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和平《徐氏家集》引申的客家研究

2017-03-09韩光辉魏晋茹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徐氏凤山嘉庆

韩光辉,魏晋茹,代 莹

(1.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2.北京出版集团,北京 411120)

由和平《徐氏家集》引申的客家研究

韩光辉1,魏晋茹2,代 莹1

(1.北京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2.北京出版集团,北京 411120)

和平《徐氏家集》是客家研究第一人徐旭曾父子的诗集,包括徐延第的《飞霞诗存》和徐旭曾的《梅花阁吟》。后者又有两种版本,即山西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收藏的《梅花阁吟》,嘉庆十六年刊本,而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收藏的《梅花阁吟》,还包括《续梅花阁吟·凤山稿》,被徐旭曾辑为第七卷,共收43首诗。利用《徐氏家集》两诗集的诗文和序跋及诗注,对徐旭曾父子二人的学术思路、生平事迹、社会阅历和多方面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徐氏家集》;引申研究;客家学术;广东和平县

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收藏的广东省和平县《徐氏家集》,是父徐延第《飞霞诗存》和子徐旭曾《梅花阁吟》两诗集合编而成,由客家研究第一人徐旭曾编辑,有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谨识”和自序。事实上,在《梅花阁吟》诗集中,还记载了嘉庆十七年(1812年)至嘉庆二十年(1815)四年间,徐旭曾从北京回粤后和他在顺德县凤山书院任职山长时写下的四十三首诗篇,称为《凤山稿》,被辑为第七卷,称为《续梅花阁吟》。近日在山西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查阅了《飞霞诗存》和《梅花阁吟》,系山西平陆县藏书家张闻三捐献给山西大学的线装书,有“闲田张氏闻三藏书”之印。后者只有六卷,不包括《凤山稿》,按其自序“因芟荒秽,留十之二三,依岁月编为六卷”,这是第一版。四年之后形成的《凤山稿》辑为第七卷,称为《续梅花阁吟》,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版本,这应该是第二版。利用《徐氏家集》二诗集的序跋和诗句及诗注等内容,我们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徐延第与《飞霞诗存》

在《徐氏家集》前有翁方纲《和平徐氏家集序》:

予奉使粤东,按节罗浮之麓,而未得入探奇胜意。则于诗焉,寄之诗意。则于人文,寄之维时。和平徐翁,年近期颐,犹健饭,课子若孙。予每与学官弟子日致叹羡,以为罗浮之乔松,此其精英也。而欲得其家塾之诗,序而寿之,因循未果,今四十年矣。厥孙国子先生可亭,继以诗声特起。冯鱼山、赵渭川每诵其佳句,欲予编入《药洲诗话》,然亦尚未备。今可亭之嗣晓初成进士,官户部,乃出其所为《飞霞诗存》二卷,属为论次。而晓初于政事之暇,亦积有篇什。予乃得并述其家人文地脉、渊源津逮之所以然。而鱼山、渭川皆已不在几侧,畴昔质证之精微,笔舌莫能罄宣也,故为略道其从前向慕慨思之素。四百三十二峰青翠滴空,著纸欲湿,此间有诗人在矣。

嘉庆八年岁在癸亥冬十有一月廿日,北平翁方纲。

在《徐氏家集序》中,翁方纲写明《飞霞诗存》为二卷,嘉庆十六年刊行时实际上分为四卷。这可能出于徐旭曾后来的安排。

翁方纲(1733~1818),大兴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精研经术”,“尤精金石之学”,著有《两汉石记》《粤东金石略》《复初斋诗文集》《石州诗话》等。平生喜奖掖后学,曾有“奉使粤东,按节罗浮之麓”,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督广东学政,因有“学使翁覃溪奇其(按:徐旭曾)文,取入县学第一名”。因这种关系,徐旭曾给其父徐延第刊行诗集,并为个人刊行诗集,请翁方纲写了这篇序文。翁方纲的序言,完成于嘉庆八年(1803年)冬,从他任广东学使至此“今四十年矣”。翁方纲对徐旭曾的曾祖父徐廷芳、父亲徐延第和徐旭曾祖孙三代多有赞誉:

徐延第,字渠及,一字可亭。延第童年随祖父廷芳公新宁学署时,八股诗赋即蔚然具体。旋与弟延泰间岁补弟子员,食饩廪。延第早登科,中中正榜,官中书、学录、助教,然终以京职不获,迎养为憾。给诸生膏火,平短必捐己足之,不受贄仪。詹事李宗文视学浙江,聘主院,稿性刚介,以故同事多不协,然终敬惮之。书法秀整,时露锋芒处,正如其人。所著有《飞霞草》(《飞霞诗存》),共四卷,收三百六十一首诗文。

《飞霞诗存》目录:

一卷:古近体,一百三首

二卷:古近体,一百二十二首

三卷:古近体,六十首

四卷:试律诗余,七十六首

共三百六十一首。

在《飞霞诗存》的结尾,有次子徐旭曾和其弟荣曾的“谨识”(后记),简要地介绍了徐延第的经历和学术兴趣:

先大夫(按:徐旭曾称其已故去的父亲)髫龄,随曾大父飶菴公,计偕京师及令扶风八九年,丁卯(乾隆十二年,1747年)归粤,补弟子员,逾年食廪饩。壬申(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举于乡,辛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中中正榜。内阁协办中书,补崇志堂学录,升广业堂助教,丙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假归,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北上,候补。庚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冬,捐馆都中。辛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兄承曾往扶榇,中途感疾,卒。凡旧著诗、古文词,殆遗过半。今集古今体及试律诗,仅余三百六十余首,计存仅十之三四耳。先君少耽吟咏,会试归来,偕二叔父敬轩、三叔父硕三,坐家塾飞霞楼,读书拈韵,邑人就学,声律不惜,口讲指画,言诗大旨,以唐为宗,教人熟讽葩经,长言咏叹,真趣当自躍然。丙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冬,曾繙箧笥,有手订诗词杂著篇目,今概无存。惟向零星碎纸及亲朋钞寄,约计岁月先后,厘为四卷,刻藏家塾。于戏!手泽沦湮,儿辈之罪也。辛未(嘉庆十六年,1811年)七月望后十日(七月二十五日,公历9月12日)敬述,颠末于京邸小罗浮山房。

男,旭曾,荣曾,谨识。

由此谨识知,《飞霞诗存》刊行于嘉庆辛未(嘉庆十六年,1811年),与翁方纲序写作的时间相差了八年。

据此,徐延第的简历:

童年跟祖父生活学习,达八、九年。

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在都门(北京)。

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随任扶风。徐廷芳任扶风知县,徐延第随任。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丙寅)徐延第随任扶风,家大人南来,除夕方到。

乾隆十二年(1747年)补弟子员。

乾隆十三年(1748年)食廪饩。

乾隆十六年(1751年),长子徐旭曾出生。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举于乡。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中正榜。曾任内阁协办中书,补崇志堂学录,升广业堂助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假归,整理诗词杂著。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北上候补。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冬,卒于北京。

二、徐旭曾与《梅花阁吟》

光绪《和平县志·人物志》记载:“徐旭曾,号晓初,下车乌虎镇人,乾隆己酉拔贡,壬子顺天举人,嘉庆己未成进士,任户部福建司、四川司主事,掌教粤秀、丰湖、凤山等书院。曾祖廷芳,进士,知县。父延第,举人,官中书、学录、助教。叔父延泰,进士。延翰,拔贡,知县。仕宦科甲,萃于一门,世称三代进士。旭曾任职部曹,历主各大书院,政教广及,誉望尤隆,后卒于家。”这一传记,简要地勾勒出了徐旭曾的主要经历、家世关系及社会贡献。

在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和平徐氏族谱》所载徐傅霖关于徐旭曾的按语中说:他“生平著述甚多,已刊行者有《梅花阁吟》《小罗浮集》”。其实《小罗浮集》在北京各大图书馆和清代文献的目录中均未查找到,希望学术界能早一点发现,以飨读者。《梅花阁吟》诗集与其父徐延第《飞霞诗存》合编为和平《徐氏家集》。

《梅花阁吟》是徐旭曾的诗集,按刊印时他的自序,“依岁月编为六卷”即下文目录中的前六卷。其实后面还有第七卷,称为《续梅花阁吟》,收录的是凤山文稿,应该是他在凤山书院执教时作品。将《凤山稿》补入《梅花阁吟》,辑为第七卷,应该是第一版刊行之后若干年的事情。该诗集缺失目录,现据诗集内容编排目录如下:

一卷:学吟稿(三十八首)

二卷:西湖稿(四十五首)

三卷:北游稿(六十二首)

四卷:春明稿(六十七首)

五卷:同声稿(五十五首)

六卷:怀归稿(六十首)

七卷:《续梅花阁吟》,凤山稿(四十三首)

(共计三百七十首)

在自序中,叙述了他十五岁以后的简历和学术见地。

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岁立秋后十日于京邸小罗浮寓斋徐旭曾所写“梅花阁吟·自序”:

忆丙戌岁暮,将随季父宦海南,先君子训之曰:“小子学诗乎?诗者,经以性情,纬以学问而已。毋徒喋喋于两汉魏晋唐宋元明风教之盛衰、词场之津逮,但多读古人书,日取三百篇,酣吟密讽、长言咏叹之。俟其胸中缠绵往复,有不能已于言,然后托兴抒写,如水流峡,如山出云,而端倪露矣!”取手评近人诗数种,命携行箧,以时探索。

丁亥五月,渡海,至澄迈。地湫隘无广,文官署借寓北郭,榛莽中旧塾瓦屋数间。城中士人甚稀,土语多未通,而北郭邻海港,但闻波涛汨荡,与桄榔竻竹、风林怒响相答。案头只唐宋八家文、全唐诗、先君子手评数卷。晨夕讽之,茫然未得解也。间有感触,寄诸韵语,剌剌不能休,羞涩不敢示人。

戊子冬,旋里。时曾大父飶庵公年八十八,日课孙曾研八股,不谈诗二年。庚寅,先君见背。未逾年,长兄崐阳又逝,孤露零丁,濒死者数。飶庵公痛戒之,未敢灭性,不谈诗又三年。服阕,偕幼弟云溪、渐溪读书梅花阁。温经余暇,闲取唐中晚、陆放翁、王渔洋、朱竹垞短句导引其兴趣。时复放言,自抒湮郁,纸墨遂多。嗣是家居十年,从季父宦游西湖三年。

庚戌,应朝考,来京师,荏苒至今二十二年。前后游山左日照、德平、寿张诸邑六七年。孤帆羸马,吊古唏嘘,触物怀人,伤心寥落。缘是率情漫与,西抹东涂,不计工拙也。今将请急归侍慈闱,搜箧笥,欲尽焚之。既念榆栎以不材终,性情未理,学问多疎。违庭训四十余年,空读父书,茫无见地。若不稍留数纸,反似藉以藏拙。因芟荒秽,留十之二三,依岁月编为六卷。他时田园清暇,与荒村老友、家塾后生谈曩昔阅历、师友过从、宦游浪迹。数十年中,夷险悲愉,都似旗亭。参军苍鹘,傅粉登场,自忘其丑。是则予自少而壮而老,尘荣俗状,和盘托出之。一幅行看子也,诗云乎哉!

据该《自序》,丙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岁末,他随季父(徐延翰)宦游海南,丁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五月,渡海至澄迈。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冬,回和平县,历时一年半。曾祖徐廷芳八十八岁。庚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先君见背,未逾年,长兄崐阳又逝。家居十年,从季父宦游西湖三年。庚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朝考来京师,荏苒至今二十二年(从乾隆三十三年冬,从海南回到和平,至此为二十二年)。前后游山左、日照、德平、寿张诸邑,六七年孤帆羸马,吊古唏嘘,触物怀人,伤心寥落。”这充分反映了当时徐旭曾失落的心态。该自序完成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立秋后十日(六月三十日,公历8月18日),京邸小罗浮寓斋。

根据《自序》,我们可以看出徐旭曾父子两部诗集同时刊行于嘉庆十六年。当年,徐旭曾六十一岁。

综上所述,徐旭曾的生平简述如下:

乾隆十六年(1751年),徐旭曾出生。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应童子试,学使翁覃溪奇其文,取入县学第一名,年十三岁。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岁末,随季父(徐延翰)宦游海南,十六岁。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五月,渡海至澄迈,十七岁。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冬,回和平县,历时一年半,十八岁。曾祖父(徐廷芳)八十八岁。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先君见背,徐旭曾二十岁。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长兄徐承曾(崐阳)病逝,徐旭曾二十一岁。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从季父(徐延翰)宦游西湖三年,三十一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拔贡,三十九岁。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朝考,赴京师,四十岁。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考取顺天举人一百九十六名,四十二岁。

嘉庆四年(1799年),中己未科进士,六十七名,任户部福建司主事,四十九岁。

嘉庆八年(1803年),翁方纲《和平徐氏家集序》,徐旭曾五十三岁。

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月二十日,发表《丰湖杂记》有关客家的演讲,五十八岁。徐旭曾的客家学术演讲二百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客家学术研究。

嘉庆十六年(1811年),刊行徐延第《飞霞诗存》和徐旭曾《梅花阁吟》,六十一岁。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先后在粤秀书院(两年)、丰湖书院(两年)执教。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卒于家,六十九岁。

徐旭曾生平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少年时期。从出生(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16岁(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准备随季父宦游海南。这一时期徐旭曾学习成长,积累知识,奠定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青年时期。他17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渡海到海南,开始诗文的创作,之后又到过西湖、山东、河北等地,所用时间大约十一、二年。经过游历,并家居十年,较全面了解了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这一时期的诗作被徐旭曾辑入《学吟稿》和《西湖稿》,社会阅历为后来他在丰湖书院为诸生发表有关客家人的学术演讲奠定了文化素养。至此,徐旭曾已三十九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壮年时期。他四十岁(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朝考、备考北京并任职户部,奉调视察河工,并被礼部抽调,任外帘官。这段时间,他大概经历了二十三年,住在京邸小罗浮寓斋,亦称小罗浮山房。徐旭曾离开北京的时间,根据新发现的史料,是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其中,前段是赴京师、应朝考,从40岁至48岁即中进士以前的一年,共九年;后段是徐旭曾中进士、任户部主事,从49岁至他回粤的当年即62岁,共十四年。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他在户部任职期间,“奉派视察河工,稽查漕运盐务,屡至汴、济、淮、徐各地,见其乡村市集间,冠婚丧祭,年节往来之习俗,多有与客人相同者,益信客人之先本自中原之说,为不诬也。客人语言,虽与内地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读书之音则甚正。故初离乡井,行经内地,随处都可相通。惟与土人风俗语言,至今仍未能强而同之”(《丰湖杂记》)。这一段论述,说明了近九百年以来,中原风俗和语言与客家人的密切关系。徐旭曾在工作之余吟诗作赋,积累了中原风土民情资料,为他在日后研究客家人和做《丰湖杂记》这一专题报告奠定了学术思想。这一时期的诗作被辑入《北游稿》《春明稿》《同声稿》和《怀归稿》。他的某些诗句和诗注,如《友人述粤乡近事》:“战苦阵云遮古戍,夜寒边月宿更楼,凄凉闻得乡人语,六月蝉声咽似秋”;《感事》注:“博罗会匪,啸聚罗浮,旋窜永安,数月始就擒”。这些诗或注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第一手资料,确定了徐旭曾本人社会活动的大体时间界线。

老年时期。《重阳日》一诗注:“庚戌(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入京,壬申(嘉庆十七年,1812年)回粤,至今俱客中度重阳”,“以母丧回籍,遂不复出”,为徐旭曾仕宦生涯与执教书院的时间界限。此后,他开始了在书院的执教生涯。他先后应聘任凤山书院(顺德)、粤秀书院(广州)、丰湖书院(惠州)山长。嘉庆十三年(1808年),徐旭曾应邀在丰湖书院所作的学术讲演开启了客家研究的先河。

据《续梅花阁吟·凤山稿》,在嘉庆十八年至二十年的三年间,徐旭曾任顺德县凤山书院山长,执教于书院,期间多有“乡愁”诗。如《重阳日·三》:“也觉秋声搅午眠,一番屈指倍悽然。家山空有茱萸约,我不登高廿五年”;再如《吟铁桥宦情深浅白发知句顿增感触,人言愁我亦愁也,率成一律》:“底听凄凉说白发,红尘迴首困征途。鞭丝帽影芦沟月,雪色衣痕范蠡湖。尽耐龙钟缘傲骨,欲抛书剑问浮屠。分明一段荒寒趣,写入秋风毷氉图。”还有徐旭曾对“庚戌入京,壬申回粤”二十多年的拼搏生活的回顾,如诗注“留都莅粤各十余年”“留职都门临安廿余年”,诗句“我不登高廿五年”。但也有对山长生活的全方位的多彩描述,如《将之羊城与区生赤南话别》:“三年此间住,颇不厌闲居。山雨秋移榻,亭阴晚读书。呼童提旧井,谢客送新蔬。别子无他语,灵台净扫除。”

三、《梅花阁吟》诗文创作的历程

《梅花阁吟》按诗文写作的前后顺序分为七卷,而且,每卷中将写作年代用干支纪年作了标注。

丁亥(乾隆三十二年,1767)五月,有《渡海登琼州城楼》等诗创作。

戊子(乾隆三十三年,1768),有《雷州道中》等诗创作。

己丑(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和平县老家有《杂兴》诗创作。

庚寅(乾隆三十五年,1770),有《羊城舟中》等诗创作;是年徐旭曾的父亲徐延第病逝于北京。

辛卯(乾隆三十六年,1771),徐旭曾的长兄徐承曾病逝于前往北京的路上。

壬辰(乾隆三十七年,1772),长辈病逝,“不谈诗三年”。

癸巳(乾隆三十八年,1773),有《野径》《秋夕》等诗创作。

甲午(乾隆三十九年,1774),有《偕弟云溪、渐溪读书飞霞楼》等诗创作。

乙未(乾隆四十年,1775),有《和平舟行杂兴》等诗创作。

丙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有《茅斋》《山行》等诗创作。

丁酉(乾隆四十二年,1777),有《菜畦》《闻鹧鸪》等诗创作。

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有《约游罗浮不果》《田园》《郊行》等诗创作。

己亥(乾隆四十四年,1779),有《初春游西湖》等诗创作。

庚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有《晚晴》《小罗浮》(有诗注)等诗创作。

辛丑(乾隆四十六年,1781),有《晚望》诗创作。

壬寅(乾隆四十七年,1782),有《废园》《江邨》等诗创作。

癸卯(乾隆四十八年,1783),有《滕王阁》《玉山道中》等诗创作。

甲辰(乾隆四十九年,1784),有《西湖》《登杭州城楼》等诗创作。

乙巳(乾隆五十年,1785),有《再至乐安》《望湖》等诗创作。

丙午(乾隆五十一年,1786),有《宿山家》《海珠》等诗创作。

丁未(乾隆五十二年,1787),有《春日病起感怀并规同志》《杂感》等诗创作。

戊申(乾隆五十三年,1788),有《清明》《独夜》等诗创作。

己酉(乾隆五十四年,1789),有《柳》《泊舟》等诗创作。

庚戌(乾隆五十五年,1790),有《峡江县》《彭蠡舟中》等诗创作。

辛亥(乾隆五十六年,1791),有《邹平道中》《日照署中寄七弟》等诗创作。

壬子(乾隆五十七年,1792),有《游泰山》《趵突泉》《河间道中》等诗创作。

癸丑(乾隆五十八年,1793),有《题邱东河夫子古树篇》等诗创作。

甲寅(乾隆五十九年,1794),有《典裘》等诗创作。

乙卯(乾隆六十年,1795),有《题八阵图》《冬夜》等诗创作。

丙辰(嘉庆元年,1796),有《书武侯出师表后》《书昌黎答李翊书后》等诗创作。

丁巳(嘉庆二年,1797),有《舟中独酌》《早发芦沟》《山左道中》《郊行》等诗创作。

戊午(嘉庆三年,1798),有《出塞曲》《淮阴》《途中》等诗创作。

己未(嘉庆四年,1799),有《题邨店壁间画》《寿张县》等诗创作。

庚申(嘉庆五年,1800),有《题潘鸣可画》《十老和韵》十首等诗创作。

辛酉(嘉庆六年,1801),有《柬渭川》《端午陪五园游陶然亭》等诗创作。

壬戌(嘉庆七年,1802),有《春日》《月夜》《晓起》《旧砚》等诗创作。

癸亥(嘉庆八年,1803),有《夏日杂兴》《退朝》《家园八咏》八首、《友人述粤乡近事》《感事》等诗创作。

甲子(嘉庆九年,1804),有《雪晴》《盆梅》《忆罗浮》《墨竹》《俸米》《腊八粥》等诗创作。

乙丑(嘉庆十年,1805),有《食笋》《品茶》《送瀛查归河源》等诗创作。

丙寅(嘉庆十一年,1806),有《病起》《校先大夫诗册感述》《自笑》《除夕和仰山》等诗创作。

丁卯(嘉庆十二年,1807),有《反送穷》《移居》《友人谈海乡近事感赋》等诗创作。

戊辰(嘉庆十三年,1808),有《哭仰山》《哭贯亭》《醉卧》《秋晚》等诗创作。

己巳(嘉庆十四年,1809),有《寄家园诸弟》《烹茶》《题渔父归钓图》等诗创作。

庚午(嘉庆十五年,1810),有《城南即目》《校仰山诗帖》《与同曹出东郭登舟溯通惠河日暮而返》等诗创作。

辛未(嘉庆十六年,1811),南归前,有《柬宋芷湾太史》《芷湾以和诗来,复答之》《夏夜》《归兴》等诗创作。

壬申(嘉庆十七年,1812),“壬申回粤”。

癸酉(嘉庆十八年,1813),任职顺德县凤山书院山长三年,该年有《题陈蔚其孝廉临池学书图》等诗创作。

甲戌(嘉庆十九年,1814),有《早起》等诗创作。

乙亥(嘉庆二十年,1815),有《夏夜独坐诵李铁桥明府庚午闱中联吟诗,因用前和蒋砺堂制府试院有怀韵奉柬》《吟铁桥宦情深浅白发知句顿增感触,人言愁我亦愁也,率成一律》《重阳日》《将之羊城与区生赤南话别》等诗创作。这三年的诗作后被编辑为《续梅花阁吟·凤山稿》。时年六十五岁。

未被《梅花阁吟》收录的《兴隆竹枝词》等诗篇,应是徐旭曾嘉庆二十一年到嘉庆二十四年几年间的作品。

四、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

1.徐旭曾在丰湖书院做学术演讲的时间是嘉庆十三年,这是嘉庆二十年,还是他在丰湖书院主讲的最后年代?如果按新版《和平徐氏宗谱》,徐旭曾《丰湖杂记》发表的时间被改动到嘉庆二十年,这一年他正是在顺德县凤山书院执教的最后一年。按当时规定,满三年才能离开;而且,这一年他的《重阳日》和《将之羊城与区生赤南话别》均是下半年的诗作,说明他还未离开顺德县凤山书院。在应聘期内,能否应聘到丰湖书院演讲也还没有文献证明。到嘉庆二十一年,他才被聘到粤秀书院执教二年。再到嘉庆二十三年,他又被聘到丰湖书院,第二年,就故去了。根据当时土客争斗的时间和诗文反映的状况来看,演讲的时间应该是嘉庆十三年,是徐旭曾回粤时应邀做了这次演讲。

2.《梅花阁吟》的版本,从翁方纲写序到徐旭曾写自序前后过了八年时间,嘉庆十七年徐旭曾回粤,诗集应该已经出版。这应该是山西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所藏张闻三捐献的版本,只有六卷,即一卷:学吟稿,二卷:西湖稿,三卷:北游稿,四卷:春明稿,五卷:同声稿,六卷:怀归稿。嘉庆十七年之后的三年,又出现了凤山书院的文稿,称《凤山稿》,辑为第七卷,称《续梅花阁吟》,这就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部收藏的版本。山西大学所藏版本可能是徐旭曾写完自序后即刊刻出版,后因增加《续梅花阁吟》一卷,刊刻出版,即凤山稿本。希望日后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全面了解《徐氏家集》出版状况之后再作结论。

(编校 舒易红)

On Hakka Research Extended byCollectedWritingsofXu'sFamilyof Heping County

HANGuang-hui,WEIJin-ru,DAIYing

(College of City and Environment,Peking University100871,China)

TheCollectedWritingsofXu'sFamilyof Heping County is the poetry collection of Xu Xu-zeng and his son,who is the first person studied Hakka. The writing includes Xu Yan-di'sFeixiashicunand Xu Xu-zeng'sMeihuageyin. Later,there are two versions,namely,edition of Jiaqing sixteen years kept in the ancient books department of the library of Shanxi University and theMeihuageyinkept in the rare books department of the library of Peking University also including theXumeihuageyin·Fengshangao,which Xu Xu-zeng compiled as the seventh volume,collected 43 poems. By making use of the poems,prefaces and notes of theCollectedWritingsofXu'sFamily,the researches of the academic thinking of Xu Xu-zeng and his son,their life stories, social experiences and contributions will have some academic values.

CollectedWritingsofXu'sFamily; extended study; Hakka academy; Heping Coun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2017-02-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景观的个性化保护与GIS管理”(项目编号:41271167)资助成果。

韩光辉(1947—),男,山东泗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G05

A

1673-0313(2017)02-0119-06

猜你喜欢

徐氏凤山嘉庆
梁瀚嵩与起凤山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再也不怕了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Ho Feng—Shan何凤山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会跳的骷髅
望云千顷 感事多怀——写给许凤山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