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巧妙设计
2017-03-09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城学校
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城学校 王 芳
只有在兴趣充分地激发后,学生才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可是一堂课并不是混沌一片,它是由若干教学环节组成的,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有起有伏,有鲜明的节奏,在每一个环节根据环节特点设计不同的内容,以促使学生大脑皮层使终产生兴奋,学习投入,课堂效果才能达到比较理想境界。但是无论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传授,还是新课改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目光似乎只注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环节的设计,而往往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的设计即课堂导入,甚至于将课堂导入流于一种形式三言两语的总结上节课内容,或者简单地提问几个上节课的问题便草草了事,平淡无奇地引出下文。可以设想如此的承上启下,又怎能渲染出浓厚的课堂气氛?又怎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怎能提高课堂效率?又怎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呢?
俗话说,文章开头好就成功了一半,课亦是如此。古人谈写诗作文的起句之妙处,均可移植过来。明代谢楱说的“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代沈德潜说的:“歌舞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清代东方树说的:“起句须庄重,峰势镇压含盖,得一篇体势”等,均可为教课所用。
所以课堂导入正如春天的几抹新绿,夏日里的一丝清凉,秋天里的几片落叶,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那么平常细微又那么必不可少。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恰当的课堂导入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于此采撷几种常用作法,供您品评。
一、诗情画意创意境
语文教学很重要的内容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特级老师李吉林曾说过:“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为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一些经典美文,更是需要对课堂进行美的渲染。所以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时,就要着力于优美环境的创设。例如《春》一文是一篇优美的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散文。在导入时可以这样设计:春天例来是文人墨客们歌咏的对象,更有许多诗句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请同学们背诵出你最喜欢的描写春的诗句。在同学们的热情背诵中,教师激情导入:古代文人墨客已将春描绘的淋漓尽致,我们似乎已经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今天就让我们在春天的气息中再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再去聆听一曲春的赞歌。
浓浓的诗情可以渲染美,美丽的图画同样也可以创设美的意境。例如在学习《论美》一文时,就可以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绽放的花朵、可爱的动物、嬉戏的孩子、夕阳中散步的老人、班里同学过生日时抹满蛋糕的笑脸、清晨环卫工人的剪影……在一片安静中,学生一边欣赏这些优美的图片,一边被画面中美的瞬间吸引住了。此刻教师饱含深情地说:“不知同学们是不是才发现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向美学大师培根学习怎样正确认识美,怎样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由此引入,学生自然带着一份对美的向往走进文本,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有了如此美的意境学生又怎能不走语文的世界,尽享文学的魅力呢?
二、优美旋律拨心弦
音乐与文学同归艺术的根源,同样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操,而且音乐比文学更直接、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所以在课堂伊始,用恰当的音乐导入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枣核》一课时为突出海外游子思念祖国这一感情中心,可以用台湾著名歌手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一歌导入,当教室里响起他动听的歌声时,这首永不褪色的老歌将同学们那强烈的爱国感情一下子激荡起来。教师这时再恰当导入:再次听着这首老歌,相信每一个同学现在已经是心潮澎湃了,现在我们就一同走进一位海外游子的心,去感受一下他的爱国情怀。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饱含深情地去学。
三、妙语故事激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孩子的心灵就似一眼清泉,有时也许就只是三言两语的幽默,亦或是一个短小的笑话、故事,同样可以让学生兴趣的泉水喷涌而出。例如学习《石榴》一文,就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上课开始,老师出一个谜语“曹操拉住关公衣”打一水果名。在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猜出这是石榴这种水果时,自然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借石榴来抒发感情的文章。
四、联系实际引新意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所得就是们他们学习新知、锻炼能力的宝贵财富,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联合会机会展示自己已经有过的生活体验和学过的知识,学生就会有一种得意感、自豪感,而且选择学生实际生活中有过的生活体验导入,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学习《童趣》一文,可以设计让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自然导入。还有学习《羚羊木雕》一文,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中实际,讲述自己和父母发生过的矛盾,讲述自己当时那种矛盾的心理,然后导入。
当然课堂导入亦或是用实物直观演示;亦或是用实验操作;亦或是用预习检测;亦或是用影视片断……但无论是淡淡的几笔勾勒,还是浓浓的重笔渲染,旨在恰到好处地创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就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因此只有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但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如果导入成了摆噱头,搞低级趣味,搞轰动效应,离开课本的内涵和外延,那就成了赘疣;如果导入设计过浅或过于艰涩、偏僻,那就成了败笔;如果导入拖拖拉拉、絮絮叨叨占用较多的教学时间那就成了多余。所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课堂导入的设计要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