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2017-03-09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大四镇中心小学高玉成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大四镇中心小学 高玉成
一、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是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
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
一要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二要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乐学、会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点拨、引导,使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教育放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下,使教学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宽容和期待,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成长性,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迎接挑战、打破常规,在学生犯错误时,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与改进上,从而使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生活气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第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情景,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加强感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符号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实物或挂图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比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教师可利用公交车上人数的实例来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公交车上原来有多少人,上来多少人,下去多少人,让学生算出现在有多少人。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出示自行车挂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和认识自行车的轮子的形状。这样,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演示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化抽象为具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也相等。
第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有针对性地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以致用。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要加强实践操作,使学生勤动手,多动脑,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计算旗杆的高度。旗杆很高,学生开始可能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可以拿一根竹竿,笔直地插在操场上,让学生测量竹竿和竹竿的影子的长度,然后启发学生利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测量旗杆影子的长,算出旗杆的高。在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生获得了知识,锻炼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和积累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以及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