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2017-03-09广东省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小学范艺慈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5期
关键词:贝多芬想象力想象

广东省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小学 范艺慈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的最大课题。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出以下几点的做法。

一、优化教学氛围,诱发创新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只有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潜能才是得以发展和发挥,学生才能去探索、去创新。因此,我一走进课堂,就集中精力,进入角色,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新性良好情境。例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这课时,我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贝多芬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首名曲的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我又问:“那你能从他写作的背景中看出了贝多芬怎样的精神品质?”学生在这美妙的音乐中,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踊跃回答,体会到贝多芬坚强,不屈不挠,敢于和命运作斗争的个性,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又如教《核舟记》这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课文的描述,动手作一副画,学生的兴趣被诱发了,纷纷画起来,部分学生按照空间顺序,把核舟画得很清晰,我把优秀学生的作品投影出来,学生们就形象地领会了文章的内容。

二、重视质疑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缘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因此,我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谋求统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辩异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对某一观点,某一件事自由发表意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一课后,我充分肯定了母亲的教子方式,绝大部分学生也认同这个观点,这时我启发学生:“你们喜欢母亲这样对你吗?你对母亲的教子方式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学生立刻展开讨论,有的说:“母亲的教子方式太严厉了,在今天的年代是行不通的。”有的说:“虽然我能理解母亲的爱子之心,但用罚跪、拧肉来教育儿子,真令我们的00后接受不了。”还有的说:“母亲对儿子的教育是应该严格的,但可以采用民主尊重的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更容易接受。”……通过质疑问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培养了学生提炼新思想的胆识。

三、启发放飞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想象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在教学《海燕》这一课时,课文写了暴风雨来临前,海燕勇敢高傲地飞翔,而海鸭、海鸥、企鹅却吓坏了,惊慌失措的到处掩藏,于是我说:“你们能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海燕会对海鸭他们说些什么吗?”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蠢笨的企鹅,你们太胆小了,这样的暴风雨就吓到你们啦,真没用!”有的说:“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抗敌。”还有的说:“胆小,不敢抗战的家伙,我看不起你们!”……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射出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散思维得到训练,想象力得到放飞,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大胆挖掘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空白,能留给学生无限遐思。这些内容有的在结尾,有的在中间。我一向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分析完《喂—出来》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你们为这篇小说续写一个结尾。”学生把这个看法写成一篇文章,有的从环保的角度写;有的从迷信的角度写;还有的从卫生的角度写……在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概括力、感悟力都得到了提高。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我致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敢问、多思、质疑,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贝多芬想象力想象
快乐的想象
亦远亦近贝多芬
看见你的想象力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