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与对策

2017-03-09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写作能力语言

续 纪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论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与对策

续 纪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中重点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写作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英语写作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训练,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提高学生的篇章意识、修辞意识和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启发、引导和监督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导向的教学内容,以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真正转变。

英语写作教学;英语专业;问题;对策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中重点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在注重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的能力的培养。根据大纲,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写作能力应达到能写各种体裁的文章,文章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写作速度为30分钟300-400个单词;能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的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可是,真正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学生并不多见。限于篇幅,本文拟在梳理美国ESL写作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英语专业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相应的对策性思考。

一、美国ESL写作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美国ESL写作教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其历史虽短,但经历了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各自兴盛于一时,彼此长短互补,共同构建了ESL写作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源于不同的语言理论,而每一种新的教学法的兴起,都旨在改进当时的教学法的不足之处。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引导式写作教学法(controlled-composition model),是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综合产物,认为学习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语言就是学会听、说,要以听说为主,写作为辅,写作可以养成好的语言习惯,“以写促学”是提高口语能力的最好途径。注重语法练习,训练学生正确地掌握语言形式,学生为作文而写作,教师评阅时忽略文章的思想内容,更关注语言是否正确。这种写作教学,拘泥于语法与句子结构的正确与否,难以实现学生的自由写作。

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现代传统修辞(current-traditional rhetoric)写作教学法。该教学法融合了美国大学写作教学的现代传统修辞范式的基本原则和卡布阑的对比修辞理论,认为ESL学生作文使用的修辞与思维方式不同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ESL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句法训练,而应提供修辞等更多方面的训练。因此,该教学法注重文章的逻辑结构与布局,教学生如何展开段落和各种写作技巧,但显然,其中的线性和预制性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写作。

因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了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该教学法认为写作是非线性的,写作即思维,写作的过程就是发现和表达思想的过程,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好的写作即参与写作。教师指导、参与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从选题、构思、收集材料,到谋篇布局、修改内容和遣词造句等。而学生以发现和创作过程为重,观点和思想居首,写出的作品则处于次要地位。实践上,该写作教学法过分强调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作用,忽略了写作的社会性即现实性,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学术写作形式,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帮助不大。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基于话语分析理论的学术英语写作(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应运而生。该教学理论认为ESL写作语境是学术团体,在实践上注重学术写作的体裁、范围和任务性质,以帮助学生融入学术界。显然,该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学术标准,要求学生撰写学术团体所接受的英语文章,写出的文章往往缺少了人文灵气和活力。

时至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后过程写作教学法(post-process approach),认为写作不仅仅是挖掘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自我,而是更注重自身以外的大千世界,更准确地反映现实。该教学法提倡兼顾写作过程和结果,是对过程写作教学法的修正。

ESL写作教学研究,潮流不断更迭,逐渐走向成熟,并依然活力无限。近30年来,新科技给ESL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变化,在学习方法、写作方法甚至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脑辅助课堂教学、电子邮件和网上写作教学已成为ESL写作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无疑,长达数十年的美国ESL写作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能为中国高校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语言和语法基础薄弱

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他们的英语语言基础薄弱,语法功底不扎实,对英语语言的运用不能得心应手。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究其原因,往往是只知道其大概的中文意思,并不明了其真正的外延意义、内涵意义、情感意义等,更不用说去考虑词语的文体风格,如正式语、一般语、口语、俚语等的恰当使用。学生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更倾向于写较长较复杂的句子,但是在长的复杂句的表达上,不能恰当地理顺语义重心及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是,语言表达意思不清晰,语法错误比比皆是。简言之,英语专业本科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但英语语言基础仍很薄弱,语法功底不扎实,能真正掌握、可供自己灵活准确地使用的词汇非常有限。

(二)母语负迁移影响

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他们受母语影响严重,大至篇章结构,小至句子、短语的表达,中式英语并不鲜见。例如,不少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1) His age is very young. 2) My exam didn’t pass. 3) My home has a dog. 仔细琢磨一下,这种基于汉语语序的字字对应的英语表达,也许语法上说得过去,但并不符合英语语言的表达规范。显然,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与规范,上述句子可以作如下的调整:1) He is very young. 2) I didn’t pass my exam. 3) We keep a dog at home.

(三)知识面狭窄和逻辑思维分析能力欠缺

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还存在另一个突出的问题,他们往往对写作的目的没有清晰的认识,选材不当,对相关话题的认识和思考不够深入,相关知识面狭窄、贫乏,观点趋于简单、片面、主观,不够成熟、深刻和全面,表述上不够严谨,分析问题和展开讨论方面欠缺层次性和逻辑性。

三、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对策性思考

当前,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作相应的对策性思考与改变。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和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需要教师明确的首要问题。传统的“满堂灌”,只注重写作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而应是以学生为中心。换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的应是一个组织、启发、引导、推动和监督的作用。

选择什么样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在展开具体教学之前需要思考与明确的问题。美国ESL写作教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事实上,美国ESL写作的各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彼此长短互补。在笔者看来,国内高校英语专业的英语写作教学,可以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融合各种教学方法的所长,既注重传统课堂讲授,又充分利用新技术媒介,既重视语言形式的训练,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又重视英语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修辞意识和文化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学时的设置和教材的选择

英语写作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注重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英语写作课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写作课,需要有充分的学时设置。若学时太少,必然只能是就相关内容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起不到实质上的作用。目前,笔者所在院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写作课(包括基础写作和学术写作),安排了长达两个学年的课程学习时间,这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为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排。毫无疑问,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当然,选择任何一种教材,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笔者所在院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写作课,选取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邹申主编的《写作教程》1-3册,依次使用于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上学期及二年级下学期,但因为学分制的课程设置,各课程的教学学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减,而该课程一个学期规定的总学时只有32学时,远远低于该教材的编者建议使用的学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只能进一步删减,选取部分内容来讲授。不难想象,若有更多的学时设置,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更理想,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会有更大的提升。

毋庸置疑,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核心技能。英语写作课是基础必修课,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另一方面,在学分制的大环境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之内选取合适的教材,更好地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更大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与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选择合适的教材的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上,有必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夯实

提高英语篇章的写作能力是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的最终目的,而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应是篇章写作的基石。但英语写作课中针对英语语言基础的学习和训练,又不同于别的英语课程,有它的独特性和侧重点。

简单地说,一篇好的英语文章,需要达到三个要求:准确、生动和深刻。要写好一篇英语文章,语义表达清晰,通顺流畅,没有语法错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难想象,连基本的英语句子都写不好的作者,是无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英语篇章写作任务的。高质量的篇章写作的前提条件是,能选择比较恰当的词语,用基本没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来清晰流畅地表达意思。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词汇与语法的积累,否则,就无法有效地展开更深入的英语篇章写作的学习与训练。

要提升英语作文的质量,学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修辞意识,包括文体意识和辞格意识。没有一定的修辞意识和修辞写作能力,就难以写出新鲜的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文字,所谓“生动、活泼、形象”的要求,就会成为一纸空谈。评价一篇英语文章的语言,不再是是否正确,而是是否合适。

简言之,英语写作课有必要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尤其是在不同文体风格的词语积累和语句表达的正确、合适、生动方面,需要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

2.英语思维的建立与篇章写作的教学与训练

没有输入,何谈输出。为提高篇章的写作能力,有必要大力加强阅读,甚至是要求学生背诵精彩的句子、段落或篇章。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阅读赏析、背诵、仿写与创作相结合。

阅读的材料,主要是英语的文章,也不排除汉语的文章。英语与汉语的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大相径庭,因而,英语写作教师在讲授英语篇章的写作时,有必要加强英语与汉语语篇的对比分析。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了二者的差异之后,才能完成符合英语思维方式的篇章写作。

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吸收和积累有用的英语语言的表达,熟悉和掌握英语思维模式,还有必要尽可能地拓展知识面,深化对常见问题与热点问题的认识,培养对事物的逻辑分析及判断能力。

英语篇章写作考试,要求文章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其中,要做到内容充实和思路清晰,就需要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比较成熟理性的思考分析。可见,没有广博的阅读与深入思考,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的。

自2016年3月起,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在题型方面做了重大改变,在写作方面很突出的一个改变就是要求在阅读相关的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诚然,没有良好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比较理性成熟的思考分析判断能力,是无法令人满意地完成该写作任务的。

影响篇章写作质量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主题的确立与选材的把握问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艺术性地呈现主题与谋篇布局,是提高整个篇章写作质量的重中之重,而这些方面正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

3.写作讲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及激励模式的选择

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量的写作训练必不可少,教师也有必要作经常性的写作讲评。只练习不反馈,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给予具体的讲评与修改建议,是英语写作课传统面授教学的意义所在。

具体操作上,针对某一次的写作任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集中讲评,指出学生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涉及主题设立、篇章架构、思维逻辑性、细节选取和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同时,有必要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全班同学一起,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审视与评价。写作的评议,可以是教师针对学生群体的评议,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重视经常性的深入细致的写作讲评,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认知和鉴赏能力,加强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真正的conscious writer,从而写出高质量的英语文章。

英语写作课,是对学生的一个训练过程。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激励模式的设置也很重要。就每次的写作任务,选出相对优秀的学生作文,编辑成集,放在班级群的共享文件中,供全班同学欣赏,是一种有效的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手段,也是一种便捷的激励手段。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你追我赶,在此过程中,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良性循环模式。或者,有条件的话,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选出优秀的学生作文,编辑印刷,人手一册。这样,写作课程的学习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也会报以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

当前,有些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已开始使用作文批改网。在笔者看来,目前的批改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任务中解放出来,但其实用性还是比较有限。不难想象,常规的句子表达,是否合乎语言表达规范,批改网可以识别并纠错。但是,语言的表达,比如文学性更强的文字表达,应该是灵动的、艺术的,是难以简单用一个批改网来识别并纠错的。试想,一篇记叙文,它的艺术的框架结构设计,新鲜生动的语言,蕴涵深厚的思想内容,能用一个批改网来鉴别吗?所谓“文如其人”,说的是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个人风格特征,而这种个人风格特征来自于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习惯。可以想象,过分依赖批改网的写作训练,其结果就好似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毫无个性和创造性可言。而作者的个性和创造性,正是作品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换言之,完全依赖批改网的写作训练,或多或少遏制了作者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简而言之,批改网可以用作为写作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中的一个辅助手段,但不可能是唯一的手段与最终依靠。

“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是当前热门的教学研究课题。诚然,从长远来看,在网络信息技术盛行的时代,传统的课堂演讲式教学或早或晚会走向混合式学习的模式,在原有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基础之上,利用各种基于互联网的新教学工具来实现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或教学步骤的调整和重组,从而实现学与教、师与生、课内与课外、讲授与自学等组织形式的转变,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方式的综合性变化。

当前,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与时俱进,在提高课堂面授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基础上,加强现代技术意识,适当采用可能的新技术手段,充分保证学生课外自学的量与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弥补课内教学学时的不足,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需要有充分的学时设置,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手段上要有多样性。教师有必要尽可能地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充分重视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学生当前问题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内容和方法的安排与调整,有序有效地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需重视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写,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仿写与创作相结合,写作与讲评相结合,也重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尽可能地提高课堂面授的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简言之,在整个英语写作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应与时俱进,在完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组织、启发、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导向的教学内容,实行阅读赏析、写作、讲评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修辞意识和文化意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1]陈爱梅. 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7).

[2]丛琳. 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教学[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邓志勇、董榆萍. 英语写作模式:哲学观、语言观与修辞观[J]. 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4]冯为兰. 英语专业写作问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07(10).

[5]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OntheTeachingofEnglishWritingforCollegeEnglishMajor: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

XU J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5, China)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is a core skill emphasized in English teaching. 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for college English major in China. It is a long progressive process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skill. In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for English writing, targeted and efficient training is necessary, which involves consolidation of students’ basic skill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nsciousness in text, rhetoric and culture,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skill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er should organize, enlighten, guide and supervise students’ completion of the related goal-directed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hope of realizing the re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eacher-centered to the students-centered teaching mod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English major;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H319

A

1671-3974(2017)04-0079-05

2017-09-04

续纪(1970- ),女,硕士,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写作能力语言
语言是刀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