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
2017-03-09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中心小学孙媛媛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中心小学 孙媛媛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8-P9的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例1、例2展开教学。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对后续学习除法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有分东西的经验,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所以老师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表象,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更要关注分的方法。在活动中充分经历、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3.教法分析
针对学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自己去感受、体验,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活动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糖果、小棒、卡片
四、设计思路
例1教学时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例2则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形成相应的表象,这个活动对于突破重点提供直观支持。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学习平均分
1.学生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1)首先请小组长拿出学具盒里的糖果,数数有几块?现在每个小组的3名成员一起将这些糖果分一分吧,要全部分完。
(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指导巡视。
(3)每组选代表汇报分法。
2.感受同样多,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把同学们的(2、2、2)和(3、3、3)这两种分法放在一起,其他分法放在一起,分成了两类。学生观察(2、2、2)和(3、3、3)这一类有什么特点。
(2)总结: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概念及课题)
3.叙述平均分过程,渗透份数、每份数,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师:我们重新来看是平均分的这两组。请得到这两种分法的小组展示一下你们的分法,并跟大家说说你们将几块糖果平均分的,分给了几个人,每人分到了几块。
学生通过投影汇报。
师板书:()块糖果平均分给()人,每人()块。
师:能将刚才的汇报用老师板书的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
师:你认为他说的怎么样?谁能比他说的更好?生答。
师:那老师有个问题,(1、3、3)和(1、4、4)这两种分法,有两个人都分到相同多的糖果了,是平均分吗?
预设:生:不是,只有两个人相同,应该是三个人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
师:说的真好,这就是每份的意义。
4.练习巩固
师:(投影出示做一做1)下面的分法是平均分吗?
学生独立在课本上进行判断,然后汇报。
师:能说说理由吗?
预设:生:第一种每份都是3块糖,数量相同,所以是平均分。第四种每份都是4块糖,数量相同,所以也是平均分。
师:说得真好!大家一起在课本上圈一圈,平均分成了几份,再数一数,每份有几块糖。
学生动手圈圈、数数,并回答。
师:其他两种为什么不是平均分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5.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班有30人,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个人;又比如,有10个同学参加拔河比赛,平均分成2个队,每个队有5个人。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请说给同位听听。
生举例,教师适时点拨“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理解题意,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师:小明妈妈也遇到了一个平均分的问题,想求助一下大家,看看妈妈要把桔子平均分成几份?
生答。
师:要分成6份,每份要同样多!大家拿出橘子图片和盘子图片,动手分一分,看看每个盘子里分几个。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2.交流汇报,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请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你们是怎么分的,边分边说。
学生操作并讲解。
师:同学们想到了好几种不同的分法,虽然大家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最后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每人都分到了3个桔子,数量是相同的,这就是平均分。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我手里有一些小棒,究竟有几根我也不知道,如果要平均分给3个同学,可有什么办法?
学生独立思考。
请几组学生上台操作。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分物品,也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有很多,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请大家课后用自己喜欢的分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来平均分。
六、反思
平均分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是学生们学习除法的开始,要突破后面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将本节平均分内容掌握好。本节课以分糖果和分橘子两个情境带领孩子们进入分的世界。分的经验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老师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在那么多的分法中观察比较,通过感受同样多和不同样多,得出平均分的表象,再由老师直接点出平均分的定义,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对于实践操作都很感兴趣,在操作中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在例2教学时,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橘子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探索平均分的方法,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汇报方法有多种,但分完以后每份分得的数量是相同的,再次体验了平均分是分得同样多,巩固了平均分的概念。再设计分未知数量的小棒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分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