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小学生自信

2017-03-09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圩镇三塘学校黄善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家长语言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圩镇三塘学校 黄善金

自信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为了战胜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加强小学生自信心培养很有必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谈点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对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

要尊重孩子、要多赏识孩子,不用尖刻的语言嘲讽奚落孩子,如果当众讽剌贬低或故意揭短,夸大孩子的缺点,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最初都是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称赞、赏识孩子,就是对孩子个性、能力的一种肯定。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平时的学习中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多说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

三、尊重孩子的人格

自尊心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心理品质,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进取的动力,向上的“能源”。因此,每一个老师都要尊重学生,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学习环境,不要随便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如果一个教师不珍惜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失去最好的教育机会。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将会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有的学生会对教师怀恨终生。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太差了”“你没脑子”“别指望你了”,……这些话应该从教师、家长的语言里消失。

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四、帮助学生成功,经常鼓励学生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善于合理适当地应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多表扬、多激励,就会让他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不断变好;而多指责、辱骂就会使学生自暴自弃,最终逼出一个坏学生来。

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全体意识,即必须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多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知识水平,然后分层设置问题,多给那些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尽最大力气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和关爱,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都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作业批改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比如“你进步了!”“做得太好了!”“你进步了,老师太高兴了!”等这些评语,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一直受到老师的关注,甚至老师都对他作出了肯定性的评价。同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模式,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一定要在作业批改时,要及时地发现他的进步,并在作业及课堂上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体验到其他学习较好的学生没法享受到的评价。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与老师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抑。

因此提高自信心的关键就是化不确定性为确定。把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的这个房间的“灯”打开,让他(她)对自己要面对的问题和自己的目标清清楚楚。

总之,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变革和教学方法的革新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认真探索,一断积累经验,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家长语言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语言是刀
我心中的好家长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家长请吃药Ⅱ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