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的人格魅力

2017-03-09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5期
关键词:美术能力教学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文 瑜

法国著名思想家蒲鲁东说过:“艺术的目的在于揭示我们所有的包括那最隐私的思想、脾性、德行、恶习以及缪误,由此引导我们去认识自身,取得我们尊严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人性的完美。”这句名言深刻阐释了艺术及艺术教育的真谛。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特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段话的核心意义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灵魂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求真、向善、尚美。”

人格教育,就是指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包括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爱好、品德、操行、观点、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方面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而美术教学则在呼唤真正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功能。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教学可将学生带入一个丰富多姿、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真与善,因此它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整体的。

一、强烈的好奇心是求真精神的萌芽

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好奇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能使我们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

第一,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是产生好奇心的基石。美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美术活动内容源于日常生活,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这一渠道去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不是急于去告诉学生绘画的方法和步骤,而是让学生去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习的观察,然后让进行绘画,这样即培养了观察力,增长了知识,又调动了绘画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第二,形成丰富的想象能力是好奇心的必然结果。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乐园,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开学生的丰富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从模仿到创造,想象起着桥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美术课中设境,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二、高度的责任心是向善追求的动力

贺拉斯说:“画家在画室的门上应该大书:室内有一双眼睛,为不幸的人洒同情之泪”,这句话的基本意义强调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品德的教育,德与善其实是一回事,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品质。在美术教学中,美育和思想教育是结合进行的,开展一些主题的美术作品比赛,低年级可以临摹,中高年级要求自己创造,可以进行多种常用具的设计、想象,其中加入环保和自动化科学色彩,学校发奖进行鼓励,通过教学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了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品质。通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培养学生开放的人格品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符合开放、高科技的信息时代特征,让学生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美好事物,扩展他们的视野。同时,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持续的进取心是尚美品质的源泉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 洁的精神源泉。”

第一,塑造学生自信自强的意志力。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改变学生的失败心态,增强自信心。

第二,塑造学生千姿百态的思维力。倡导学生求异思维每个学生性格不同,思维不同,所选择探究的方式也有不同,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激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目标。

第三,塑造学生不屈不挠的创造力。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在教学中,应少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美术活动本应是人格化的,艺术作为学生游戏的最高形式,运动神经和知觉、认识、情感的调整与配合得到了较好的协调发展,美术教学与儿童的创造性、自我表现、人格健全存在着普遍的内在联系。“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真与善,因此它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整体的。总之,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展示学生积极的创造本能和蓬勃的生命力,并为学生人格的自我实现创造开放、自由、宽松、民主的时空条件。

猜你喜欢

美术能力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