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初探
——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2017-03-09申雨璇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立交桥应用型课程体系

王 颖,刘 佳,申雨璇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2)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初探
——以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为例

王 颖,刘 佳,申雨璇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2)

作为一所新专升本院校,从我校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现状来看,两种教育体系是造成当前衔接困难的主要因素。着重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借鉴。

专升本;教育衔接;困境;措施

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这给二者的教育衔接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我校是一所新专升本院校,如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效整合办学资源,实现二者教育衔接上的一体化;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市场需要的职业能力,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就我校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教育衔接的障碍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环保专业教育衔接的意义

随着环保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对环保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客观上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专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不仅可以实现学历层次的衔接,还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的对接,这也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通过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为高职学生搭建进入本科教育通道的同时,也构建起了职业人才培养立体桥,实现职业教育层次进一步提升。

我校高职专科教育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和升本后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虽然是同一专业,但由于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不同,实际上是由两个不同主体负责实施。构建与二者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一体化衔接课程体系和机制,发挥二者教学方面的资源优势,协同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确保学生从知识、能力、到素质都实现梯次增长,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同时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宏观层面的办学衔接,促进我校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培养更多、具有更高职业能力的环保专业人才。

二、当前新升本院校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环保专业教育衔接的主要障碍

(一)办学定位不同

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高职)从办学定位上来讲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立足于为地方或行业培养一线环保技术人才,其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开设主要是以产业或行业为依据,培养面向地方性和行业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的办学定位要模糊得多,其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对科学研究的作用强调较多,在服务社会方面突出较少,这导致其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办学定位上职业教育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我校在高职专科教育阶段,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生态修复与治理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面向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修复行业,具备从事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生态修复方案制订、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从事环境保护领域场地污染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开发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本科教育阶段,从教学内容和模式上拓宽教学视野,以灵活多样的高水平课程设置为依托,面向生态环境保护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系统掌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规划和设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重点培养从事水环境生态修复和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的具有厚实学科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

高职生态环保人才培养是以市场岗位要求为准培养技能型人才,一般采取3年制共6个学期,分别进行基础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培养,并且着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我校高职生态环境保护专业通过“3+4+x”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人才侧重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

应用型本科在进行环保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各种学科的完善性和理论教学的体系性,以培养专业层次较高的技术人才为目标。我校本科在对环保人才培养时采取4年学制共8个学期,通过“3621”模式形成“一核、一轴、双向、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将实践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和自主研究进行结合,培养目标更趋向于为基层培养管理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层次上要比专科高。

(三)课程体系设置上的不同

在高职环保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环保技术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职业目标明确,而对理论知识要求“够学、够用”即可,因此学生缺乏管理知识,难以满足环保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本科环保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其课程设置具有模块性、层次性,教学重点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职业目标和倾向不甚明确,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三、新升本院校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对策

(一)依据区域环保产业结构共同布局专业

不管是专科环保教育,还是本科环保教育都应依据区域环保产业结构与环保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开发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共同协作,有机衔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我校在和应用型本科环保教育衔接过程中,理清了环保专业对应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求,着重定位于从事生态修复与治理、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及技术研发和环保管理方向。在区域环保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依据教育生态位理论,找准自身发展方向,实现专科和本科共依存、共发展。

(二)共同制定环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在高职专科教育阶段,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生态修复与治理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面向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修复行业,具备从事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生态修复方案制订、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场地污染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开发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本科教育阶段,从教学内容和模式上拓宽教学视野,以灵活多样的高水平课程设置为依托,面向生态环境保护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系统掌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规划和设计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重点培养从事水环境生态修复和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的具有厚实学科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共同规划专业职业面向及其职业能力需求

首先,专业职业面向。从其职业面向来说,二者并无明显不同,主要差异在于培养人才层次的不同导致人才在就业岗位层次的不同。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环境保护专业教育现状,我们将其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共同规划的职业面向为: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水环境生态修复、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岗位。

其次,职业能力需求。在高职教育阶段,环保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定位为: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生态工程设计能力,能够从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工程学等多学科角度,应用生态工程的技术方对受损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功能恢复,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促使环境与生物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及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总而言之,就是能够在环保岗位既有相应技术也能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能力。

(四)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教学工作都是按照课程体系进行的,而二者的课程体系侧重点不同。要实现二者人才培养衔接,需要确保课程体系能够有效衔接。

在高职环保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对学生环保技术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对理论知识要求“够学、够用”即可,因此学生缺乏管理知识,难以满足环保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本科环保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将二者课程体系进行整合,理论教学工作和实践教学工作并重,综合提高环保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另外,我校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构建起与环保岗位紧密相关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职业能力的环保人才。

(五)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不管是高职专科的技术人才还是应用本科的技术管理人才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就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本质是在于培养学生足够的职业能力。可见在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学生可以考取环境保护监察员(初/中级)、土壤环境监测工、水环境监测工、环境生物监测工、水域环境养护保洁员、水产品质量检验员、林业生态环境工程技术人员、景观设计师、高级绿化工、污水处理工、CAD绘图员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人才培养的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符合二者培养目标。

四、结语

随着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的颁布,可以看出国家已从制度层面主导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只有打破传统观念桎梏,解决限制二者有效衔接的因素,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才能促进协同合作,共同破解发展困境, 共同培养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鲁武霞.院校协同: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主体支持[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12-17.

[2]陈丽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衔接问题研究_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31):162-163.

[3]周震峰,史衍玺,王凯荣.高等农业院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3(7):66-68.

[4]鲁武霞.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衔接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 (34):5-10.

ToBuildtheOverpassoftheTalentGrowthbetwee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andAppliedUndergraduateEducation——Tak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WANG Ying, LIU Jia,SHEN Yu-xuan
(Hebei 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Qinhuangdao Hebei 066102, China)

As a university newly upgraded from college, the two educational system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iculties of current link of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and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from three aspects focu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chool, the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universities upgraded from colleges; education link; trouble; measures

G648.4

A

1671-3974(2017)04-0011-03

2017-09-14

2017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探索与研究(GH171035)。

王颖(1977-),女,硕士,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事环境绿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立交桥应用型课程体系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