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09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谢守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谢守有

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既包括一个相对固定,兼顾教、学的模式,又能够容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最终走入“会学”。托勒密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地理学案的设计原则

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学案的编写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呈现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认真钻研课本和《地理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尽可能的挖掘知识的能力价值,切合实际的制定出学习目标是学案导学的模式基础,学案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包含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其中智力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非智力目标包括情感目标、价值观等。其中地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形成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十分重要。但学生未必从中体会出来,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凸现出目标,使目标明确,学生才会从中有所感悟。

2.设计主干知识,形成探究主线

地理学研究的主体是地理环境和各地理事项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具有贴近生活,容易感知的特点。所以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分化,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应是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载体。在此基础上的能力引申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适时进行能力的培养,如识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这一层次要在学案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学完知识点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上升到另一个层次。

3.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正是由于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使思维不断向深度、广度上拓展。学案教学与问题设计的科学、新颖、灵活、恰当、富于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时代性是学案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的确需要费一番心思,下一番功夫,否则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问题设计的形式宜丰富多样,不断变换形式,常换常新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案的设计中,尤其注重新教材案例的应用,并联系现实生活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感受生活,认知世界,提高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学案在地理课堂中应用

1.精心准备用于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学生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2.合作探究用于课堂教学

学案的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依据学案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

3.精讲精评,用于课堂小结

在学生完成对以上知识的总结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和在课堂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学生未达到的或不适应自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及时理解,掌握并重视知识网络(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同时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时, 注意思路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明确的思路和方法,最终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学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案不同与教案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不是知识点、知识框架和练习题的简单罗列

学案的设计是为了创设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思路,所以它的设计应侧重于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素质,积极的鼓励学生探索创新,科学的设计问题,适时的引线搭桥帮助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学案导学”的主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3.避免学案设计的呆板僵化

对地理课而言,每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能力要求和情感目标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学案设计要避免呆板僵化的模式。虽然学案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学习目标、自学探究、知识框架、技能训练等不能缺少,但在具体的设计上要灵活新颖,也应该做到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通过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电教手段,展示丰富多彩、鲜活有趣背景或图像等,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思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案导学”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