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2017-03-09王金华
王金华
关于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王金华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首先论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提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接着提出树立强国之志是大学生人生的内在价值取向,最后重点阐述了大学生实践报国之行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高校当前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2016年他曾强调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和国史教育。[1]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此,当前研究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十分重要。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一)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发自内心热爱祖国的核心理念与情感基石。它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思想。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自尊、自信、自强情感的民族。维系和凝聚这种情感纽带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面道德思想大旗,这面道德思想旗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爱国主义,其主题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做忠诚的爱国者,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基本内容包括: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祖国人民、心系国家命运、维护团结统一、爱好世界和平。
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找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俗话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简单平常的话语,却说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主义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一个人成长为怎样的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越强,人生目标越明确,人生信念越坚定,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性就越大古往今来,凡是彪柄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人物,无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与历史的担当者。
(二)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1]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情怀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种情怀激励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建设我们的美好生活。爱国主义情怀主要有以下五个情怀:
第一、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家园情怀。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幸福、快乐的家园象征,也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自然世界。生活在广袤、博大、丰富的美丽家园中,我们会由衷地感恩先民与祖辈留下的伟大基业,我们会倍加珍爱自己的祖国河山,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涌现出自豪感与幸福感。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山川秀丽,河流奔腾,景色壮观,生机盎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们的先民勤劳、智慧、坚忍不拔,数千年来绵延不绝地耕耘、守护这片大地,各民族共同奋斗,开创了我们今天的大好河山。因此,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美丽祖国的大好河山。
第二、热爱祖国人民的同胞情怀。我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必然会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人民。祖国和人民密不可分。人民是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传承主体和创造者,人民是构成祖国最根本的要素。没有人民,祖国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是因为山川秀丽、物华天宝,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亿万人民,他们勤劳、勇敢、善良、智慧。
第三,心系国家命运的赤子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几千年来,为国奉献、对国尽责的心系国家命运的赤子情怀,已经发展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灵魂,她深深根植在华夏子孙血脉之中,代代相承,生生不息,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
第四、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国家团结情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的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因此,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第五、同仇敌忾、反对侵略的世界和平情怀。中华民族向来爱好和平与自由,决不容忍外来侵略和殖民压迫。中国历史上多次遭到外敌的入侵与掠夺,伟大的中华民族铸就了“同仇敌忾、反对侵略”的精神品格,我们饱经灾难,一次又一次地赶走了罪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与国家安全。
(三)大学生要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1]在当代中国,爱国是与爱党和爱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爱国主义是文明社会普通人的重要情感。不同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有相同的文化心理,也有不同的历史内涵。综观近代以来我们国家独立发展的历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相统一的。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是爱国救国的先进政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人民创建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今世界的先进制度,国家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取得独立解放所必然选择的国家制度。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社会主义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惟一可行的社会发展模式。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历史地位与当代影响力已被世界所公认。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必然要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它们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也是当代中国人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四)大学生爱国必须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
高尚民族气节是历代爱国志士的典型特征。中华民族历来讲气节、重气节,视气节重于生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古往今来,多少爱国志士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以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树立了民族丰碑。爱国诗人屈原,以鸿鹄之志,却报国无门,看到国破山河碎,心中苦万分,遂投江铭志;文天祥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悲壮绝笔;鸦片战争以后,主张坚决抗英的林则徐被罢去了官职,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诗句,坦然面对个人的荣辱沉浮;国民党将领张自忠,献身抗日沙场、誓死不当亡国奴;著名爱国诗人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这些爱国志士,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气节。
大学生爱国必须自觉增强中华民族气节。首先,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当代中国,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就要做到: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开放稳定大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当代青年学生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历史对我们的忠告。中国人站起来,前提是国家得站起来。国家站起来了、富强起来了,中国人民在世界上腰杆就挺起来了。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百业兴旺,到处需要人,我们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得到理想的收入,才有幸福感。
其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尊严的民族,历史上就有许多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做出过重大牺牲的人,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视若生命,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向敌人低头,绝不屈服于外敌。强化中华民族的高尚气节,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在国际交往中做一个有高尚气节的中国人,理性爱国,不卑不亢,坚持维护民族尊严与荣誉,坚决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
二、树立强国之志是大学生人生的内在价值取向
(一)五四运动开创了近代大学生爱国、强国之志的传统
五四运动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强国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反对殖民压迫,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精神以强国,成为当代大学生强国之志的榜样。1919年的5月4日,以北京青年大学生为主的“五四”爱国运动,是强烈反对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参加巴黎和会,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的表现,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对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我国的革命先辈,都在学生时代立下了宏大志愿,立志为强国而奋斗,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毛泽东1910年从闭塞的乡村韶山冲来到湘乡一所新式的学校读书时,毅然背叛了父亲为之设计的传统的人生道路,他改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突出地表现了毛泽东书生意气、胸怀天下的性格特色。
周恩来学生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强国之志。正是这种远见卓识的强国之志,使周恩来勤奋学习,追求革命,终于成长为新中国缔造者之一;还有一大批年轻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建立了卓越功勋,有的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今天在和平的环境里,大学生们更应该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树立爱国、强国之志。
(二)大学生要立志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大学生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一要推进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势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学生要密切关注台海局势发展状况,坚决反对台独势力活动,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二要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大团结历史,也是各民族同舟共济的发展史。分裂主义的存在及其破坏活动,对当今世界构成了现实威胁。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民族分裂势力乱我之心不变。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关系我国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青年大学生要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先锋。青年大学生能否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我们青年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
三、大学生实践报国之行的主要途径
爱国既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感情上,必须转化为行动的意志和实践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实践报国之行,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修养与实践: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实践报国之行的指南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灯塔和动力源泉。理想是人生的精神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信念是动力源泉,它决定事业的成败。人生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勇敢奋进,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而今天的高校,许多同学都面临人生的困惑:他们认为“理想是虚的”、“信念离我遥远”、“理想信念能给我带来啥好处”、“考分是硬道理”、“只要学习好,入不入党有啥关系”、“上大学不就是混个文凭”、“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啥样”,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感染的群体,对错误的思想行为和市场经济的种种负面作用缺乏“免疫力”。当代大学生要实践报国之行,首先要坚定自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一是用理想信念指导做什么人,二是用理想信念指引走什么路,三是用理想信念激励自己为什么上大学,四是用理想信念迎接各种挑战,去创造辉煌的人生。
(二)精神成人是实践报国之行的基石
大学生实践报国之行,首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精神成人与专业成才的关系,把精神成人、道德养成放在首位。
一要培养道德素质,警惕精神萎化。在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对当代青年影响极大,同学们一定要警惕精神萎化。大学生培养道德素质,就要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约束自己,修养自己;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要坚守文化阵地,防止基因变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在人类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日新、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赋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坚守文化阵地,防止基因变异。一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要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要坚决抵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而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要锤炼高尚人格,筑牢精神基石。青年一代是建设伟大祖国的生力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宏伟的建设任务落在你们肩上。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在思想、精神、道德等方面自警、自励、自强,锤炼高尚人格,方能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专业成才是实践报国之行的本领
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累报国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2]同学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端正专业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累报国的正能量。
二要掌握专业知识,增强报国能力。同学们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深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不但要认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操作技能,要积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学风:一要勤奋,二要严谨,三要求实。同学们要扎实学习专业知识,自觉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培养专业素质,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变成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增强报国的能力。
三要勇于实践创新,提升报国本领。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创新人才成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要奋勇争先、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勇于实践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报国本领。
(四)艰苦奋斗是实践报国之行的本色
人间万事出艰辛,团结奋斗成伟业。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的“艰苦”与其说是指物质条件或环境,倒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精神境界,而这种精神状态和境界,主要是通过刻苦的思想、艰苦的作风和顽强拼搏的工作来展现,因而对它的完整理解,应当从思想、作风和工作等方面去把握,而绝非仅仅从物质条件上去考虑。所以,我们今天来谈艰苦奋斗,绝不是要同学们回到旧社会,回到过去,简单的穿草鞋、吃糠咽菜,也绝不是叫大家去做苦行僧,重现过去的场景,而是提倡一种为实现个人理想——国家理想——社会理想而克难奋进的意志、毅力和品格,这些当代是当代大学生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汇聚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中国梦是成才之梦,是报国之梦,是创新之梦,更是强国之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报国之行就要从现在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广大青年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3]我们希望大学生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满怀豪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31.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08.
[3] 习近平. “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3-5-4.
A Study on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Jin-hua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It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to strengthen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at patriotism is the core content of Chinese national spirit,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nation, nationality, history and culture,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werful nation is the intrinsic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life.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way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practice to 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college student; patriotism; education; research
G414
A
2095-414X(2017)05-0060-05
王金华(1950-),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湖北省教育厅2016年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16ZD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