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

2017-03-09马庆梅

环球市场 2017年36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资产事业单位

马庆梅

丹东市江河流域管理处

固定资产最显著的特点是持续期间长、投资数额大,在事业单位资产构成中占有相当比例,但是由于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致使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实践存在很大问题,严重阻碍了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基于此,研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具有深入而广泛的意义,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很多事业单位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领导者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职责分配不合理,也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导致权利过于集中化。此外,因为组织结构不够完善,致使企业人才短缺或者过剩的人力资源问题。其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覆盖面较窄,且与单位发展实际不吻合。最后,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信息沟通机制不畅通,没有设立合理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且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之间权责混乱,遇到问题无法及时沟通。

(二)管理不规范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合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按照政府采购方式购置政府采购性质的资产,而是自行完成资产购置。第二,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保管环节、领用环节、报废环节等存在一定问题,各项手续不规范、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规范,固定资产领用记录不全,实物登记台账缺失,等等,这势必会影响资产管理质量,导致权责不清、责任不明等局面。第三,部分事业单位在调拨资产、转让及报废资产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审批手续,财务处理不规范,无法按照程序办理。与此同时,有的事业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未及时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及保管情况进行清点。

(三)账实不符

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基础财务工作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这就会导致利润作假、私建内账等问题,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而无法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由于缺乏精确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其内部控制无法统一确立各项标准。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未做到相互沟通协调,没有及时对账、清查,若遇到上级部门突查,甚至会出现编造数据记录等现象,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存在账账不符、账物不符等问题。

(四)使用效率低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完善的市场调查,未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具体采购过程中没有遵循采购流程,而是单纯地按照单位领导喜好、意愿重复购置或购置需求性不高的固定资产,这势必会影响资产配置的科学性。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中,既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控制、考核、效益分析,也没有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调度进行合理统筹安排,这就会导致部分固定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全面加强事业单位领导阶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其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将各项制度建设纳入事业单位日常事务中,进而促进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事业单位的领导、财务部门应共同努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第二,优化组织机构,构建起相互制衡的体制机制。事业单位在优化组织机构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做到灵活操作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划分管理层次时应以不同的管理幅度为依据,既不能过分细化各部门的职能、要求面面俱到,也不能粗略到连关键部门都没有设置齐全,要结合市场需求和事业单位实际实现科学划分,做到实用、高效、节约、协调。具体而言,在管理层次的划分上应该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将各个职能部门协调起来,确保关键部门的健全完好,确保各部门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第三,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事业单位要在选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应结合岗位现状和企业长期发展计划来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切实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力度。此外,还应加强财务人员内部控制理念、财务专业技术、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开展相关制度学习。

(二)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式

一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制度建设。业单位必须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通过明文形式规定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要求、审批要求以及执行要求。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编制工作,必须与事业单位生产经营需求以及战略目标需求相符合,综合考虑投资方向、成本、规模、盈利、风险等因素,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在深入、细致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安排资金投放量与投资进度。第二,强化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授权审批方式,严格各项程序与控制措施,明确权责,规定经办人、审批人的工作要求与职责范围,强化授权审批制度建设。审批人必须严格按照授权批准制度,在制度允許的范围内开展审批工作。第三,日常维护保养制度。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固定资产,及时消除多种安全隐患,进一步减少资产使用风险与资产故障率。应加大资产保养计划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资产维护。与此同时,将资产维修保养费用直接纳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在规定的预算额度内进行维修保养。另外,还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制定明确的书面标准。

(三)完善信息沟通渠道

第一,增强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包括上、下级之间和平级之间的交流,确保事业单位职工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外界展开对话。第二,增强事业单位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及交流,包括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事业单位与媒体之间、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的交流,确保事业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第三,事业单位在完善信息沟通渠道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沟通反馈机制,提高员工参与组织管理的积极性,强化事业单位职工的交流能力,防止员工因表述或倾听有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加强监管

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对事业单位各个工作岗位以及各部门进行监督和反馈。内部监督与内部审计关系密切。因此,要想加强内部监督工作,一方面要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以总部的管控部门作为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管理好全部的控制评测工作,制定好内部监督标准和制度;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定期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必须依据评价方案,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此外,内部监督系统应该建立结果改善机制,只有不断优化和改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体现监督工作的价值。最后,还要全面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严格付款审批流程。事业单位采购环节众多,必须按照需求进行岗位设置,以防出现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

(五)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强化固定资产信息技术控制

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的有利优势,构建固定资产大数据平台。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建立大平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不断提高平台的智能化、简便化以及标准化水平,同时,重视平台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维护,以免发生信息泄露现象,防止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确保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安全。

另一方面,科学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规模日益扩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就存在严重不足,而固定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就能保证固定资产的盘点与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效预防固定资产日常业务行为中的差错,舞弊等行为的发生,有效避免固定资产的浪费、流失,使固定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对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

[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国有资产管理[J].吴美芳.财经界(学术版).2014(24)

[2]试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J].马守泽.商场现代化.2014(18)

[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法探究[J].张悦海.现代商业.2013(30)

[4]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的构建[J].夏同梅.经济师.2013(08)

[5]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与改革建议[J].张庆龙,聂兴凯.会计研究.2011(06)

[6]非营利组织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霍燕,刘龙飞.商业时代.2011(05)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资产事业单位
刍议高职院校招投标工作内部监督与管理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