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内涵探析

2017-03-09焦连志

关键词:周边国家大国共同体

焦连志

(上海电力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0)

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内涵探析

焦连志

(上海电力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0)

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统筹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下,筹谋中国对外开放与外交工作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新对外开放战略,体现了积极参与世界新秩序构建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以及中国的大国战略和共谋发展的大国责任担当。其主要内容包括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发展对接,实现包容性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经略“亲、诚、惠、容”的周边国家关系以及体现中国发展兼善天下的普世价值情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外交战略的新发展。

习近平;对外开放;新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重大新变化,给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新时期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带来了许多亟待解答的新课题。习近平在继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外交主动权,通盘谋略、锐意进取、承往开新,以大格局、大气魄、大智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观点,构成了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其基本内涵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核心目标,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普世价值情怀,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布局中轴,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大国担当,努力促进各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建设全人类共有、共享和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其基本内容包括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发展对接,实现包容性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经略“亲、诚、惠、容”的周边国家关系以及体现中国发展兼善天下的普世价值情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习近平对外开放新战略体现了统筹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展现了正在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共谋发展、筹谋未来的责任担当和大国风范,更体现了一个正在复兴中的文明大国胸怀世界、普济天下的价值情怀。

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全球性问题与挑战的新思路、新倡议,形成了一系列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重要新观点,对于进一步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进一步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运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内涵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周边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是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呼吁,之后不到一个月,10月3日,习近平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中发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从而初步形成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实现各国在发展机遇上的共创共享,促进中国与世界在发展机遇相互转化中实现合作共赢,是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带一路”战略以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而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因而也获得了沿线6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同时也有50多个国家表示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意愿。这意味着在曾经的横贯欧亚大陆的世界经济中心走廊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已经参与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中,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表现出积极调整本国内政外交政策以及本国发展战略以期对接和参与到这一倡议中的趋向。在西方发达国家因一己之私而“逆全球化”(如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谈判等)暗潮涌动之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心针,彰显着中国的大国责任,也继续引领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主要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主,通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合作共赢,有助于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但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更有着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态势以及多样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形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和全球化红利、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促进各国人文交流等;“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1],努力推动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一个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既遗传了古人开辟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2]“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遭遇挫折后,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将中国机遇变成世界机遇,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3]“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传播中国的发展经验,将中国的发展战略与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对接,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深度优化经济合作,共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倡导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2016年1月开业时有57个成员国签署协议,截至2017年5月已经增至77个,其中包括一些域外国家。中国于2014年底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了丝路基金,在2017年5月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再次宣布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 1000亿元人民币,“丝路基金的设立就是以中国行动落实中国倡议、以资金融通推动互联互通,以创新性的投融资模式,切实支持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诚意和决心。”[4]中国还设立了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来为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目前中国已经与沿线多个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中国发挥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中欧铁路项目,在俄罗斯参与建设莫斯科至喀山铁路项目,在巴基斯坦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产业合作,对于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乃至域外国家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经济和外交外溢效应也愈加明显。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与创新,它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也不是简单的外交上对外援助,而是对以上战略的超越,它秉持包容性发展新理念,努力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吸引沿线各国包括世界其它地区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中国的首倡以及各国的积极参与,实现各国和地区间的紧密合作和对话,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和各国发展联动效应、共享全球化发展机遇、共同推动沿线亚欧国家甚至世界其它地区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从而夯实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有助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风险,共创美好未来。

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经略“亲、诚、惠、容”的周边国家关系

当今国际舞台依然是大国纵横捭阖的舞台,大国之间的对话、交往与博弈对于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重要国家,哈佛大学亚太区研究中心主任劳维信教授在《激荡三十年》一书的书评中说:“中国企业的崛起是过去三十年里,世界经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同样,也可以说,中国的崛起是过去三十多年中世界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中国的崛起挑战着既有的国际秩序,西方基于自身“强国必霸”的逻辑对中国的崛起心存畏惧和担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从战略上围堵中国、遏制中国,特别是美国国防部2012年发布的《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中明确表示,将美国的战略中心转移到亚太,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支持、鼓动周边国家与中国对抗,这一战略调整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经贸合作特别是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中国需要一种新的处理大国关系的战略思维,从而进一步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大国关系,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美活动中高屋建瓴地对中美关系发展进行了前瞻和规划,倡议两国共同努力,发展中美新型合作伙伴关系,首次提出努力建设“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在清华大学召开的“世界和平论坛”上,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5]西方大国也需要摒弃冷战思维,跳出大国零和博弈思维,从而处理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在2013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再次呼吁:“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6]在推动中美大国关系发展方面,习近平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7]这一战略思维的转换切合当今国际和平合作的潮流,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其处理大国关系的做法将对其它西方大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也有助于中国同其它西方大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从而继续拓展和深化与西方大国的经贸合作与往来。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有许多共同的利益关切,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谋求自身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化。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借口“21世纪新议题”试图重新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的背景下,中国也需要同发展中国家协调一致,提升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和制定国际规则的话语权,共同参与国际体系改革和全球治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取得最大发展成就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成就也离不开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往来。因此,在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中国也需要进一步拓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一带一路”将带动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和各国发展的联动效应,利用中国经济“增长极”的辐射作用来推动自身发展,有助于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好地推动国家现代化战略,从而也有助于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基础,而零和博弈思维指导之下的国家间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冲突和地区冲突的根源。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有着共同的发展和稳定诉求。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8]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拥有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考验一国外交智慧的重要议题。从西方大国崛起历程来看,在处理与邻国关系以及与世界关系理念上充斥着零和博弈思维,都以一国一己之私为中心来处理与邻国关系以及与世界关系,因而,西方大国崛起的历程无不充满着战争的暴力和血腥,都不无例外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而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以日渐提升的经济实力重构着世界经济版图,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不去重蹈西方大国崛起老路,而是提出建设“亲、诚、惠、容”的周边国家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地区和平,也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往来。“‘亲、诚、惠、容’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近平讲对周边国家要‘亲、诚、惠、容’,这就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升为国家间的伦理道德,”[9]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大国责任和国际道义担当,也体现了中国对于新型国家关系构建的伦理主张,赢得了广泛的道义支持和赞誉,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积极的进展。如目前在建的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对于带动巴基斯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就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中国在蒙古国、阿富汗等周边国家的一些建设项目都坚持利益共享、共同获益的原则,对于带动这些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习近平提出和经略“亲、诚、惠、容”的周边国家关系,体现了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以开放的胸襟求大同存小异,努力实现睦邻、安邻和富邻,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也符合中国周边国家人民的期待,对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促进地区繁荣和地区稳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和国际道义的倡导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可谓主动启动了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国的经济也日益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紧相连,中国越开放,中国的发展就越系于世界经济政治的总体走势,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使中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国家。尽管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业的“中国梦”的路途依然任重道远,中国依然面临风雨叵测的国际环境,如何在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重构的大背景下继续实现自身发展,这既需要苦练内功、进一步解决好国内的发展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更需要卓越的外交智慧和崭新的外交理念。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潮流势不可挡,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前所未有地深入发展,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及世界各国要实现长久有序的发展,就必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到其它国家的发展,既要追求自身的发展机会,也要给其它国家以发展机会,各国的共同发展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共同繁荣的世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正是从这一世界发展大势出发,从自身的大国担当出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全球性的挑战和议题都需要各国彼此通力合力、共同应对。习近平在2015年博鳌论坛中引用各国的谚语阐述了这一思想,“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10]“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利益共享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对于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倡议和主张,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联大一般性辩论的演讲中将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在战略层面相互贯通,站在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层面上去思考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倡议。“政治上,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安全上,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经济上,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打造兼顾效率和公平的规范格局。文化上,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生态上,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11]这体现了习近平通盘谋划、统筹布局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智慧和外交艺术,能够在探寻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向度上最大限度地扩大各国利益的共同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紧相连,这一倡议和主张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追求自身发展所承担的道义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要实现中国发展,其核心在于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和零和博弈思维,努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共赢,从而也有助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困境,以及应对各种全球性新议题新挑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获得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性认同也必将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充满善意的国际环境,并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新时期习近平对外开放新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继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的基础上,对中国外交战略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统筹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统筹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的统一,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战略主动性,体现了中国关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新主张,反映了中国的大国格局与大国风范,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奉行的外交战略。新时期习近平对外开放新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对于构建国际新秩序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必将对国际秩序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何浩民.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有位”更“有为”[EB/OL].[2017-05-16].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17-05/16/c_1120982559.htm.

[2]张鑫.“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N].人民日报,2015-03-18(07).

[3]王义桅.中国是世界的定海神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1-16(01).

[4]魏革军,张驰.开创“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新格局——访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J].中国金融,2017(9):20-23.

[5]习近平.携手合作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2-07-08(02).

[6]习近平.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N].中国青年报,2013-09-06(03).

[7]王传军.不冲突 不对抗 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王毅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五点建议[N].光明日报,2013-09-22(08).

[8]钱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N].人民日报,2013-10-26(01).

[9]程大为.浅谈“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N].光明日报,2015-03-31(12).

[10]吴绮敏,陈伟光,杜尚泽.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N].人民日报,2015-03-29(01).

[1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02).

责任编校 刘正花

D60

A

2095-0683(2017)04-0013-05

2017-05-31

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Z020)

焦连志(1979-),男,山东诸城人,上海电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大国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吐槽大国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国气象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