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语言培养之我见
2017-03-09四川省蓬安县金溪镇万和小学校
四川省蓬安县金溪镇万和小学校 何 英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的传送过程。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是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数学语言以严谨清晰,精练准确而著称。
数学语言在教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印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4.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中怎样培养数学语言呢?
1.加强小学数学语言词汇意义的理解教学
由于小学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当一个学生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文字,如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准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数学词汇.教学中既要注意语义解释,又要注意句法分析,强调小学数学语言的形式与所表达内容的正确联系,避免形式与内容脱节,防止小学数学学习上的形式主义.例如,笔算加减法法则中“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这句话,师生常出现的语言错误是“笔算加减法要对齐数位”.所以理解法则前首先要理解“数位”和“位数”的含义.一个数的每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是指个位、十位、百位……而言.位数是指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而言.在此基础上再理解法则的含义,“相同数位对齐”是指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2.注意小学数学语言的语义转换训练
加强小学数学语言及其自然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是提高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正确途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以自然语言为解释语言系统来指导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语言,即将小学数学语言译为自然语言,也即通常说的“通俗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另一方面,学习小学数学语言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小学数学语言解决问题,为此,又应注意将自然语言译为小学数学语言,即通常说的“数学化“练习,数学建模可谓是最好的练习项目。
3.注意分析数学句法特点和语言表达训练
小学数学语言的简约性使得数学中的句子呈现简约的特点,用较少的词语刻画所描述的对象、法则和性质,使用嵌套关系缩短表达.如“a,b两数的倒数和”“a,b两数和的倒数”这样的表达,几乎简约到不能再简约的地步了.简约可能会给学生理解和转换为形式化的语言或式子带来困难,所以,初步学习时教师应使用自然语言作出相应的补充、解释.嵌套关系不易分析、理解,这要求小学数学语言学习要注意熟悉数学句法特点,掌握句法分析技能.基本小学数学语言和句式应进行规范训练,在口头表达语气方面,要注意重音和停顿。
4.形式多样中发展数学语言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小时6分=( )分,可让学生叙述:2小时就是120分,120分加上6分等于126分。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甚至是我认为的难点他们也总结得一清二楚。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