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在本地美术馆上欣赏课的教学实践
2017-03-09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聋哑学校郝洪波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聋哑学校 郝洪波
在以前美术欣赏课一直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不敢开放的课堂。传统的美术观赏课是语言、文字、实物及挂图媒体的传播,即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聋哑学生对所学的观赏知识难以消化。那么如何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美术的主角呢?显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孩子渴望知识、渴望自主的学习要求。
美术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美术欣赏怎么教?”美术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纵观美术教学,不难发现,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反思。
一是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以专业术语、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理解不了。教师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未能理解美术含义,结果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许多数字,到头来对于所欣赏的美术反而一无所知。
二是老师一味主观灌输美术伟大的美名,或是特意为美术做解释,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却未让学生在亲身欣赏的体验中直接有所感受。
三是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美术,学生正襟危坐,老师不作任何引导,放任学生“神游太虚”。
欣赏为学生内化情感学做人。而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课改背景下,更需要加强和改进欣赏教学,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内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
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有三种方式:实物、图片和挂图。实物和图片主要在美术馆上就有了,都可以找到需要的东西,可直接用实物,加强感官效果,突出真实性。
二、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情境
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看似遥不可及的中国画也变得引人入胜。学生们偶尔打断美术老师的讲述,提出问题,也会把自己知道的告诉旁边的同学。这样的效果好的很多,即使有再多的视频和教科书,也无法代替美术馆的特有气氛。给大家讲的是中国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等,这些内容在课堂上会比较枯燥无味,有时候学生也要瞌睡,但在这里特殊的气场下,每个学生都像个小画家。
课前聋哑学生积极地把收集到的有关中国美术艺术的资料进行了分享,对中国美术艺术的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开始了对中国绘画作品的全面欣赏。
三、改变教学环境,创设更广阔的情境空间
在美术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本来很神秘、抽象的中国艺术作品令同学们大开眼界,喜爱无比,透过一幅幅中国艺术作品,同学们不仅欣赏到了精美的中国艺术作品,创造美好意境,感受美好。在欣赏的活动中,市著名残疾人画家刘晓清和刘军坤等获奖作者现场展示才艺,聋哑学生驻足观看,无不为他们敢于挑战自我的毅力和精湛才艺所折服,展览现场不断爆发出阵阵赞赏声。馆里部分残疾人作者与同学们济济一堂,并讲解一幅幅精心创作的作品,一幅幅新奇,独特的作品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营造出一幅幅残健共融的新画卷。
四、运用讲解创设情境
在美术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一边欣赏美术艺术作品,一边用笔记录自己所观赏到的点滴,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珍贵的展品、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同学们更直观地学会欣赏美术艺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艺术作品背后的特殊历史。能够让同学们跟大师的作品零距离的对话,这个对聋哑学生在感官上都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个个都很拘谨,不会欣赏美术艺术作品,缺乏灵气与活力,一出来在美术馆馆接触到大师的作品,他们觉得有一种亲切感,跟看印刷品的感觉是不一样。对于美术启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观摩,印刷品和原作在色调方面和氛围都是不同,所以我们这次带聋哑学生出来也是让学生体验一下在美术馆上课跟在课堂上上课有什么不同,想从通过在课堂上上课的形式来探讨聋哑学生走进一种社区的课堂和社会的课堂是怎么样上的呢?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积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广泛利用本地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欣赏到了美术艺术作品,还以填写观后感,绘画等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想表现出来。
经过一年的尝试在本地美术馆上欣赏课的教学实践,达成目标基本完成。无论是学生,还是课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都融入了积极的热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和欣赏效率。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欣赏能力。尤其是学生在欣赏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友好合作,能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等。随之,学生的道德思想素养、心理品质、知识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及相应的群体交往与合作等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第二,丰富了聋校美术教学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几年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与他们在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聋哑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针对聋哑学生情感体验很敏感、情感波动大的心理特征,充分重视聋哑学生情感体验对于学习效果的能动作用,不断挖掘聋哑学生的情感因素,倡导情感累积效应,聋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凸显。
所以,在丰富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之下,聋校原先死水般的课堂也能激起朵朵浪花,变得更加引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第三,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上课以讲授为主,以专业术语、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理解不了。教师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未能理解美术含义,结果学生听了故事、强记了许多数字,一味主观灌输美术伟大的美名,或是特意为美术做解释,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却未让学生在亲身欣赏的体验中直接有所感受,到头来对于所欣赏的美术反而一无所知。在现在的高效课堂,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