非规则性。黑山式的生活性体现在设计运动与市场化,艺术之间相互合作性,跨专业生活性以及艺术为生活的最终目的等方面。
三、黑山艺术教育思想当代启示
黑山学院现代性精神给予当代艺术教育诸多启示,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非规则性
艺术具有创造性思维及自由性学科特征,艺术承载实验性即艺术非规则性。黑山学院注重采用体验性与直观性教育方法,为黑山学院成为自由艺术学校奠定了基础,黑山学院也正是以实验性艺术学校的姿态进入历史。学院在各个历史时期重视对学生前卫知识习得、先锋经验的体验与探索观念的养成教育。因此,学院的艺术教育观念与思想正是依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培育艺术创造性。
(二)艺术实验性
正如著名作家,原黑山学院教师玛丽·理查德斯所言:“黑山学院在当今时代比以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显然,它仍然在精神领域中存在着并且发挥着作用。这种对黑山学院的关注显示出它的精神继续激发着艺术方法的想象性思维,激发着关于社区和教育的创造性的思路。”[1]艺术是具有实验性的学科,同时艺术是需要自由精神的学科。黑山学院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实验精神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的引领,培养出一批美国现代艺术大师。
(三)艺术实践性
艺术教育附着实践性。黑山艺术实践性体现在艺术为生活的教学宗旨,采取鲜活的课堂内外结合与社团实验艺术教育方式。1875年,黑山教员弗兰西斯·帕克(Francis Parker)在担任美国麻萨诸塞州昆西市的教育局长时期,就采纳直观教学与参观旅游等方法,带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同样,黑山学院也深刻融入了杜威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者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教育就是生活、成长与经验改造。学习与经验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实践能力在生活中得以滋养。课堂内外结合培养一种实践性,生活性意味着艺术为生活。艺术技艺的获得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与练习,艺术与日常生活关联可以丰富艺术感知与体验能力。艺术教育应该重视实践性,艺术创作是思想物质化的活动,是一种将精神转化为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需要日常生活的连接。因此,到生活中去获取思考,到生活中去习得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四、黑山艺术教育思想的启示
重新思考欧洲地域的黑山学院,以及其艺术教育中蕴含的欧洲现代主义、先锋性与实验精神,无疑会给予中国艺术教育多重观念启示。当代中国艺术教育可借此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构建鲜活的艺术教育理念,渗透先锋思想以追求中国艺术教育现代性之完善。
(一)组建具有活泼学术精神的导师梯队
纵观黑山教育历程,黑山的学术自由之精神,已经深刻渗透到导师精神观念之中。这个地点成就了一批现代艺术大师。只要列出这些光辉的名字,我们便可以理解导师对于一座学校的意义。他们是:教育思想家约瑟夫·阿伯斯及安妮·阿伯斯夫妇(Josef and Anni Albers) 与约翰·赖斯(John Andrew Rice),建筑大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杰出艺术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维廉·德库宁(Willem de Koraiflg)、弗朗兹·克莱因(Franz Kline)。同样,在这个地点培养了引领现代艺术的诸多艺术家,比如菲尔丁·道森(Fielding Dawson)、阿瑟·佩恩(Arthur Penn)、默斯·坎宁安(Merce Cunningham)、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on)、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弗朗辛·格雷(Francine du Plessix Gray)、肯尼斯·诺兰(Kenneth Noland)。因此,组建具有先锋实验导师的梯队,对于培养学员的实验意识极其重要。譬如在1934年,原德国包豪斯学院美术教师约瑟夫·阿伯斯夫妇来到了黑山学院,黑山教学自此便开始注入了新鲜活力。阿伯斯极其强调艺术直觉,因此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打开学生观看之眼。阿伯斯的课堂教学从认识日常事物开始,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感受,获得经验并独立解决问题,鼓励艺术表达、艺术语言及媒材创新与实验。之后黑山学院的导师延续了阿伯斯的教学观念。也正是由于一批又一批具备这些理念的导师的培养,成就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家。
(二)构建鲜活的艺术教育观念与教程
想象力是艺术学习的基础,艺术是整合视觉与材料、结构与想象的学科。赖斯在黑山学院任职期间提出教育旨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主张参与式与体验式授课方法。因此黑山学院的课堂气氛踊跃活泼,学生们一起分享、探讨、分析当代经典读物。每日晚上8点学院举行跨学科学术讨论,各个教师均出席学生们的讨论,这种分析精神给予学生看待世界的能力与想象力。因此,这是一种鲜活的艺术教育方式。因艺术具有非规则性,故艺术教育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性。在艺术教育中,不适宜统一的教育模式,应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在艺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与想象是关键所在。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具有主体性及探索态度的学生,不止步于技艺的表达,而是注重思考与想象的表达,是艺术教育学科的核心所在。
(三)开拓形式多样的第三课堂
1944年,黑山学院建立夏季学院,阿伯斯请来当时的知名画家、雕塑家与工艺美术师,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创作。此后,黑山学院夏季学院活动延续,黑山夏季学院带来了艺术革新的风气,学生们受益于参加夏季学院的绘画、建筑、设计、音乐及戏剧领域大师们的精神,因为得到大师引导而创作出杰出作品。譬如闻名遐迩的约翰·凯奇的音乐才能,再比如默瑟·坎宁安的舞蹈才能,他们均在夏季学院活动中被发现了灵感与天赋,从而得到发掘与发展。
通过设立假期实验性社团以及第三课堂,可拓宽学生的知识宽度,丰富学生的精神创造力来源。因此,可以考虑建构符合中国本土需要的艺术教程,将教程分成多个层次分阶段实施;通过开展社团与第三课堂,在实验教学中打破传统艺术教育的思维定式,将现代性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观念中。
(四)建构层次丰富的跨学科思想观念
思想往往在知识的互动之中产生,黑山学院通过夏季学院主办系列讲座,各个学科议题在各个时刻和地点发生讨论。学生们在各个场合,餐桌、走廊以及户外,讨论各类问题,如印度哲学、中国禅宗美学、达达主义,等等。教育是多元的,知识获取既可以通过理性方法获取,也可以通过情感与经验的渠道获取。黑山学院没有年级与系院区分,学科之间打通学习。黑山学院在赖斯时期,就奠定了打通学科的基础。赖斯原为古典文学教师,热爱艺术,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诵读诗歌并讨论古典戏剧,然后用绘画表现戏剧场景。黑山从赖斯时期启动的教育模式便是从打通学科学习开始,黑山学生可在绘画、音乐及戏剧中选修一门课程,此外再必修三门艺术基础课程。赖斯认为如果严格按照统一规定来训练艺术学生,将会限制不同学生的敏感性。
艺术具有其自在的秩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维的物质化,这是一种体现精神的物质品。艺术门类之间具有相互合作性,这就要求创作者需要具备思考能力及物质材料表达能力。跨学科知识对于创作者具有重要的滋养意义,相关人文知识课程,譬如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知识,会在创作个体之中植入丰满的人文精神。唯有在知识的羽翼之下,才可以生长丰满的艺术。
五、结语
黑山学院将欧洲现代观念、自由与创造精神深深地根植在美国的土地上。黑山学院的直接历史结果是助推美国成为欧洲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艺术中心。从黑山学院走出了一批杰出的现代艺术大师,黑山的艺术教育思想,也因此成为一个思想之源,连绵不断地在不同时代启示并照亮后来者。
[1] RICHARDS M C. Black Mountain College: A Golden See[J]. Craft Horizons,1977(6):20-22.
[2] DUBERMAN M.Black Mountain: An Exploration in Community[M]. New York: E. P. Dutton,1972.
[3] HARRIS M E. The Arts at Black Mountain College[M].Cambridge,MA and London: MIT Press,1987.
[4] REYNOLDS K C.Visions and Vanities, John Andrew Rice of Black Mountain College[M]. Louisiana: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8.
[5] KATZ V.Black Mountain College, Experiment in Art[M]. Massachusetts :MIT Press,2002.
[6] LANE M. Black Mountain College, Sprouted Seeds: An Anthology of Personal Accounts[M]. Knoxvill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 1990.
[7] DAWSON F. The Black Mountain Book[M]. New York: Croton Press,1970.
[8] RUMAKER M.Black Mountain Days[M]. North Carolina:Black Mountain Press,2003.
[9] BOWLES J.Reture to Black Mountain[J]. Art in America,2003(9):35.
[10] 常宁生,蒋奇谷.美国当代艺术学院教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3):12-19.
[11] KOSTELANETZ R.Conversing with Cage [M]. London:Routledge Press,2002.
(责任编辑 周军伟)
On the Modernity of Art Education in Black Mountain College
LUO Yifei
(ArtCollege,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
The history of Black Mountain College is not so long,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 John Andrew Rice, Josef Albers and Charles Olson periods. This special college shaped key thoughts during its history. Those brilliant thoughts included typical thoughts of modernism, experimental spirits and pioneer spirits. The typical thoughts were blending ideals from the Bauhaus thinking factor and Dewey thoughts. And it showed three kinds of features, i.e. irregular,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features. We could also get fresh ideas from this brilliant college to this day. We should rethink the meaning of place and mankind again.
Black Mountain College; thoughts of art education; modernity
1006-2920(2017)01-0095-05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1.018
罗易扉,文学博士,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杭州 310018)。
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北卡黑山学院艺术教育现代性研究”(2016SCG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