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球体增大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
2017-03-09黑龙江省鹤岗师专附小
黑龙江省鹤岗师专附小 吴 婷
一、前言
在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期间,围际乒联通过了一项划时代的决议,将现行的38mm的比赛用球改为40mm的大球,并在2000年10月l日开始执行。这一重大变节尽管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远不及50年代发明的海绵拍,但它给乒乓球届所带来的震动不可低估。专家们认为这次变革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冲击最大,因为中国现在的乒乓球技术最先进。这就要求从事乒乓球教学训练人员有清醒的头脑,尽快找出规律,拿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快速适应这一变革。
二、球体增大产生的影响
(一)对比赛的影响
1.回合球增多,比赛更精彩,观赏性更强
乒乓球运动发展到今天,球速越来越快,各式各样的旋转越
来越强,这种趋势,虽然极大地促进了运动的心理技战术水平及应变能力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乒乓球运动发展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赛的观赏性的日益减弱。
由于改用大球后,球的飞行速度减慢,放置减弱,接球率提高,使得观众在观看比赛时更容易看清球的飞行路线和落点,更大强度地吸引了观众岛兴趣,同时也满足了商业利益(如电视围播)的需求。
2.大球给乒乓球技术更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迅猛异常,运动员在竭力挖掘和发展潜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前三个回合的争夺:体现在每一技术、战术环节上,组合中都力求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这种高强度的对抗争夺,促使了职业运动员、教练员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地在速度与放置的发展上追求凶猛、完美。乒乓球运动小球时代的对抗
强度几乎已接近发展的极限,而大球的采用,给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更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对技术方面的影响
1.阻力加大由于球体加大,重量增加,球在空中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也相应加大
造成了球体在飞行过程中的速度变慢,旋转变弱,打慢小球的运动员在比赛改用大球后明显感到弧圈球的前冲力相对
减弱,总有“拉不动球”和“拉不死”对手的感觉。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就容易会因此产生急燥情绪而盲目搏杀,致使无谓失误增多。
2.发球的旋转和突然性降低
球体增大,发球的旋转度和突然性受到影响,直接导致了发球质量降低,那些依赖发球质量高而取得前三板主动的运动员将面临新的挑战。
3.第二弧线缩短
增大了球体,球擒触拍面及球台的面积增大,来球的第二弧线缩短,击球时会感觉球变“软”,并有“下坠快”的感觉。因此,按打小球的经验去判断相应的击球位置,总有不到位的感觉,中远台拉球时也较易下网。
(三)对运动员选材的影响
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以往对运动员的选材要把形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等川泠方面作为考核标准。由于球体的增大,今后的运动员选材将侧重于身体素质,并且要把力量型选手作为选材的重点。以往把速度(反应速度、挥拍挥度、制动速度和灵敏度)作为考核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首要标准,认为爆发力和耐力可通过训练提高。球体增大以后,则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考核时,应把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灵敏度放在相同的位置。
(四)纵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规则的改变和球
拍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目前,世界上主要是正贴海绵拍、反贴海绵拍和生胶拍、半高胶拍、防弧拍。乒乓球的改革势必对球拍的研制有促进作用。只有改革球拍,才能创新打法,提高技术水平。在小球时代,运动员使用的海绵的硬度大多在50HS-C(邵氏C型)左右,厚度在2.0-2.1cm之间,底板也较轻较软一些。改用大球后,由于球低的增大,重量的增加,原来的球拍就明显地不顺手了。因此,目前运动员都改用硬度在40-43HS-C(邵氏C型)之间,厚度在2.2cm的海绵。使用结果表明,不反击球弹性加大了,力量和速度也有所提高。但是从今后看,国内的乒乓球器材厂商在研发出更适合打大球的新产品方面仍大有文章可做,例如把胶皮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以便使胶皮和海绵的总厚度更适合打大球,当然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此外,底板海绵的变化也孕育着新的乒乓球技术和训练方法的产生。
(五)对中外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
打大球使旋转变弱,速度放慢,力量减轻,尤其不易借力,击球感觉轻而飘。这时擅长速度、旋转变化的中国运动员是不利的。近10年来,中国运动员在旋转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已取得一些优势,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但这一变革使中国运动员快、转、变的优势难以发挥;而欧洲人身高力大,照顾范围大,相持对打能力强,这一改革将会对其带来相应的好处。
三、结语
乒乓球体增大这一改革,是乒乓运动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这一改革,不断改革工具创新打法,加强制胜规律的研究,把它做为21世纪对我们提出的一次挑战。我们要加强研究,创造和健全适应客观发展的新技术,为我所用。可考虑对现有的球拍进行改革,加强底板的硬度、重量,以增加球拍的弹性和底气;另外,在海绵胶的高度、硬度上需要做一些调整,以增加发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