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化理念的江西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规划

2017-03-09王晓佳江维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6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科普森林

王晓佳,江维华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6)

森林公园以优质的森林环境为基础,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种群、独特的人文历史、成套的科普教育资源以及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等子系统,是森林保护、经营以及合理利用的重点,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1]。生态文化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各种思想观念[2]。2007年,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通知》,全面开启了“全国森林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工程的建设[3]。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而森林公园正是建设生态文明、弘扬和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4]。目前,全国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认识不足、理论研究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解说体系不规范、生态文化产品短缺等问题,不利于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5]。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之前也存在着内部交通条件复杂、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浪费以及科普项目单一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为例,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进行探讨,以期为此类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1 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1.1 自然地理

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公园)位于江西省赣州地区西部罗霄山脉中段,地跨崇义、上犹2县,属水域风光类峡谷型自然生态风景区,是江西省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貌以低山丘陵、山间盆地为主。森林公园内海拔为200~500 m,最高峰笔架山海拔821 m。规划总面积为 22 666.67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 22 666.67 hm2。受地形地势影响,形成了山上山下、阳坡阴坡气候差异明显的山区气候。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一年中温暖的季节较长,常年适合旅游。

1.2 森林植被

公园内森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林(Cunninghamialanceolata)、毛竹林(Phyllostachysheterocycla)为主,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芒(Miscanthussinensis)、野古草(Arundinellahirta)、金茅(Eulaliaspeciosa)、蕨(Adiantumcapillus-veneris)等组成的山地灌木草丛分布较广。地带性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以鹿角栲(Castanopsislamontii)、丝栗栲(Castanopsisfargesii)、光叶石栎(Lithocarpusmairei)、甜槠(Castanopsiseyrei)、木荷(Schimasuperba)、红楠(Machilusthunbergii)、闽楠(Phoebebournei)、观光木(Micheliaodora)、天料木(Homaliumcochinchinense)为主。在400 m以下的河谷中还有以南岭栲(Castanopsisfordii)为主的亚热带雨林分布,层间植物极其丰富。

1.3 动物资源

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7目68科,194种。两栖类1目4科,14种;爬行类3目12科,38种;鸟类17目37科,108种;兽类6目15科,34种。区域内野生动物组成多样,栖息地环境保护良好,且公园范围内动物区系成分复杂,相互渗透。

1.4 生态环境

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对森林公园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其大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 2)主要景区景点在旅游旺季的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值约 1 200 个/cm3,溪流、跌水处空气负离子含量较高,可达 3 200 个/cm3;3)空气细菌平均含量约0.015万个/cm3,部分景点的空气细菌含量较低;4)各个景区天然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都在国家规定安全范围之内。

1.5 文化古迹

公园文化古迹主要有古人类遗迹、古城遗迹、名人故里、古墓葬等,还有一些表现古代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成就的古代文化科学教育遗迹、古建筑碑牌、古窟、摩崖石刻、古代宗教遗迹、水利工程等。茶滩唐代造田遗址、唐代窑址、明代瓷窑遗址、清代瓷窑遗址的存在,都清晰地展现了森林公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与此同时,陡水湖区曾经荟萃了众多的文人志士,留下了不少的名人古居、墓地和文化遗址,如东汉墓群、唐代古墓、白氏夫人墓、太傅书院遗址、蔡家城遗址、文昌阁遗址、广教遗址、妙乐寺遗址、石角寺遗址等,这些文化古迹是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

2 生态文化建设布局规划

根据公园内各景区、景点生态文化的异质性,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项目,开展科学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相结合的科普生态文化活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衔接生态产业发展,传播生态理念。由于森林生态保护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笔架山生态保育区,面积为 8 420.22 hm2),本区内的森林植被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布特征,植被类型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均有一定分布。区内受人为干扰较少,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应以生态保护为主,不进行生态文化建设与开发。除了森林生态保护区以外,将公园划分为森林生态文化科普区、客家渔乡文化体验区、生态旅游度假区等3个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态文化建设,突出生态文化理念在森林公园建设中的引导性和体验性。

2.1 森林生态文化科普区

本区域包括树木园森林科普区、茶滩管理服务点、陡水湖综合管理服务区以及鹿湾综合管理服务区,以本区域森林生态文化科普宣教为重点,以其他区域生态文化科普景点为辅助。本区规划要点为:

1)利用好本区森林科普资源丰富的特点,做好森林、湿地保护宣教工作,做好科普文章,打造森林公园的核心竞争力;

2)利用好本区内现有的管理服务接待设施,深挖接待潜力,提高接待标准,体现公园的特色,突出公园文化主题;

3)利用好本区内现有码头、天然港湾,处理好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建设高标准森林公园区域管理服务中心;

4)协调好乡镇建设,满足森林公园区域管理服务要求;

5)保护好森林及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好本区内的赣州市城市备用水源地。

2.2 客家渔乡文化体验区

本区域包括过埠综合管理服务区、过埠客家渔乡体验区、杰坝管理服务区,以客家民俗文化、渔乡文化体验作为建设重点,以其他区域文化景点为辅助。本区规划要点为:

1)深挖本地客家及地方文化内涵,加强民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客家、渔乡特色文化体验项目;

2)利用好本区内多个景色优美的岛屿,依托建设好的七星望月等景点,提高服务接待设施水平;

3)开展以亲水活动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和森林养生为主题的老少皆宜的风情体验和养生康体旅游项目;

4)协调好乡镇建设,满足森林公园区域管理服务要求。

2.3 生态旅游度假区

本区域包括营前森林观光游憩区、鹿湾温泉康体养生区,以生态渔场、光伏发电、雾毫茶场、温泉休闲产业作为建设重点,以其他区域产业项目为衔接。本区规划要点为:

1)利用好本区资源,打造渔场休闲娱乐基地、太阳能光伏发电参观项目、生态茶场项目、温泉休闲项目等产业项目;

2)利用松杉类植物精气含量较多的特性,开展特色森林观光游憩、森林理疗活动,结合移民新村建设,提供特色旅游服务;

3)控制开发强度,做好水上生态休闲项目的开发,树立陡水湖旅游新品牌,打造高端旅游形象;

4)处理好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做好森林、湿地保护宣教工作,保护好森林及森林风景资源。

3 生态文化景点项目规划

3.1 森林生态文化科普区景点建设项目

生态文化科普区景点的设置主要突出森林生态科普内容和功能,在此以树木园森林科普区为例进行说明。树木园森林科普区位于公园东部,面积为 2 388.77 hm2。本区大部海拔高为200~350 m,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利用本区域内赣南树木园、珍稀树种基地、八角基地、桂花园、楠木森林体验园、毛竹基地、百花谷、客家茶园、森林趣味科普馆、林下种植养殖等景点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主打森林生态文化科普功能,打造野趣景观,增加森林生态文化科普相关内容与设施,以满足森林生态文化科普以及文化旅游开发的需求。

1) 赣南树木园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青少年科技示范教育基地,1976年建园,由12个半岛组成。赣南树木园内目前已定植1 700余种植物,收集有一万多份腊叶标本,有52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如秃杉(Taiwaniacryptomerioides)、观光木、红豆杉(Taxusmairei)等,是我国南方树种向北移植和北方树种向南移植的中转站,被称为“江南植物基因库”。

2) 珍稀树种基地

铺设生态游步道,步道尽量避开珍稀树种的树根区域,并将各种珍稀树种进行挂牌,对植物进行详尽的介绍,打造一个珍稀树种科普基地。

3) 楠木森林体验园

规划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打造成一专类植物体验园,园内针对楠木林进行专项科普,通过牌示系统进行宣传。

4) 百花谷

规划利用赣南树木园内引进的各种珍贵花卉打造百花谷,占地面积约3 hm2。百花谷内以海棠花(Malusspectabilis)、桃花(Prunuspersica)、樱花(Cerasussp.)等为主打花卉,集中建设一条环形赏花道,以铺地野花衬托开花乔木,营造一个“绿意潺潺风光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森林百花谷。

5) 森林趣味科普馆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00 m2,是一个融观赏、展览、科普、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趣味科普展馆。森林趣味科普馆综合运用实物、标本、图板、多媒体等展示手法来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3.2 客家渔乡文化体验区景点建设项目

过埠管理服务区位于森林公园西面靠南,包括过埠镇镇区和周边山地。过埠镇镇区拥有一定接待设施和接待能力,部分游客从过埠镇码头前往七星望月,故游客规模有一定基础。过埠客家渔乡体验区位于公园中部偏西南,面积为 2 179.16 hm2。本区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有多个岛屿景色优美,适合开展生态旅游。杰坝管理服务区位于公园北部、杰坝乡附近,面积为555.93 hm2。本区域内规划建设龙船码头、客家渔家乐、擂茶坊、七星望月、三坑森林养生基地、欢乐垂钓、荷家欢等景点项目,结合客家、渔乡风俗,展现当地民俗特色,宣传民族传统文化,打造亲水和森林养生为主题的文化体验和康体旅游项目。

1) 龙船码头

规划在过埠东侧,能够满足大型游艇停泊,同时总泊位数达到50个。码头滨水区域规划布置一些亲水、观景平台。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将在本码头举行极具民俗特色的龙船赛,游客们可以在此一显身手,也可以在观景平台上一览龙船赛全景。

2) 客家渔家乐

规划结合客家渔乡风俗建设客家渔家乐项目。游客们在此可以亲自动手捕鱼、下厨烧鱼,还可以品尝本地大厨制作的全鱼宴;老人们还可以在此打牌钓鱼,全家其乐融融。

3) 擂茶坊

规划以客家擂茶制茶为主题,结合周边社区建设,建造一座擂茶坊,占地面积约 2 000 m2,总建筑面积约600 m2。游客们可以学习客家古法手工擂茶制茶,并能够亲自一试,还可以在劳累之后,在此小憩片刻,听艺人们讲述客家耕读的传统与故事。

4) 三坑森林养生基地

规划利用三坑分场周边的优秀森林资源及三坑分场场部的管理服务及住宿设施,且依托三坑分场的对外交通优势,将三坑分场打造成森林养生基地,配套建设森林养生中心、森林庄园等住宿体验设施。

5) 欢乐垂钓

规划在陡水湖库湾处建设原生态水上垂钓项目。在水岸边设置若干垂钓平台,并利用防腐木的木栈道串联垂钓平台。

3.3 生态旅游度假区景点建设项目

营前森林观光游憩区位于森林公园北部,面积为 3 747.25 hm2。营前自然生态优美,仙岩古松、塔下琴音、书峰毓秀、举岭现棋、城楼山色、浮潮夜月、蕉垅渔唱等营前“八景”犹如仙境。鹿湾温泉康体养生区位于森林公园南部,面积为 4 771.9 hm2。该区内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景观资源较为丰富,且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结合较好,尤其是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具备开展森林旅游、温泉康体的较好基础条件。本区域内规划建设渔文化新村、森林人家、生态渔场观光、光伏发电参观、雾毫茶场、温泉雅筑等景点项目,结合丰富的景观、地文、水文资源,打造特色观光、森林理疗、温泉康体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娱乐型旅游产业项目。

1) 森林人家

指以良好的森林环境为背景,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为游客提供吃、住、娱等服务的新型生态休闲型旅游项目。规划结合周边社区发展建设森林人家。

2) 生态渔场观光

包括千亩生态渔场、樟树下渔场、龙下渔场3个渔场。其中千亩生态鱼养殖基地系原赣南鱼种厂所在,规划发展生态鱼养殖,包括雄、鲢、草、鲤四大淡水鱼和生态甲鱼。在发展渔业养殖的同时,还将进行葡萄种植、蔬菜种植及绿化,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垂钓、瓜果采摘及农家乐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基地。

党风和社会风气是任何人和组织干事创业的社会条件。风气好,人人受益,百业俱兴;风气坏,人人受害,事事受阻。因此,加强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必须打好打赢正风反腐这一硬仗。

3) 光伏发电参观项目

具有投资小、建设快、占地面积小、稳定性高、安装维护简便等优点,是并网光伏发电的主流。规划依托水岩乡太乙村、横岭村库湾区以及营前珠岭村的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太阳能光伏发电参观项目。

4) 雾毫茶场

位于营前镇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独特,茶园上早晚温差大,每到清晨和傍晚云雾缭绕,如入仙境,所产茶叶吸日月之精华,钟山岳之灵气,秀丽多毫,滋味甘醇,深受市场喜爱,并获荣誉。规划将此茶场提升打造成茶生态观光基地。

5) 温泉雅筑

4 结语

森林生态文化是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通过对陡水湖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项目的综合分析,对生态文化建设项目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森林文化科普教育。森林公园有着独特的、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7]。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规划以统筹兼顾、全面提升为宗旨,以科普教育的主线串联各文化景点,倡导绿色、健康、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挖掘各类自然景观、动植物、历史文化教育资源,提高科普知识的专业性,增加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互动版块。通过科普教育全面呼应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将科普教育作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2)形成地方特色文化符号。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既要尊重历史沿袭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要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8-9]。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依托公园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资源优势,深入调查,重点挖掘,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推出差异化的生态文化产品,深化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内涵。将地方文化作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特色亮点。

3)引导森林文化产业化发展。利用森林公园优势特点,创新思路,建设融旅游、教育、文化、运动、体验功能于一体,产业结构科学的生态文化;兼顾生态文化的硬件和软件规划,并与森林公园其他各项建设规划良好衔接,将产业化发展作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主要支撑。

[1] 陈戈,夏正楷,俞晖.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林业资源管理,2001(3):41-45.

[2] 张维锋.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探讨[J].科技传播,2011(6):11-14.

[3] 卢山,毛玉明,章晶晶,等.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浙江林业科技,2010,30(3):83-86.

[4] 房西文.依托森林公园加快森林生态文化建设[J].陕西林业,2008(4):14-15.

[5] 葛安新,葛琛.我国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陕西林业科技,2017(2):79-82.

[6] 徐高福,钱小娟,胡奕锋.浅谈森林文化与森林公园建设[J].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161-163.

[7] 郝燕湘.森林公阅: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J].中国林业产业,2007(10):26-28.

[8] 郑潇蓉,石炀,黄琛.基于“优先和文化制胜”开发理念的龙象谷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J].小城镇建设,2014(5):76-82.

[9] 胡春姿,俞珲.我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探讨[J].林业经济,2007(10):37-39.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科普森林
科普达人养成记
森林公园游记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科普漫画
哈Q森林
哈Q森林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