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7-03-09北京门头沟区育园小学韩淑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神态习作爸爸

北京门头沟区育园小学 韩淑新

一、激趣导入,发现特点

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篇文章,发现对话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从而引出新课。

二、聚焦重点,学习新知

其中有一部分内容如下。

“你,在这等着。”妈妈拦住爸爸,说,“我先背妞妞,探好路,再背你过去。”

“开玩笑!”爸爸打量一下妈妈单薄的身体,轻轻摇摇头,又去挽裤腿,右腿上的纱布绷带露了出来。

妈妈再次拦住他,说道:“甭隔着门缝瞧人——把人看扁了!不信,先被你走走看。”说着,真地背起爸爸又快又稳地走了几步。

我在一旁笑了。爸爸脸一红,挣脱身子说:“不行,不行,妞妞都在笑……”

妈妈过来给我一巴掌,笑骂道:“死丫头,不知道爸爸有工伤?”

爸爸争辩说:“差不多——好了,不碍事。”

“好没好,我有数。若是弄湿了伤口,感染了怎么办?”妈妈背起我往前走,又回头嘱咐爸爸:“给我乖乖地等着!”

教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这部分内容上开展研读。

(一)引导学生自己读读这部分对话内容:看看都是都谁和谁对话?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这部分有妈妈和爸爸对话,还妈妈和我的对话。

(二)思考:对话和说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通过大家讨论学生们知道了,对话是你来我往,而说话是一个人在说,没有交流。对话在每个人说的过程中,另外一方仔细听,听清对方说了什么,还要仔细想怎么回答,想好了再把自己要表达的话说出来。听、想、说是每次对话都要经历的思维里过程。

(三)引导学生研究提示语

让学生观察这部分内容除了写了人物说的还写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提示语的存在。

1.研究提示语的内容

仔细读读这些提示语,看看提示语都提示了什么?

这些提示语展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和说话时候的语气,加入了这些提示人物动作、神态、表情、语气的词语和句子之后再读这些对话如身临其境。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感悟到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要在提示语的地方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语气等。

2.发现提示语位置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看这些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大家发现这些提示语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嵌在中间,再引导学生体会:如果都在前面或者都在后面会有是什么效果?学生们就会发现提示语如果都在一个位置就显得文章单一。从而体会到提示语在不同的位置也是一种艺术,是表达的需要。

3.发现标点的变化

提示语位置变了,标点有什么变化?写文章要严谨,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可小觑。

(四)发现对话文章格式——分段表达

让学生再次仔细看看这部分内容还有什么发现?这样学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一个人的话就是一段。

再让大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通过集体探究学生发现写对话要分自然段,哪怕只有一个字,也可以单独成一段;这样分段表达能使文章结构非常清晰,让读者很舒服。

(五)引导发现“说”的近义词

每个提示语里面除了有说字,还有哪些说的近义词?

笑骂道 争辩 嘱咐

通过朗读探究学生体会到这些表示“说”的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变得生动。再接着让学生说几个表示说的词语,例如:问、 叫、 喊 、嘟囔、 唠叨、赞叹、 哭诉……丰富学生语言。

三、结合板书总结对话的写法

最后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回顾对话的写法,学生在头脑里清楚地知道了写好对话要点。

(一)要有一去一回

(二)要有提示语

提示语也有很多学问,提示语的内容包含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提示语位置要根据当时的情境适当变化、提示语位置变化标点符号也跟着变化。

(三)对话文章的格式要分段表达才能更清楚

学生通过语文读本提供的这篇文章了解了对话的一些知识,接下来就是运用习得的知识。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写一篇对话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再次搭梯子扶学生再走一程,于是教师设计了看图学习写对话。

四、学写对话

(一)出示图

老师出示了这样一幅图,创设情境对学生说“老师有一个动漫公司的朋友有一幅画,想请你们给图中的人物设计对话,你们能运用咱们今天学的对话知识帮他完成吗?”

(二)看图

你看懂图意了吗?图上都画了什么?

用这个句式说

这幅图围绕( )和( )的对话,讲了一件( )事。

(三)想一想图中的人物都有谁会和谁对话?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交流理解了图的意思,并发现这里面好多人物之间都可以有对话,小燕子和小鱼对话;太阳公公和小燕子对话;太阳公公和小鱼对话……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发现图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说话,为下一步的写对话做好了铺垫。

(四)接下来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把学生代入到情境之中

如果你是穿梭在浓烟中的小燕子,看不到绿柳,闻不到花香,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如果你是被浓烟呛得一直咳嗽躲又躲不掉的太阳公公,你有什么感觉?又会说什么?

学生们在情境之中,深深地感受着图中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在心灵深处会聆听着他们的对话,愤怒、悲伤、痛苦、无奈……

这个时候让孩子围绕这个主题选择其中一组或两组人物写对话按照刚才所学的对话要求进行习作练习。

这样让语文学习、习作学习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既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又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这样读中学,学中作,做中玩,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习作能力还有了情感上的收获。

从语文读本中挖掘读写结合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和写相辅相成,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逐渐提高。

猜你喜欢

神态习作爸爸
神态描写有妙用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我和爸爸
写给一群羊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谈谈神态描写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