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2017-03-09王辰希

环球市场 2017年36期
关键词:核苷酸课前预习染色体

王辰希

鞍山市第一中学1809班

引言:

我们都知道,学习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的。这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一节课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那么这样的课就是无效的。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提高兴趣是切入点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有些同学一上生物课就打瞌睡,老师一旦讲完了停下来了,他也苏醒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老师的一部分责任,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呢?我认为学生在生活中多了解这门课在生活中的应用,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而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用处,方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更易于参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

二、课堂预习是衔接点

生物课堂的提前预习至关重要,它是衔接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难点和老师授课过程中解析疑难点的桥梁,因此,学生课前预习与否,预习得好坏都关系到生物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他们搞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首要前提.真正的预习应该包括通过预习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不懂的内容标出来,产生的问题记下来,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课前预习作为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好自主预习,这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将起到重要意义。

三、联系实际是着力点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自然实际。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联系生产实际。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四、善于思考是突破点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五、研究问题是提高点

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生物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生物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有很多东西可以进行比较后理解记忆,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认识,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比较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中学生物概念多,难于记忆,因此比较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六、归纳总结是用力点

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既要注重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 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归纳法”是我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总 结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归纳总结能使教学中的内容相互融会贯通,归纳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不同概念也有利于区别;也可使学生学的知识由浅入深,由多到精,便于学生分辨、理解、记忆、掌握。

例如,染色体、DNA、基因、核苷酸,这是4个不同的基本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许多的联系,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之一。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DNA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DNA分子上,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核苷酸,每个基因核苷酸排列顺序和数目是一定的,不同数目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就是不同的基因,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等归纳性语句让学生清晰于脑际,那么学生学习效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决定着我们授课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才能有的放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何平.学习高中生物的方法总结[J].南北桥,2016(7).

[2]苏俊.高中生物学习的记忆方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153-154.

猜你喜欢

核苷酸课前预习染色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日粮核苷酸对动物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能忍的人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