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撰写专著的必备条件之一·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知识更新
2017-03-09
小知识·撰写专著的必备条件之一·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知识更新
任何一部学术专著都是作者长期以来辛勤的脑力劳动的结晶。没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写不出专著。朱谦之学识渊博,著述广泛,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哲学史、日本哲学史、朝鲜哲学史、音乐史、戏剧史、宗教史、目录学等,都有专著出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著书立说速度很快,手不停挥,一两万字一挥而就。冯友兰晚年目力欠佳,自己口授,助手记录,在记录稿上修改成书。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就是这样写成的。其著作行文明快,逻辑性强。朱光潜则总把必要的资料收集完备,把著述纲目列出来,逐段逐章写下去。其文条理分明,不蔓不枝,如同潺湲山泉,有曲折,说理畅晓,沁人心脾。熊十力的文章气势磅礴,如长江大河,用词相当准确。汤用彤的文章,清通简要,富典丽于高古,深得魏晋风骨。这些著名学者,不论长篇巨著,还是随笔短文,都是他们学识水平的反映。他们撰写自己熟悉的问题,讲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翦伯赞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爱不释手,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反复读,三是作读书笔记,掌握了马列主义原理之后,其著述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学识积累是从事著述不可缺少的条件。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学识积累,贵在持之以恒。
学识要积累,还要更新。随着科学文化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昨天以为是科学的认识、科学的道理,有的今天看起来就不准确了。前些年,人们还以为古人类出现的历史是四五十万年,现在发现新资料,已认定为二百万年。启蒙教育时,以为人是猴子变来的,长大受到正规教育,才知道人类是从猿演变来的。再说猴子变人,便会贻笑大方。马克思在理论上十分严谨。当他发现自己在理论上与现实有矛盾时,便认真深刻地反省。他晚年对自己先前的理论进行了深沉的反思。1878年,他放弃了《资本论》的写作,从事东方社会和人类学研究,在临终前写了三万页笔记。他给俄国一家编辑部写信,提出《资本论》“只不过想描述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途径”,决不能把它变为“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29页)他改变过去的看法,首次提出俄国等东方国家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又都在各个不同的历史环境、历史时期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学识要更新,理论要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作学问写专著,头脑里有“源头活水”,思想不僵化,不停滞,才能及时地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