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视阈下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对策
——以北碚区为例

2017-03-09

环球市场 2017年36期
关键词:北碚区社会工作者福利

鲍 佳

西南大学

一、选题背景

仅2016年,习总书记前后五次对于养老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养老问题关系到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到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2]妥善解决好养老问题,既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缓解当前养老的养老供需矛盾,也是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0年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提出:“努力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老人福利体系”由此拉开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序幕。自2013年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惠民政策以来,北碚区相继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管理办法对该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

回首五年的政策之路,北碚区居家养老惠民政策到底引起了多大程度的反响,政策是否有必要继续推行,如何推行,如何改进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将力图通过了解政策的实际运行状况与成果分析,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对政府的期望等方面。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专业的方法与视角来探讨目前该政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政策未来的出路,为居家养老政策日后与改革提供参考。

二、区居家养老福利政策的建议

本研究以经济条件和是否有社工两个指标选取了重庆市北碚区的6个代表社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并且辅以访谈的方法,对北碚区居家养老福利服务政策进行具体分析,得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一)政策应重视社会工作的作用

欧美社区服务体系中,社会工作者是整个服务体系中核心人物,社会工作者具有行政和服务的双重功能。一是在计划的制订时,社会工作者是社区项目达到一定标准和规范。他们对于人们提出的福利申请做出专业决定。 二是在计划的执行中,社会工作者也往往是活动的组织者,他们会进行个案管理,监督当地人们生活状况,评估福利需求,分配服务资源。也会协调福利机构及其工作者的活动。

在调研中也证明了有社会工作者的社区居家养老会发展的更好,老年人的接受程度也偏高。北碚区政府应该效法欧美国家,给予社会工作者特别的重视,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使得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职能和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工作者的培养力度,适当简政放权,让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并且通过下达行政命令、组织学习、舆论宣传等手段使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和大众意识到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性,令社会工作者更好的发挥其职业职能。

(二)政策的扶持力度应向发展较差的社区倾斜

由于每个社区自身的经济、人文、地理以及老年人条件等差异,而呈现出了发展水平不一的状态。北碚区居家养老政策应该将扶持的重点转移到那些发展状况差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使他们走向正轨,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

(三)政策应为后续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政策应该提供相应的后续资金支持,为居家养老的今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北碚区社区居家养老政策虽然提出“后续资金应以居家养老服务站自己有偿服务和社会的捐助为主”。但在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后续资金的不足是北碚区不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在后续的政策中应该对今后居家养老的资金支持指明方向,提出具体的措施。逐步提升居家养老的资金投入,为保证北碚区居家养老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并且建立相关的财政监督管理措施,对政府提供的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贪污和挪用的事件发生。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顺利运行和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

2、增加社会力量的资金注入

社区居家养老关乎国计民生,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的形式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的事业中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个人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的实施,并为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四)以政策的形式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加强人才专业化

目前居家养老专业人才的薪酬普遍大大低于市场劳动力的价格,致使了人员流动速度快、工作兴趣不高等问题。若想北碚区的居家养老事业长期发展下去,提高人才待遇势和鼓励人才专业化势在必行。

(五)加强居家养老政策的舆论宣传

加强居家养老政策的舆论宣传也是今后改进的一个重点。政府和社区可以利用时下的新媒体(如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对居家养老政策进行普及与宣传。

(六)提供普惠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服务

从本次调研来看,目前北碚区的老人很多对于居家养老所提供的服务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服务内容难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从问卷的反馈来看,老人其实最希望得到的是精神慰藉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因此在日后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关于老人需求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加以改善:

首先,是向广大老年人提供普惠性服务,保证基本的日常照料服务,如送餐、日间照料、义务维修等。

其次,增加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可以在政策中添加有关社区医疗卫生设施的内容,建立社区诊所满足老年人日常的医疗保健的需求。

第三,添加精神慰藉方面的内容。在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保健的同时也应注重他们心情的愉悦,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最后,由于每个老人的经济条件和需求皆有不同,每个社区应该做好调研工作,为每个老年人建立需求档案,以便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走出一条普惠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道路。

[1]Spicker,Paul.1995,SocialPolicy:Themes and Approaches.London:prentice Hall

[2]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记录

猜你喜欢

北碚区社会工作者福利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重庆市北碚区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前进中的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