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对策

2017-03-09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理论课政治

韩 路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安徽 淮北 235000)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与对策

韩 路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安徽 淮北 235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针对大学生个性独立、渴望自由民主、追求功利化等特点,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效,需要从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三方面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和价值取向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性上的追求,它不随时间的更迭而发生变化,但它同时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内容常与时代的发展亦步亦趋。大学生个性鲜明,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渴望自由民主,厌恶空洞的理论说教和简单灌输,在个人追求和选择上功利化倾向更为明显。这些造成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的新特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度有所下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其性质决定了课程的理论性和必要性。调查研究表明,30.2%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抵触态度,只有27.9%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有用处,还有15.6%的大学生认为没有用处。[1]从现实情况看,部分学生可能存有保留意见,认为没有用处的学生比例或许更高。

前段时间在网络流传大学生抱怨思想政治课无用的视频,该学生认为自己是工科学生,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根本没有用,他反问“难道还要用马克思主义去造机器吗”。这种抱怨不是少数,不仅存在于工科学生,同样也存在于文科类学生中。大学生在个人追求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短期内很难发挥作用,或者带来经济效益。不少大学生宁愿逃课玩游戏,也不愿意去上课。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不端正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大学生学习现状的一个显著特点。调查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出勤率一般较高,“从没旷课的占65.6%、偶尔旷课的占29.2%、经常旷课的占5.2%”[2]。单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态度上是重视的,但通过进行课堂实地考察和对部分学生进行座谈会发现,较高的出勤率并不完全代表学习态度上的端正。不少学生要参加评奖评优,出勤率是一个参考指标,不得不去;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反正没事可干,上课也可以消磨时光”;甚至有学生为了交朋友或者谈恋爱去上课。

学习态度还表现在“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在课堂上,却没有认真学习。“即便来上课,也在思想上开小差,上课只是为了出勤”[3]。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你讲你的课,我干我的事”,玩手机、聊天、睡觉甚至打牌等情况较多。课堂出勤率较高,虽然坐在教室,但教师的授课内容根本没听进去,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连授课教师姓名相貌都不知道。

(三)对思想政治的相关内容关注度高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度下降,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国内外政治形势漠不关心。相反地,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国内外政治大事非常关心,不少高校都存在以此为旨趣的社团。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手机上都下载安装了新浪新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新闻、FT中文网、凯迪社区等新闻类的客户端,经常浏览时事政治的大学生有67.4%,几乎不看新闻的学生不到5%。可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和政治形势。在座谈中,有学生表示之所以不愿意去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因为课上所讲的内容在网络上都能轻易查询。有不少学生认为,网络上的时事政治新闻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同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既然有这样的便利,没必要到教室听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对策

(一)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个部分组成,所涵盖内容丰富,体系宏大,涉及到历史、法律、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依托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价值追求,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在内容体系和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性地完善。[4]

要让大学生发自内心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着眼于满足于他们的情感需求。除了传统的四门课程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关注大学生的亲情、友情、爱情等,设置与大学生立志、就业、交友、恋爱等息息相关的课程。在课程内容和体系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最为关心,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比如不少大学生对社会诈骗、社会公信力下降等问题较为关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开发相关内容。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关注就业问题,可以开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和解决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同。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是理性说服和简单灌输,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对于活泼自由的大学生来说很难接受。现代多媒体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教师在授课中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在讲授爱国主义时,教师声泪俱下的长篇大论或许也赶不上一张图片或一部影片带来的震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创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课堂氛围。“教育者要善于向受教育者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又要善于引导受教育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即主观能动性,把‘他教’与‘自教’结合起来”[5]。使用讨论、课堂辩论、征文、调研报告、主题演讲等多种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要注重隐性教育。隐性教育体现在校园文化、校纪校规上,在校园文化长廊、报栏、餐厅、宿舍板报等显眼位置张贴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精神上的熏陶。重视校纪校规建设,校纪校规的突出作用“就在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形成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6]。另外,学校社团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社团氛围也是自由活泼的,学生在组织和参加社团活动时,能在不自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染。

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外化为自觉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进而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井冈山、毛泽东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常德细菌战死难群众纪念馆等;还可组织学生采访社会道德楷模,在与道德楷模的交流中接受高尚道德的熏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鼓励大学生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中去,切身了解民情民意,在实践中增强情感体验,加强意志锻炼,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 张小平.“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2016(2):163.

[2] 黄一玲,焦连志.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投入现状调研与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4(2):103.

[3] 王旭生.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5):119.

[4] 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

[6] 孙清华.论思想政治教育“显”“隐”结合的基本路径[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5):88.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6-11-25

本文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科研项目“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观研究”(编号:2013SZ—2)研究成果。

韩路(1980—),女,安徽淮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1-8275(2017)01-0084-02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理论课政治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